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皮鼓》,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反納粹電影之一,是施隆多夫在1979年拍攝的作品,電影改編自君特格拉斯的同名小說,曾獲得第5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第32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榈獎以及第5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

作為改編,施隆多夫極大程度地忠于原著,并将之成功展現在熒幕上,雖說電影最後并沒有包括奧斯卡回到家鄉但澤後的部分,并在一些“惡趣味”的片段上存在些許争議,但這并不能掩蓋本片的優秀和偉大。

卡舒貝人的土豆田

長年被德國和波蘭争奪的但澤,是卡舒貝人的故鄉,在那裡的土豆田上,奧斯卡的外祖母和波蘭外祖父相遇。多年後,他的母親、母親在郵局工作的波蘭表哥,還有一個德國廚子之間生發出了微變的情感,在這種特殊的“三位一體”的愛情下,奧斯卡,這個太陽處女,海王星落在第十宮的男孩降臨人世,似乎預示着他一生的朦胧、模糊、幻滅,當然,還有精神道德潔癖。

奧斯卡是這魔幻現實的載體和縮影。三歲的生日聚會上,他得到了一隻紅白花紋的鐵皮鼓,但當看到成人世界的暧昧糾纏和堕落之後,那天他做了兩個決定,從此不再長高和永遠帶着這隻鼓。

他會随着年歲長大,隻不過心智的成熟并不體現在個子上的長短而已,這身上的鐵皮鼓是他抗争的警告牌、道德的标尺、善惡的法槌,而異能摧毀性的尖叫聲更是他保全自我的武器,刺耳的尖叫可以震碎班主任的眼鏡、醫生的标本瓶,甚至鐘樓上成片的玻璃,他要毀掉的是粉飾的罪惡,和那些看起來很高的道貌岸然。

奧斯卡的媽媽當然愛這個孩子,但她的愛似乎過于寬廣。每個星期她都帶奧斯卡去找在波蘭郵局工作的表哥,他知道他們為什麼見面,就像知道沒人知道誰是他的生父一樣,但他還是願意過去,一是可以換一個新的鐵皮鼓,二是可以遠離那些就會“煮湯”的德國小孩兒們。下裡巴人和陽春白雪之間是奧斯卡的媽媽和他自己,還有那個賣鐵皮鼓的猶太商人。


...

一個鼓手的失去了媽媽,她吃了太多魚。

她曾尋求神父的幫助,但奧斯卡卻在聖壇前侮辱聖母,隻因他慷慨地将自己的鐵皮鼓移交到聖母像上,而聖母依然巋然不動。

納粹開始遍地開花,人們都在做選擇,連猶太商人也對她說,他們加上小奧斯卡可以一起到英國去,但似乎再沒有誰可以将奧斯卡的母親解脫出來,醫生對她的診斷是“死于黃疸病和食魚過多”。

那天他們送走了母親,奧斯卡再次鑽到祖母的裙子下,唯有那裡才有真正的庇佑和安全。

不久之後,瑪麗亞來到他們的生活中,這個他德國父親的女人,也是他的初戀。他的禱告詞後開始加上了:我愛你“瑪麗亞”。一邊納粹運動如火如荼的進行着,一邊他們沉浸在這個十幾歲如花少女帶來的愛的挑逗和淫猥中。但這根本不會有什麼結果。奧斯卡加入軍營,成為侏儒文藝兵到了法國,徹底同流合污。他和同是侏儒的夢遊女羅斯維塔交好,徹底在男歡女愛中沉淪,但最後這個奇女子,卻因為早上的一口咖啡而斷送了性命。人不能不自知。他的好朋友說:“我們這些矮人和醜角不應該在為巨人鋪設的水泥路上跳舞。”


...

于是,我決定長大。

蘇聯紅軍入侵德國,奧斯卡一家未能幸免,這個将表叔拉入波蘭郵局保衛戰間接造成其死亡的孩子,再一次在紅軍搜查的時候出賣了父親。“容易上當的人,相信有聖誕老人,但其實聖誕老人是個煤氣工人。” ,無論是動亂的世事還是和平的年代,總有對利益的争奪,美好的向往,若你的美好就是向聖誕老人許願,這知道這聖誕老人會拿什麼跟你交換呢。被“幸運”之星籠罩的奧斯卡擁有三人的愛護,但都一一離他而去。他好像擁有最多,而卻一無所有。于是,在所有動蕩和别離之後,他決定長大,回到那卡舒貝人的土豆田。


...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掠影簡記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