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告群里有大风预警,睡了一会儿昏昏沉沉的,穿上喜欢的黑白蝴蝶裙子去没有人的街道蹦蹦跳跳,听着《站台》,旋转与起舞,快乐地得记忆也无法赶上来,眩晕又很过瘾。有些瞬间,生命仿佛是无限的。

有时候心里忽然像沉下一枚巨大的湖心石,失落的感觉蔓延四肢百骸,需要聚集很多很多的力气才能振奋精神。今夜发现越是这个时候越是看悬疑犯罪动作片比较好。不想要任何温和温柔与温润,只想要虚拟的像酒一样眩晕又暴力的命运浮沉。

于是打开了《涉过愤怒的海》。

看完了,到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风,夜已经很深了,平板上有月亮,窗外也有,深沉的一角暖黄小屋里到处弥漫着安全感,但我知道心里有个地方正在漏着风,我必须用文字补住它,要不然它会一直在那里刮来刮去,我的世界将纷扰不停。

我比想象中更喜欢这部。

只从意象来说,我很喜欢串起情感的镜头语言。比如涉海时候狂暴的漫天乱飞砸向车窗的鱼,如同暴力、混乱、命运不言而喻的象征;比如老金准备去日本的时候,窗外一群coser横穿而过,尽管电影外会有很多人认为片子里面有一些对二次元很片面的解读与丑化(事实上也确实有这部分),但在观看的时候,那种巨大的文化差异、代际鸿沟、国别差异一瞬间扑面而来,那种寒意瞬间爬满全身的感受,格外难忘;包括跑到日本的橱柜和海边的橱柜的对应,里面藏着不同时空的痛苦的娜娜与太阳,向往爱但缺乏爱的娜娜,那种奇妙的不同时空同样令人震颤的一模一样的呼唤,仿佛同一个伤口流出了两道不同的血;还有鞋子,扔掉鞋子的意思既有对娜娜占有欲的体现,也有一种,爱是束缚、捆绑、让你无路可走、无法前行、无处可去的折磨感;还有冰凉的手放在送耳环的男友身上的难以忍受,而男友无法忍受,转身被抽走了被子,只是很小的事情,但那种细微中仿佛窥见整个无爱人生的荒凉的感觉,我想那一刻我可以明白她为什么想要尖叫出来...

最喜欢的一个瞬间,还是日本文化中,对“爱”和“喜欢”两个词语不同意思的一种解释,“喜欢”是单向的,但是“爱”是双向的,当娜娜在课堂上用“爱”造句的时候突然愣住的困窘,一个细节仿佛能窥见二十多年所有亲昵时刻父亲的漠视,所有以爱为名的占有与伤害;还有一个瞬间,是娜娜的梦里金陨石真的死去了,她没有什么留恋地乘坐着梦中的船离去,就像已经彻底对父亲的爱的遗弃与失望...

一、金殒石与太阳 娜娜与自己

老金叫金陨石,娜娜喜欢画太阳。太阳和金陨石是很像的,不管是形状、颜色或者是来源。但是太阳可以一直发光,陨石只能发光很短的瞬间,便成为僵硬的、没有情感的物质。我想或许这个名字是娜娜心中的爱与老金给出的爱的一种对比,一种微妙的讽刺。

在《爱的艺术》里,爱主要不是一种对某个特殊人的关系。它是一种态度,一种决定一个人对整个世界而不是对某个爱的“对象”的关系的性格倾向。娜娜明显小时候是缺爱的,她不知道爱是什么。首先在于她不知道对自己的爱是什么。因为金陨石暴躁的性格,她从小对自己有很多惩罚式的行为(尽管有被迫的意味),比如用感冒的毛巾一直捂着头,不敢说自己害怕海洋顺从金陨石的意志等,这种“不在乎”某种程度上是对自己的冷漠,发展到另外一种程度便是对自己的狂热。长大后她会热切记录关于自己的一切,因为感受手凉后对方的冷漠便歇斯底里地离去等,她没有完整地自爱过,也会反复诉说:“我厌恶和自己待在一起”、“我讨厌自己”、“如果有人了解真实的我,一定会离开我”等。爱既然很难从自身上攫取,那么空虚与焦虑便接踵而至,这种缺乏需要从别人身上得到。

二、向日葵与黑焦土

娜娜渴望使自己成为另一个支配他、管教他、保护他的人的一部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来摆脱难以忍受的孤独和分离感--那种小时候老金带给她致命的缺爱状态。就像是在沙漠中行走的人想要向泉眼下跪一样,她要找到一个能爱她像爱生命和氧气一样的人,这样她童年的干涸才可以被弥补。而这个人在她的世界中的权威便极大--苗苗。苗苗一些瞬间的冷漠几乎是让娜娜无法忍受的,在“爱”(尽管是以爱为名的占有)中,娜娜依附于他,变得卑微,甚至在多次暴力的恐吓下(暴力是很严重的对自尊的折辱)也没有退让,几乎忘却自身的价值与自尊,像供奉神庙般地爱他。

苗苗像个虐待狂,他爱指挥、剥削、伤害、侮辱他人。他并没有爱的能力,根本没有对娜娜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而哪里缺少这种积极关心,哪里就根本没有爱。这是虚假的爱,虚假的太阳,只是比陨石还可怕的黑焦土。

写到现在, 夜已经深啦,不想再斟酌字句,于是搁笔。

很多痛苦很难过去的,就像多年后在跨海大桥上会突然从天而降漫天的死鱼,像狂暴的飓风,或者最残忍的梦。除非自愈,那将是对自己和对身边人一生的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