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男女》是李安继《推拿》《家宴》之后的作品,合称“家庭三部曲”。

影片一开始,就是朱大厨在厨房里烹饪的各种画面,鸡鸭鱼肉、煎炒烹炸,东西南北各式佳肴,行云流水一般,看得人垂涎三尺。

...

...

为的,是周日的家宴。老朱有三个女儿,为了和让大家联络感情,老朱要求每周日大家都回家吃饭,如此一来,成了家规。

大女儿是中学老师,虔诚的基督徒,大学毕业后因为一次痛苦的分手再也没有找过男朋友,二女儿是航空公司高管,工作之余,偶尔和前男友叙叙旧,三女儿还在学校念书,经常在好朋友和她男友之间传话。

...

...

...

老朱年轻时丧偶,一个人把三个女儿抚养长大,他是一家之主,也是工作过的大饭店里的老前辈,关键时刻,还是要靠他救场。

可老朱一家,和平常百姓人家一样,其实都不好维系。“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如果饮食方面,老朱可以一个人掂对一大桌子丰盛的菜肴,那么男女之事,他又怎么和这三个女儿讲呢? 所以老朱可能已经做好了女儿们不出嫁一直在家里住下去的准备。因为有了某种顾忌和思量,老朱因为味觉退化,这段时间做饭老出错,不是火腿耗了,就是忘记下料。女儿们担心老朱身体不行了。

与此同时,女儿们还想着年迈的老朱需要照顾。大女儿编造了痛苦分手的谎言,准备一直照顾老朱,二女儿有回碰巧在医院看见老朱,悄悄问护士得知他去的是心脏科,泪目望着老朱的背影,觉得定是父亲心脏出了什么毛病。

实际上呢,老朱早就和大女儿的同学锦荣往来相好,一方是为了嫁不出去的女儿憋着不说,一方是想着年迈的健康不在的父亲需要照顾而放弃自己的婚姻大事。

因为有些话说不出口,自然就容易生误会。

就像影片开头,李安在银幕上打上的这《饮食男女》四个字,饮食二字简单、直白、易懂,料准备好后下锅、装盘、上桌,齐活。男女二字却用甲骨文写成,晦涩、复杂、捉摸不透,正如老朱自己所言“人生不比做菜,不能等所有料都齐了,才下锅”。

...

这种情感上的错意,在影片中还有很多,比如大女儿经常在学校办公桌上发现情书,最后终于鼓足勇气迎接新生活的她却发现只是学生们的恶作剧,二女儿一直以为前男友是知己,可后来前男友却告诉他准备结婚了,但还是想继续和她保持“那种关系”,三女儿的男朋友原来曾以为爱她的同学爱的死去活来,大女儿一直以为二女儿讨厌她,二女儿一直以为大女儿想扮演妈妈的角色不让自己靠近,锦荣的妈妈以为老朱对自己有意思…

但好在最后,大家都有了好的归宿。大女儿和学校的体育老师结了婚,还把他带成了基督徒。三女儿也结了婚还生了小孩。老朱和锦荣买了新房子,和锦荣的孩子姗姗她们一起生活。二女儿守着老宅,进了多少年老朱不让任何人踏进的厨房,还她张罗每周日家宴。老朱喝了女儿做的汤,竟然恢复了味觉。

...

...

家和万事兴。话说的简单,可实际哪有那么容易。就是因为家,才有很多话说不出口,又因为说不出口,情感上生有许多误会,又因为这误会,导致很多顾忌,可也许正是因为顾忌,家才有家的意义。

跟饮食文化一样,这算是中国的传统。

额外的话:

现在的我们可能已经不大在乎回家吃饭了,但从李安的这部电影确实强调了家宴的意义。

与“回家吃饭”相对,“旅食”这词常见于杜甫的诗中:

骑驴十三载,

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

到处潜悲辛。

现在无论“外食”还是“旅食”,自然都不可能像杜甫那样悲辛了。家里那口热饭,也不再珍贵,甚至还让人觉得有点老掉牙。但总有几时,流浪的情感想歇歇脚或者想有个归宿的时候,脑海里能想起来的具体的东西,很有可能就是家里的饭菜了。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掠影简记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