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子玩了一種懸疑片,确切說是偵探片的結構。
結果注定,倒推前因。
偵探片是讓觀衆猜兇手。
本片是猜與主角槍戰的對象。
開頭即預告,主角技藝高超,必将卷入槍戰。
各色人物陸續出場,不斷引發嫌疑或排除嫌疑。
國企衰落的大背景,世道混亂頹敗,法外之徒四起。
唯有顧學兵一人,遺世獨立一般,看似毫無必要地堅守原則。
利益驅導下,各群體都有了與顧學兵沖突的理由,類似偵探片“人人都有動機”的局面。
台球廳混混,服裝老闆,同事和上司,幾批被逮正着的竊賊,個個露出嫌疑。
直到廠慶(這個有點穿越到《年會不要停!》)前那幾段剪輯,更是努力混淆視聽,要把懸念埋到最後一刻。
而真正槍手登場,也滿足意料之外的慣例,之前行止克制,動機藏得很好。
顧學兵這個角色是被标簽打磨過的,昔日榮光,身心創傷,抗拒女色,壓衆絕技,帶有某些硬漢派偵探的痕迹。
影片大部分不斷引入角色,機械地與老顧撕扯,直到槍戰高潮,尤其最後一射,才有期待已久的浪漫。
老顧一耳失聰,風華不再,自制單發槍對上霰彈槍機關槍,還中槍淌着血。
回收精力,扣動扳機。
鏡頭極妙,槍響後先拍老顧緩緩倒下,然後才切到匪首中彈。
時間上刻意倒轉,突出某種用了一整部電影灌注的強大信念:
老顧開了槍,目标一定倒下。
無需着急确認,不會有意外,因為他曾是冠軍,有這個理由就夠了。
這種對職業精神的禮贊,讓影片擺脫了刻闆,有了神采。
某種程度也應和職業槍手的生涯——平日漫長的單調乏味,終于有那麼一刻光芒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