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10
關于追尋的執念這個母題總帶給我一種即視感。(小鞋子,何處友家,中央車站,霧中風景…建了一個豆列)本片頗具大師手筆之作,大巧不工,私認為是張藝謀最高水準。鞏俐的演技也依舊在線。節奏穩健,叙事層層遞進相當流暢,每個沖突和人物都真實自然。(而沒有小武那樣可以的營造氛圍或戲劇沖突)
我不想分析視聽語言上的細枝末節(并不是否認其重要性),也不想千篇一律地套用所謂“女性”話題,而是真正從現實的角度看待這部經典。
故事的設定和情節很簡單但是言簡義豐的典範。
2叙事手法(故事切口)
核心要義:以小見大,讓沖突自然發生。
小事作為切口,執念引發糾葛,沖突不斷升級,最終釀成鬧劇,裂隙糾出世界的荒謬維度。
(這一刀切口不大,裂隙不小。)
3跟目前大火的《初步舉證》做一對比,兩者都涉及女性在司法困境下的種種局面。
首先,最突出的是表現方式的差異。初步是獨角舞台戲劇,秋菊則是客觀視角的電影。簡單來說,前者的演員是全知的倒叙的,後者的演員則是未知的身在其中的。前者借助語言同觀衆直接互動,後者則借助影像使觀衆代入其中。前者是自導自演的複述,後者則是不知情的自然流露。二者不能簡單以高低判别,但我更傾向于電影本身的質感,即用影像而非語言,用故事而非說教。
塔可夫斯基:戲劇通過一個個細節讓人感受到整體。當然,每一種現象都有多個視角。讓觀衆根據舞台現象去重建現象本身的面與視角越少,導演所使用的戲劇假定性就越生動、準确。而電影導演則通過具體細節複制現象,并且形式上越是感性、具體,細節越是準确,就越是接近自己的目标。我們看到演員血濺舞台,舞台上卻不見血——那是戲劇!
4思想/社會價值
人心難辯,城裡套路深,現實充滿糾葛和複雜,微觀權力往往難以言說,如那些道德的束縛。
不同于雅克塔蒂或布努埃爾式的荒謬鬧劇,本片更多直接影射現實問題。
對于中國社會有特别的參考價值,人物背後的核心是兩個結構的沖突;公-私
傳統儒家的差序格局:由下而上。家-社會-國家。向内收攏,向下治理
現代社會的法治格局:由上而下。國家-社會-家庭-個人。向上申訴,向上尋求
反觀當下依舊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哪些改進了哪些仍舊存在,是人情冷漠了還是法律普及了?
這部片子一百年也不會過時,雖然過時了不失為一件好事。
2025.3.11
《秋菊打官司》-中國電影的影史傑作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觀感和影評
A-8.4,遠超預期得好,多層次上的優秀作品,盡管有些許清晰和直白說教之處。即便是商業大片,這套我吃了,心一狠甚至可以打個五星。既有傳統西部/黑幫片的神話氣質和搏鬥情節,又融入了中國的俠義,而且是在大陸背景下拍出來的,别有一番風味。 ...
觀感
B7+不打分了,沒有一次認真看完,感觸也不多-可能是因為不是第一次看此類電影,不過不讓人生厭。後悔沒有在大銀幕上看,電腦畫質太差而且在家總想刷手機幹擾太多分神。三年前-高二時曾看過兩部阿彼察邦,這第三部觀感很不同,沒有超現實元素,更 ...
25.4.22 北影節day5B+8/10?前半部分3星,末尾接近五星,但是二者确是難以割裂的-瑕不掩瑜一詞第一次被如此恰當地運用。前期真的很難接受,千般萬般地抵觸和排斥,決心打三星,臉盲和劇情一頭霧水、倒頭睡了一會起來已經1h45 ...
1寫在前面的碎絮語:多搶的一張票300砸手裡了…沒想到這是場冷門的電影。北影節壓軸落幕場,有生之年系列+1,早上10:00到晚上8:05-中間隻有半小時休息,比原本票上的19:26晚了足足四十分鐘。正如片名,觀影本身也如同一場浩劫。 ...
愛在三部曲-二刷觀感
A- 前兩部8.4,第三部8.3ps.嚴格線性一元打分不太适宜,拿這部和鄉愁評個高下實在是不必要的。北影節day1于中間影院2.5刷2025.4.18的浪漫之夜。現場氣氛活躍,總是爆發姨母笑。寫在前面:三部曲是一個整體的弧光,難以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