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陪朋友一起看的《機動戰士高達:跨時之戰》,之前隻是看人拼過高達模型,完全沒辦法區分那一堆機器人有啥具體區别。隻是從電影觀衆的角度,看這個《跨時之戰》感覺這個電影就是一個“開頭”啊。後面應該還會有後續故事吧。會繼續出電影吧。或者跟柯南似的,出動畫片和劇場版吧。



以長篇科幻小說的結構做類比,這個電影的内容包括兩部分“引言”和“序章”。

電影前面用了三十多分鐘的時間,講述了故事的大背景。地球的太空衛星堡壘經過漫長的發展後,開始争取獨立。第一個宣戰的是吉翁公國。戰争結果是吉翁公國獨立戰争取勝。但是在戰争中夏亞中尉帶着紅色的高達機甲失蹤。

這三十多分鐘的背景叙述方式極其無聊,完全用台詞推進。各種背景介紹。哪怕角色的台詞也是在給觀衆介紹設置。特别像者長篇科幻小說的引言部分,各種時間點、人名、家族關系和戰役介紹,很無聊以至于我忍不住看時間。



三十分鐘之後,引言結束。沿用“引言”部分的“新人類/NEW TYPE”的設置,主人公瑪秋出現。一個高中女生,生活在另一個地球的衛星堡壘上。根據台詞介紹,這個衛星堡壘也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了。



進而引入故事真實背景。雖然這些衛星堡壘都已經脫離地球統治獨立,但是在這個堡壘裡有出現了新的階級問題。太空難民作為後來者,是不被堡壘統治者承認公民權利的。所以,這些太空難民聚集地就成了這個堡壘裡的“貧民區”,太空難民就是二等公民。

當然,這些太空難民裡也有很多人想争取自己的權益,想活下去。所以就有了非法機甲鬥獸場“軍團戰”。女主角瑪秋并不是難民,她是原住民。隻是被随機卷入或者說被作者選中的“NEW TYPE”。



電影後半段的高潮設置在瑪秋如何在第一次軍團戰裡與窮鬼少年并肩作戰,以及如何與高達機甲進行意識融合。當然,最後她們兩個取得了戰鬥的勝利。經過這次戰鬥,高中女生瑪秋遇到了她命中注定的那一群小夥伴。

鑒于除了瑪秋之外,其他的人都是難民營裡的人,而且都是窮鬼,所以可以想象後續的故事線發展:先想辦法賺更多的錢,然後随着時間的推進,他們會被卷入與堡壘中那群作惡的軍警的戰鬥,甚至他們會卷入更大的反壓迫争取自由的戰争中。

至于會不會參軍,或者他們會不會自己組成軍隊,那就要看這場戰争的規模,以及還會不會有更大的boss出現了。之前消失的夏雅中位應該會在某個時機點冒出來,變成他們的對手。或者是夥伴。

當然,上面這些是以前科幻小說裡反壓迫的主人公團體最常見的道路。已經好多年不看科幻長篇小說了,所以不知道高達的編劇們會不會用其他的線路發展故事。現在的網文編劇們,也很多用這種方式推進故事主線的。高中生嘛,最主要的是要熱血,要友情、要中二、要燃、要自由……



回到電影本身,這個電影就很粉絲向。就對我這種非高達粉絲不太友好。因為後面大概率不會再看高達相關的東西。那麼,隻看這個《跨時之戰》的話,相當于長篇小說,隻看了個序章和引言……後面就沒了……還是有點别扭的。

對比之下,《柯南劇場版》《熊出沒》《喜羊羊與灰太狼》《變形金剛》這些都是系列電影,但每個故事都是一個獨立而完整的故事,對于非粉絲的電影觀衆就很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