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有中世紀神韻的電影,就像莎士比亞晚期作品(《暴風雨》)是極有中世紀神韻的戲劇:它是對一種善——你也可以說一次神迹,或者(非世俗意義上的)成功——連續不斷的描繪,這一描繪簡單、笨拙得有點奇怪,然而它卻恰恰因此才具有某種令人信服的可能:事實上,相當動人,但我也說不出為什麼。也許是因為選題太好,天氣是一種多麼充滿情感的事物:它把城市和人連接在一起。算上情感,這是一個牢不可破的四面體。

我不理解為什麼有人會喜愛《言葉之庭》,卻覺得這部電影無趣。

新海誠似乎喜愛中下階層(小市民階層)的主人公,這是我喜歡他的一個方面;這還體現為他喜愛寫作陳腐的性别角色和細節設定(e.g.貓,當然這個問題很小),換我可能不會這麼做,但這不應該算問題;可是他在基本上所有作品中還總是不斷使用醜陋的滑移鏡頭、惡俗以至于幾乎沒有任何表現力的配樂和随之而來、令人不忍目睹的混剪片段,這難道是為了适配小市民的品味?很可笑。讓我們希望這是制片方迎合觀衆而作的要求(可惜,如果新海誠必須繼續進行這樣巨型團隊的制作,那麼這樣的要求或許會永遠存在)。我們不妨說穿一點,這大概也是他本人的品味。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