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声明,本人会以漫画党的角度来看待《巨人最终季》每一集动画的制作水准,从原作漫画角度出发来解析动画改编制作中优秀与不足的地方,同时涉及大量剧透,观看本篇文章须谨慎。作为一个原作漫画粉丝,我不得不承认,MAPPA所带来的《巨人最终季》第一集的制作水准真的让我非常满意。尽管我接下来的评论会有不少的挑刺段落,但首先必须感谢MAPPA的制作人员敢接也愿意去接《进击的巨人》这个烫手山芋,同时最终动画质量又是如此亮眼。真的,真心感谢MAPPA,满足我们巨人粉的这份热爱。但并不代表我就会“纵容”MAPPA在动画改编中所犯下的错误,一些分镜演出和方向上的问题我仍然会狠狠批评。
——————————————————2021.2.24—————————————————————
最终季第十集「正论」与第十一集「虚伪的人」
在此先向各位《巨人》最终季的观众表示一下歉意,由于上周春节假期,本人要准备科目四的考试,所以没能抽出时间写第十集的观后感。外加第十集本身也较为平淡,所以打算在本周连同第十一集一起写长评。
在内容上,这两集仍然是以文戏为主导的过渡集,强调文戏的节奏与铺垫,通过回忆插叙来把角色之间的关系和行为动机补完,并时刻影响着接下来的故事走向。
当然,受限于动画一集24分钟的体量,某些场景和台词也不得不进行删减。所以就看系列构成濑古浩司在内容取舍上能否做到保留文本精髓,而就这两集的体验来看,还算令人满意。
先说第十集主要改编内容:漫画107话第1~29页和最后一页,以及108话1~32页的内容,大概是1.4话一集的改编量。但仍然可见剧情删减,同时某些片段的节奏与台词也稍赶,导致本集主要观感比较一般。
当然比较出乎意料的是,第十集会选择这个分镜作为结尾镜头。感觉制作组可能在刻意弥补前几集中“遗漏”的关于艾伦与吉克理念对照的关系镜头。


而第十一集的改编中,则是以漫画107话39~43页作为op前开场部分,用漫画109这一整话作为本集故事主轴,然后集中108话33~38页贾碧与法尔科的戏份,并选用最后六页作为ed结束后的彩蛋。所以大致仍然是1.4话一集的改编量。但得益于精妙的情节编排和高质量的演出,第十一集无论是叙事节奏还是观看体验都是要比第十集好的。
在上一篇长评中,我曾经根据MAPPA放出来的标题预测接下来动画十一、十二集会先播出帕岛内部的政治斗争,再去集中贾碧与法尔科的故事线。但我是没有想到,第十一集以「虚伪的人」作标题,改编的却是「引导者」的漫画内容。而根据下一集的预告来看,标题为「引导者」,对应漫画却是「虚伪的人」。
这种更换标题的操作其实仔细想想倒也挺有趣的:也许制作组也在刻意通过对调单集标题来加强这种文本上的指向性。在漫画中「虚伪的人」是指在军政斗争中各色隐瞒自己真实目的的角色,「引导者」则是借由“萨沙—卡亚—贾碧”这层引导与救赎的讽刺关系来点题的。动画换了标题之后,是否可以看作「引导者」所意指的是艾伦,而「虚伪的人」直接把矛头指向贾碧和她背后的军国主义教育?这种文本上的对照关系倒也值得反复思考。

顺便这里再预测一下MAPPA究竟会在剩下几集中给出什么样的改编方案。就目前给出的第十一、十二集标题「虚伪的人」和「引导者」来看,接下来几集同样会采用1~1.5话一集的改编量,到第十二集最多能做到餐厅会面的段落。同时,考虑到在112话之前的「帕岛篇」都是由文戏主导,那么剧情台词的大量删减估计不可避免。目前透露说巨人最终季part1只有16集,按照现有的剧情推进速度来看,做到漫画116话结尾处马莱奇袭的大场面估计都很费劲,而119话的名场面更是不大可能。如果MAPPA以及背后的制作委员会真的铁了心要在剩下几集中把剧情推进到119甚至是122话的进度,那就意味着必然有大量精彩的文戏删减和赶节奏的现象,让观看体验大打折扣。
悬得很,悬得很。现在看来part1停在艾伦与莱纳对峙那幕可能是最稳妥的选择。至于part2「地鸣篇」的收尾,可能也得等很久才能看到了(毕竟在工期限制下,MAPPA光是做完现有的16集就已经是竭尽全力)....
那么接下来,先讨论第十集里一个比较值得注意的问题:关于MAPPA在动画中塑造的艾伦形象与漫画中的差异。先看看谏山创笔下的艾伦形象,从他走进地下室的那一刻,从他亲吻女王手背的那一刻,从他看海的那一刻开始,艾伦就很少再像过去一样那么明显的情绪爆发了。讲的再直接点,后期的艾伦基本全是司马脸,你很难从他的表情中找寻到大幅度的情感波动(所以第八集那个苦笑和本集夕阳下吐露心声的片段才如此关键,这是读者/观众理解后期艾伦心境的重要窗口)。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将情感刻意掩盖的塑造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让读者对艾伦这个角色的理解更进一步,会有种以为他真正成熟的“错觉”(虽然确实如此,而且这种“错觉”还是通过与第一季艾伦动画形象的对比得来的)。所以在19伦冷酷的外表下,那些情绪外露的时刻(苦笑与脸红)就显得愈加珍贵。越是珍贵,就越能引发读者/观众去思考其背后的意义。
比如开场艾伦被韩吉说烦这一幕,可以明显看出动画与漫画之间的神态差异。


而中间与东洋国会议一段,这种差异性就更明显了:我是完全没有想到梶裕贵在配这一段时仍然具有强烈的攻击性,与我的预想差别较大(尤其是在参考漫画中艾伦的表情神态之后)。明明从16岁之后就已经看清了未来,情绪也逐渐内敛,不会再像过去一样悲喜全部交代出来(像是第一季很多人印象中只会吼的艾伦)。所以对我来讲仍然是违和的,当然只是个人观点,也许谏山创在旁听声优配音时觉得并无大碍。具体还是看观众如何感知。

而本集中兵长的形象也是如此:漫画中兵长的神情明显更加无奈,表面上看并无多大情绪波动;而动画特地给兵长加了一个双手交叉的动作,以及鄙夷的眼神和不爽的语气。怎么说呢,漫画处理的是自嘲打趣,而动画呢,说得不好听点,像个怨妇。

而后主角小队商讨对策时,相较于漫画,动画特地把科尼那个极具压迫性的表情软化了,同时加强三笠的语气,等同于是把两个角色之间的神态对调了,当然制作组如果是为了让实际效果更加符合科尼与三笠的性格,那也说得通。


至于夕阳下众人列车对谈的那场戏,整体来讲还是满意的,氛围情绪都很到位。唯一遗憾的就是MAPPA仍然没有足够的能力把漫画艾伦的表情所携带的情感转译成动画,这个真的、真的让我很纠结。

刺差不多挑完了,那么接下来讲讲这两集中各种演出片段的特点。
首先就是烈日下阿尔敏阻止萨沙喝光水的追逐战,画的非常可爱(算是第十集里我最喜欢的部分)。


在会议上,把漫画中清美女士流口水的动作改成了舔嘴唇。

而本集中制作组还特地多次在画面里去强调“红酒”这个要素,加了好几个特写镜头,为之后两集剧情爆发埋下重要伏笔。

第十一集,贾碧袭击看守的片段,作画张数非常高,动作很流畅,能明显感受到制作组对这个角色的用心程度(误)。

后面莱纳苏醒的片段,制作组删去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动作....

不过ed后马莱军方会议中这个台词与分镜的暗喻倒是有所保留。

关于三笠童年被艾伦所救的回忆画面,MAPPA特地重画,整体氛围更加诡异惊悚。而且那句“已经没事了,放心吧”的台词也被改成了“已经没事了,三笠”。这种细节上的改动非常值得注意,是制作组刻意暗示三笠的记忆出现了偏差,还是说这是谏山创特地交代制作组的细节改动,为漫画结局埋下的伏笔?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里的回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之后主角三人组对谈的情节走向。


PS:不得不称赞一下KAJI的配音,同一句话能配出两种不同的感觉,太强了
马厩里贾碧吃瘪一段做的特别有趣,满足了观众对该角色实质性的诉求。花江夏树这里配的三声“贾碧”特别好笑,尤其是第三声,那个无奈感太到位了。

而本集的重头戏,自然集中在贾碧与法尔科身上,针对贾碧与卡亚之间的理念冲突是本集的核心重点。所以在表情作画这块,MAPPA可是下了很多心思。



不用猜都知道又有人要说什么“右翼反战败”之类的言论了,先去仔细思考一下否认历史的某些日本网民与卡亚这种直接受害者的区别所在,再反复比较马莱与帕岛王族“五十步笑百步”的罪孽引导,以及艾尔迪亚人在战争中的用途是否真的出于自愿,他们变身成巨人的脊髓液又掌控在谁的手中。想清楚后就继续看,谏山创真正表达其历史观的部分在后头呢。
接下来的一个重要戏剧高潮就是围绕着贾碧与萨沙一家展开,又会是一个让观众大吵特吵的剧情争议点。同时有很多把贾碧与艾伦进行比较的观点,这里我想说其实这种观点蛮离谱的。真正应该与贾碧进行对照的角色是莱纳,你可以把这两人在岛外与岛内的心路历程进行对照,惊人的一致。
还有,也不要搁那纠结贾碧是否有“洗白”倾向了。讲真,后期《巨人》里的角色,无论是帕岛方还是马莱方,都早就没有“清白”一说了,都是非常复杂的,背负无数血债罪孽的人。也正是在这种前提下单个角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破碎重组的过程才能如此有趣。
哦,顺带提一下,这两集的很多背景都画的特别漂亮:

第十集个人评分:7.3
第十一集个人评分:8.3
——分割线——
最后补充一些动画中被删减的内容:
吉克向清美女士陈述自己是“艾尔迪亚复权派”的对话(也可能会在后面的集数里进行补全)。


帕岛军政高层的部分对话内容。

阿尔敏决定与艾伦谈话的更多深层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