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电影节--戛纳电影节(Festival de Cannes),它是艺术家自由表达的象征,是非政治化的(这也是某种政治立场),是全球艺术家平等的象征,但是,这在今天并非事实。 这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好电影吗? 很难说,这是一部适合戛纳的电影吗? 是的,就是这样。 其中的痕迹非常明显:冗长、乏味、圆滑、连贯的审判,平庸的摄影,一切都弥漫着一种怪异的氛围,一种毫无结果的庄严氛围。

因此,让我们来理清一下:如果我想了解一条审判的记录,我可以去当地政府的网站上阅读,或者观看一段非常 "真实 "的庭审监控记录。 Justine Triet,显然是一位知道该怎么做的导演,然后她决定在影片中加入一些自己的解决方案,比如那些晃动、缩放、类似 VHS 录像机的片段。 我不知道你们想起了什么,我想起了这是阿巴斯的CLOSE-UP,和影片框架基于黑泽明的IKIRU和Rashonmon的混合体。 但在这里,清晰干净的电影镜头穿插其中,成了干净墙上的一只苍蝇,让整部影片变得诡异。 我们所期待的 "真实 "部分成了布莱希特式导演的自反,但这并不应该是这里真正的应有之义,这是我所感知到的导演在不知觉中彻底搞砸的部分。 整条呆板的审判成为整部影片中最令人难以忍受的场景,事实上,这也是这部影片的主要内容,将其压缩到一小时之内在艺术上没有任何区别,但为什么要那么长呢? 电影影感的连贯性、戛纳电影节的美学以及这种恶俗的白人法语和英语混合对白。

中国著名影评人戴锦华昨天在北大发表了关于本片现实主义的谬论,我认为对于巴赞的现实主义分级来说,这可能是其中现实主义成分的最低水平。 并不是每一部反戏剧电影都是现实主义的,导演在艺术效果上的妥协是需要批判的,但我们都看到戴锦华显然知道如何以一个反公众影评人的身份来假装影评人(很确定Pauline Kael就是她的人设),而不对电影真正的内容负责(这是与Pauline Kael不同的部分)。

里面的孩子们是一个枯萎的目的。 我们期待看到孩子们在影片中做一些不是 "孩子 "做的事,让他们自己去道德化。 在罗西里尼的《德意志零年》、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中,孩子们是现实肮脏世界的异质,他们见证了这个丑陋的世界,并将一切道德化。 但在《坠落的审判》中,这个孩子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位置,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并没有被描述得天真无邪,没有被道德化,他从一开始就表现得像个成年人,仅此而已。 如果我们将其替换为女主人公的朋友或其他什么人,效果会是一样的,甚至会更好,因为他出现在这里多少有些奇怪,有更或者说是导演的邯郸学步。 在《偷自行车的人》中,我们直接看到了这位父亲在意大利社会中挣扎的全过程,而在《坠落的审判》中,我们看到的是,导演是多么刻意地想把它道德化,为了一个不够道德化的故事,除了结尾处希区柯克式的两个案件相关的异性恋男女相互拥抱。

在北京大学发生的事情比本片有趣得多,它确实显示了戴锦华和其他中国老学究对电影的一无所知。 如果用女权主义的标准来衡量这部电影,那么从 1 到 10 的评分标准中,这部电影大约是 1 分或 2 分。 把这一点扯到女权主义上,实在是合理可笑。 但戴锦华又是聪明的,她欺骗了所有的人,欺骗了所有的电影爱好者,欺骗了所有的无脑女权主义者,来建立自己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