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山鱼谱자산어보(2021)的剧情介绍
兹山鱼谱자산어보(2021)的影评
《兹山鱼谱》的故事背景是1801年发生于朝鲜半岛的辛酉迫害,此时被后世称之为“朝贡贸易体系”的亚洲经贸圈还未土崩瓦解,朝鲜半岛几乎还完全处于中华文化圈的辐射范围之内,整个半岛的社会文化体系依然还是中华文化在外部的延续和应用。与此同时 ...
一、丁若铨究竟是怎样的?他因“辛酉邪狱”一案,被认定为邪学(也就是天主教)传播者,流放至黑山岛。他是异端,却也是两班,有自己的文人风骨。他不喜的是性理学(也就是程朱理学)僵化后的教条,却也并非要摧毁之。他推崇西学,但也并非是一味西化 ...
一陆一岛,遥遥相对,海是本心,隔离开朝廷与乡野。丁若铨一叶孤舟,飘零而来,远离权力和阶层带来的枷锁。昌大为治民出岛,追寻宗族,不惜与老师决裂,乘兴而来,却经宦海沉浮,世道无奈,起起落落,意到浓时,失意而去。出世就要直面憔悴惨淡的民众 ...
昌大的最终考验是他在面对小民自阉的悲苦怆然时能否克服愧疚而登堂入室,成为末法时代深谙心外无物的合格士大夫,考辨撕心裂肺的羊叫与呼啸迎闯王不纳粮的精确距离才是这一群体安身立命的看家技术,而昌大的过激反应与其说是在幼稚地因善义愤,不如说 ...
我更爱亲昵地称这部电影为韩国古装版“凪的新生活”,我很喜欢这部电影。我觉得丁若铨能在安静的小岛,离开朝廷政治的波云诡谲,安心在渔岛编写鱼谱,感受学习的快乐,算不算是另一种桃花源记呢。当然,这只是我的幻想吧。兹山可是被流放的的岛,环境 ...
这部影片风格古典,有士大夫之风与西洋海风相融、境界的高雅纯洁与俗世情趣交叠之感。台词回有余甘,思想现代,比喻清丽质朴,文风简洁如练,虽未能通其趣,也暂记录于此,为交流和回顾所用。1、斑鳐走的路斑鳐知道,黄鲷鱼走的路黄鲷鱼知道。2、对 ...
这个春节没能欣赏国足的脚气干云,也没能领会韩寒老师的四海蚝气,而是在一个小岛上给灵魂洗了个澡,看了一部叫《兹山鱼谱》的黑白电影。导演是韩国名导李濬益,执导过《素媛》、《王的男人》。电影讲述了一位朝鲜儒家士大夫丁若铨被流放到孤岛黑山, ...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朴素电影(pusu_movie),欢迎关注。图片均来源网络。昌大啊,活成不断向上飞的鹤虽然也不算坏事,但是即便身上沾满污水泥浆,也选择活的像兹山一样,虽外表看着黑暗却生机勃勃自由自在,也未曾不是有意义的事啊……最近偶 ...
《兹山鱼谱》这部电影看完有两个月了,一直没写,是因为看完了并没有特别想说的东西。我一般看点东西都有吐槽或者赞美的冲动,如果没有,那就是没有特别打动我的地方。很多影评都把《兹山鱼谱》中主人公丁若铨的人生和苏东坡来做对比,都非常遗憾这样 ...
朝鲜背景感陌生又熟悉,开头有点像如果明朝没有亡,遇到了西学传入会有什么反应的平行时空,有点想起清代山西的教案,如果说反君主还容易想起顾炎武黄宗羲他们。开头兄弟真的直接让人代入苏轼苏辙,男主和苏轼相似的地方太多了,后段有佛教有对诗就更 ...
这部电影加上《思悼》,本来应该是我们最能拍好的一类电影,结果都被韩国导演拍了,还都出自李濬益之手。
《思悼》以政权交替过程里的父子冲突,讲述了儒家秩序下的伦理悲剧;《兹山鱼谱》看似云淡风轻,实际在讲王权与儒学的合谋,把一代代学子纳入体制,成为帮凶。
当然,这一点只是后者的表达之一。它还兼顾探讨了知识何用,真理标准,以及面对一个糟糕的体制,是投入其中努力改变,还是干脆做一个潇洒的隐士?
这些问题由遥远的历史中飘来,直到今天,答案也仍在风中。
以及,看这部电影,和《游牧人生》观感很像的一点在于,它们都由对社会的批判和深刻关切出发,最后落在了个体的自我成全之上。这让它们都略显轻挑,但或许也是在今天这样价值混乱的时代里,创作者们真实的内心折射。
看电影看到一半,突然跳出来一个关于字幕的解释,孩子问昌大为什么不用汉文而是用韩文教自己读书,昌大说除了汉文,世上的好东西多的是,而字幕组在下面标注了一句话:韩影常有排华成分,但我必须按原味翻译,内心无视就好。我觉得这句台词从一个李氏朝鲜治下的平民嘴里说出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这样的解释出现在这里,我不知道这究竟是字幕组真实的想法,还是因为担心被人举报。这句解释在《兹山鱼谱》这个以观念碰撞为主题的电影里出现,也显得尤为讽刺。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这句话背后所蕴含的一切意义,都与电影的主题碰撞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超脱于电影本身的绝佳黑色幽默。 而电影本身,几乎无可指摘,冲淡含蓄,况味悠远。以我不成熟的电影观来看,这才应该是东亚的历史和审美下应该有的古装片。
虽然这是一部“韩国”电影,但可能是目前为止最能阐释近代东亚开明士人之心态的电影。这其中有我们熟悉的东西,也有陌生化的视角,后者使我们能从更人文的角度看待西学东渐。这便是韩国之于我们的先天优势:没有宏大的历史包袱,因而能从盛衰兴替的叙事使命中跳脱出来,平实而亲切地去理解波澜历史中的“人”。当然,本片的优点不仅在于人文上的切近,也在于文化理解的格局:它并非是要借丁若铨之口贬抑旧学而崇扬西学,而是要通过对西学的方法论实践来实现旧学在精神层面的回归和还原,而这也是师徒二人殊途同归的意义所在。尤其是,在新旧交替与传承的表意下,影片最终回到了当下:它似乎遥遥地呼唤着一种更广阔的国民性的回归——慈山的前身是黑山,现代的内核是传统,文明的基础中潜藏着一些不可动摇的东西,一如那大海中的不沉岛屿。
日啖鲷鱼三百条,不辞长作黑山人。好喜欢,好想看一部这样的黑白苏东坡。
流放生活拍得闲适有趣,又没有冲淡该有的沧桑悲凉。依旧延续了《思悼》对儒家传统的反思,以士大夫和渔夫、官场和流放地互为表里镜像,背景又是西学东渐,既有儒道互补共生的和谐场景,又有新旧思想碰撞的焦灼困境。
薛景求气质儒雅又冷峻,非常适合演落魄的文人墨客,而且这角色简直是理想人格,再加上先知固有的悲剧处境,魅力爆棚。我已经不止一次爱上他了。
黑白画面让这部电影更加的内敛深刻,看多了各种色彩丰富的电影、IMAX屏,反而觉得返璞归真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无论何时,都存在领先于时代的人。读书若只是因为喜欢,不为名,不为利,也不为了所谓的天下苍生,也许就会简单许多。
儒学的正反面,这种历史题材本该由我们述说,但这是一部韩国电影。
近几年看过的最好的韩国电影,甚至可以说最好的电影。看完以后心情复杂:我们有《论语》、我们有古诗·绝句、我们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但这样内容精彩令人回味无穷的电影,又是人家隔壁的......
如白鹤之生虽好,而兹山之污泥亦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