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完,感覺《無名之輩;否極泰來》這個電影,口碑會兩極分化。這一部電影作為荒誕喜劇來說,比較成功。但如果觀衆把它當做現實主義作品來看,會比較生氣。我個人來說很喜歡,因為感覺到導演饒曉志确實有在用心做出嘗試。

當然,必須說在劇本的角度來說,确實稍稍有點粗糙。尤其是這個電影企圖深入探讨一下人性問題。但男主入局的設置确實又是不合法的,在不合理的基礎上讨論人性邏輯不通,就會讓觀衆産生一種荒謬的感覺。雖然,編劇已經特意把這個事情發生的背景設置在泰國,而且在電影結尾時又在用“火龍果和光”的象征意義,給男主和女主往回找補。普通觀衆看電影的時候,如果真的在意這一點,可能确實會無法入戲。

不過,荒誕喜劇的特點就是在于觀衆要完全相信電影裡的“邏輯”,以電影裡的邏輯審判電影的角色。
所以,當跟我一起看電影的同伴抱怨為什麼男主角的表演形式與其他人不一樣,男主以外的演員為什麼如此浮于表面?連潘斌龍這樣的老演員都以一種夢遊的狀态進行表演。我隻能回答,這不就是正是完全符合電影裡的人設嘛。

個人尤其喜歡導演在電影裡設置的幾處歌舞場景。現場所有人不分身份一起載歌載舞,就特别有“人生不過一場戲”的氛圍感。非常合适的歌舞插入。饒曉志的鏡頭語言還是挺過關的。

饒曉志設置了一座巨大的慈眉善目的黃銅大佛,在電影裡頻繁出現。俯瞰着發生在它腳下的這一場“人生之戲”。我們普通人很難看清眼前的一切是否是真實的 也看不懂人性,看不清人心。所以才有“糊塗是福”的說法。佛像俯瞰人間,冷眼旁觀着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它似乎能看清楚一切,但又無法開口說話。它看清楚了,又如何?

啊,對了。作為中戲畢業的導演饒曉志,閱片量肯定是足夠的。所以,在這部電影裡觀衆會看到很多“緻敬”的鏡頭或者場景。作為一個荒誕喜劇來說,這些緻敬的場景和鏡頭,不是随便亂用的,是圍繞着男主的“主觀意願”變化而選擇的,還是挺有效果的。能進一步提高荒誕和黑色幽默的效果。
總之,個人很喜歡這部電影。
無論成功與否導演在嘗試變化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鏡頭是有态度的
昨天晚上把《羅塞塔》看完了。印象最深的是導演的鏡頭距離,是一種非常“刻薄”的觀察距離,把女主角羅塞塔的困境,非常不客氣地、甚至稱得上是冷酷地揭露于衆。*導演使用的設備應該手持式攝影機。電影的風格是類紀錄片。但是,通常紀錄片導演,尤其 ...
還是有點個性的電影
周日沒事把《贖夢》看了下。個人還有點喜歡裡面展示的那些夢境的片段。很有點神經質、意識流的氛圍感。*記得有一場戲是張家輝飾演的沈卓仁作為出租車司機,開着車送客人。他很久沒有睡覺了,所以整個人都處于精神恍惚的狀态。睜着眼睛做夢。每次夢境 ...
沒有驚喜
《畢正明的證明》故事是比較完整的一個故事。不過劇情上确實沒有什麼驚喜,主線劇情就都是在意料之内的走向。*這種把小偷行業做大背景,講述小賊之間的情誼的影視劇還蠻多的。電影《天下無賊》就不用說了,劉德華、劉若英、葛優、李冰冰來演賊。電影 ...
戲劇化太過以至于喪失生活質感。
《正當防衛》的内容很顯然是圍繞“第二十條”展開的。目前出現三個案子,都是不同場景下的與“防衛過當”條款相關的案例。讓人不由得前兩天剛好看到會在2026年1月1日執行的“二十條”的法規更新條例。這次新規,讓這個劇的内容的時效性問題。* ...
導演沒入門
大家一直說的“電影感”是啥意思呢?為啥有的電影大家都說不像電影呢?電影語言裡通常是基于畫面、光影、剪輯來表達“意思”。在電影表達中,音樂、背景音或者靜音這些“聲音元素”的使用很重要,甚至有些時候比台詞更重要。之前管虎拍《狗陣》,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