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10
關于追尋的執念這個母題總帶給我一種即視感。(小鞋子,何處友家,中央車站,霧中風景…建了一個豆列)本片頗具大師手筆之作,大巧不工,私認為是張藝謀最高水準。鞏俐的演技也依舊在線。節奏穩健,叙事層層遞進相當流暢,每個沖突和人物都真實自然。(而沒有小武那樣可以的營造氛圍或戲劇沖突)
我不想分析視聽語言上的細枝末節(并不是否認其重要性),也不想千篇一律地套用所謂“女性”話題,而是真正從現實的角度看待這部經典。
故事的設定和情節很簡單但是言簡義豐的典範。
2叙事手法(故事切口)
核心要義:以小見大,讓沖突自然發生。
小事作為切口,執念引發糾葛,沖突不斷升級,最終釀成鬧劇,裂隙糾出世界的荒謬維度。
(這一刀切口不大,裂隙不小。)
3跟目前大火的《初步舉證》做一對比,兩者都涉及女性在司法困境下的種種局面。
首先,最突出的是表現方式的差異。初步是獨角舞台戲劇,秋菊則是客觀視角的電影。簡單來說,前者的演員是全知的倒叙的,後者的演員則是未知的身在其中的。前者借助語言同觀衆直接互動,後者則借助影像使觀衆代入其中。前者是自導自演的複述,後者則是不知情的自然流露。二者不能簡單以高低判别,但我更傾向于電影本身的質感,即用影像而非語言,用故事而非說教。
塔可夫斯基:戲劇通過一個個細節讓人感受到整體。當然,每一種現象都有多個視角。讓觀衆根據舞台現象去重建現象本身的面與視角越少,導演所使用的戲劇假定性就越生動、準确。而電影導演則通過具體細節複制現象,并且形式上越是感性、具體,細節越是準确,就越是接近自己的目标。我們看到演員血濺舞台,舞台上卻不見血——那是戲劇!
4思想/社會價值
人心難辯,城裡套路深,現實充滿糾葛和複雜,微觀權力往往難以言說,如那些道德的束縛。
不同于雅克塔蒂或布努埃爾式的荒謬鬧劇,本片更多直接影射現實問題。
對于中國社會有特别的參考價值,人物背後的核心是兩個結構的沖突;公-私
傳統儒家的差序格局:由下而上。家-社會-國家。向内收攏,向下治理
現代社會的法治格局:由上而下。國家-社會-家庭-個人。向上申訴,向上尋求
反觀當下依舊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哪些改進了哪些仍舊存在,是人情冷漠了還是法律普及了?
這部片子一百年也不會過時,雖然過時了不失為一件好事。
2025.3.11
《秋菊打官司》-中國電影的影史傑作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觀感
25.4.13于資料館A8.6/10,不負預期的傑作。第二部今敏,曾在很久之前看過《東京教父》,還偶然翻過美術老師一本他的漫畫,對絢爛喜劇童話動畫的感觸不太深。應該是目前看過最牛的動畫(我看得很少,宮崎駿的沒印象了),颠覆了我對動畫 ...
《南方》觀感
A-8.3/10 兩年前曾以為是博爾赫斯的短篇改編,發現不是就棄了,今天有緣再看。舒緩的叙事節奏很舒服。但和靈擺一樣确實有催眠的魔力,再看《閉上眼睛》可能就真閉上眼睛了。從開頭的回憶就奠定了考古學的基調,自述始終是不可靠叙事。缺席的 ...
觀感和影評
25.4.9于北影8.4/10,超出預期。四星肯定是低了,打五星可能略有過譽,遂延續傳統還是不打星了。絮叨:本片拉寬了我對評分的限制,再次說明了人的口味各異,不能輕信大數據評分。最好是不看評分也不想評分,先入之見會綁架人。電影不僅不 ...
觀感
8.5/10,挖到寶了,預期不高但觀感良好。第一部錫蘭,質感很舒适,合胃口,因此破例打五星。沉浸式看完後重新獲得了視聽的能力,仿佛經曆了洗滌-耳清目明,周圍的世界再度蘇醒起來。技法上,多視點和多線叙事、聲畫分離打開立體化空間,總在不 ...
《随風而逝》—答案在風中飄揚
8.2/10待重溫第五部阿巴斯,曾在約兩年前看過一半,這次依舊是兩次看完的,但觀感舒适。阿巴斯的詩意抹去了超現實和現實的邊界,是設計感和自然的完美結合,既不像塔可夫斯基的長鏡頭空鏡那麼枯燥,也不像侯麥那樣完全由對話推進,而是在公路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