8.7/10
關于追尋的執念這個母題總帶給我一種即視感。(小鞋子,何處友家,中央車站,霧中風景…建了一個豆列)本片頗具大師手筆之作,大巧不工,私認為是張藝謀最高水準。鞏俐的演技也依舊在線。節奏穩健,叙事層層遞進相當流暢,每個沖突和人物都真實自然。(而沒有小武那樣可以的營造氛圍或戲劇沖突)
我不想分析視聽語言上的細枝末節(并不是否認其重要性),也不想千篇一律地套用所謂“女性”話題,而是真正從現實的角度看待這部經典。
故事的設定和情節很簡單但是言簡義豐的典範。
2叙事手法(故事切口)
核心要義:以小見大,讓沖突自然發生。
小事作為切口,執念引發糾葛,沖突不斷升級,最終釀成鬧劇,裂隙糾出世界的荒謬維度。
(這一刀切口不大,裂隙不小。)
3跟目前大火的《初步舉證》做一對比,兩者都涉及女性在司法困境下的種種局面。
首先,最突出的是表現方式的差異。初步是獨角舞台戲劇,秋菊則是客觀視角的電影。簡單來說,前者的演員是全知的倒叙的,後者的演員則是未知的身在其中的。前者借助語言同觀衆直接互動,後者則借助影像使觀衆代入其中。前者是自導自演的複述,後者則是不知情的自然流露。二者不能簡單以高低判别,但我更傾向于電影本身的質感,即用影像而非語言,用故事而非說教。
塔可夫斯基:戲劇通過一個個細節讓人感受到整體。當然,每一種現象都有多個視角。讓觀衆根據舞台現象去重建現象本身的面與視角越少,導演所使用的戲劇假定性就越生動、準确。而電影導演則通過具體細節複制現象,并且形式上越是感性、具體,細節越是準确,就越是接近自己的目标。我們看到演員血濺舞台,舞台上卻不見血——那是戲劇!
4思想/社會價值
人心難辯,城裡套路深,現實充滿糾葛和複雜,微觀權力往往難以言說,如那些道德的束縛。
不同于雅克塔蒂或布努埃爾式的荒謬鬧劇,本片更多直接影射現實問題。
對于中國社會有特别的參考價值,人物背後的核心是兩個結構的沖突;公-私
傳統儒家的差序格局:由下而上。家-社會-國家。向内收攏,向下治理
現代社會的法治格局:由上而下。國家-社會-家庭-個人。向上申訴,向上尋求
反觀當下依舊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哪些改進了哪些仍舊存在,是人情冷漠了還是法律普及了?
這部片子一百年也不會過時,雖然過時了不失為一件好事。
2025.3.11
《秋菊打官司》-中國電影的影史傑作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政治與新浪潮
評分:B7.5,三星半。此類紀錄片不能用一般的藝術價值去衡量,至少應當在曆史和政治性方面給予考量,在對觀衆的感染力和沖擊力方面予以考量。(找不到好片了,于是接着昨天的《戰争終了》看此片。)關于政治:對曆史和政治背景-越戰-依然所知寥 ...
生平簡介:讓·維果(1905-1934),享年29歲,創作生涯僅其在世的最後4年。詩意現實主義代表人物,啟發法國新浪潮的燈塔。以下簡單介紹其四部作品,并先以一部關于他的紀錄片作為導引。我們時代的電影人:讓維果(1964)評分:B-由 ...
劄記
評分:B-由于讓·維果逝世過早、影像資料過少,隻能求諸相關人士的采訪,在生平的回顧的同時插入其電影段落作為補充。(集中講述兩部叙事片)作為背景資料擴展了解有幫助,但幹貨不多。梅爾維爾任其副導演。其父作為政治犯死于監獄、這段早年經曆對 ...
評分:B+7.8簡評:越來越喜歡雷乃的風格了。文學性/藝術性、政治性/思想性,交融濃密。故事以60年代的西班牙弗朗哥獨裁統治為背景,由于對時代背景不了解,開始尚有疑惑。畢竟不僅對我來說陌生,應當說政治行動、地下組織離現在的社會太遙遠 ...
評分:B+7.9蔡明亮的電影序列有着微妙的連續性-于演員、風格、劇情均有體現-交錯編織成孤獨和情欲的奏鳴曲。(詳見其他影評)《你那邊幾點》幾乎是《廣島之戀》的現代版:短暫的邂逅和分别,從此愛上一個人-由人追随到她的一切-愛上一個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