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非常喜欢梦枕貘的小说,但是《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并不是我的心头好。尤其是与梦枕貘的《阴阳师》系列相比,大唐鬼宴就要逊色一些。梦枕貘那种清淡的日式笔调,写写清新短小的聊斋式故事是很有趣的,但是大唐鬼宴这样的长篇小说就比较难以驾驭。除了篇幅较长导致难度增加,线索和人物众多,读起来也比较吃力,而且以现代日本人去揣测和理解盛唐的文化和心理,也难免偏颇,尤其是最后设计的真相又是日本人习惯的怪力加乱伦,耸人听闻又莫名其妙,无端降低了小说的思想性,有人说这部小说也就是个网文水平,虽然刻薄,也未尝没有道理。

但是当时一听说《妖猫传》上映,我还是第一时间赶去看,甚至打破以往先看看豆瓣评价再决定是否去看的原则。为什么呢?因为梦枕貘的故事+陈凯歌的导演,这个组合就足以说服我了——就算故事不怎么样,至少画面特效是一定值得一看的。

从实际情况来看,故事的改编还算比较成功,删除了多余的枝节和人物,集中在日本来唐留学的高僧空海和诗人白居易身上。从选角来看,染谷将太和黄轩生得讨喜,大头和尚和小头诗人合作破案的故事不但具有观赏性,还有一定的喜剧效果。

...

电影故事讲述的是沙门空海奉师父遗命来大唐拜师高僧惠果求取无上密法,但惠果拒绝见面.因为皇帝中邪,善于驱邪的空海被召进宫,正赶上皇帝驾崩.敏感的空海发现皇帝之死与猫有关,记录皇帝言行的小官白乐天也对皇帝之死产生怀疑,于是邀请空海一起合作调查真相.他们从金吾卫陈云樵家出现会说话的黑猫查起,发现悬案与亡故了三十年的杨贵妃有关.他们调查了杨贵妃的遗物,遇见了在闹市变种瓜戏法的丹翁,访谈了杨贵妃临死前的贴身宫女,约见了阿倍仲麻侣(晁衡)的遗妾白玲.最后通过晁衡的日记揭开了贵妃死亡的秘密.

三十年前唐玄宗给贵妃庆贺生日,召开极乐之宴,玄宗御用幻术师黄鹤的两个徒弟白龙和丹龙在宴会上初识贵妃,白龙一见钟情.后来马嵬之变,金吾卫首领陈玄礼逼迫玄宗杀死杨贵妃,黄鹤献计尸解大法的幻术帮助贵妃假死.但之后白龙丹龙一起去解救被活埋的贵妃,发现贵妃已死.丹龙承认尸解大法是个骗局,白龙与之反目成仇,此后白龙坚持守护贵妃遗体,甚至为此放弃肉身,附体于贵妃御猫,利用幻术一一报复对不起贵妃的人.他弄瞎了玄宗双目,又诅咒了他的继承人.他逼得陈玄礼的儿子发疯杀死自己的爱妻.他勒死为杨贵妃织就白绫的老宫女,又催促诗人白乐天写完<长恨歌>.他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和怀念着杨贵妃.最后丹龙现身(就是丹翁),带回贵妃遗体.兄弟和解,白龙溘然而逝.空海同学由此悟出无上密,被惠果博导(也是丹龙)录取.白居易同学顺利完成毕业论文-——长恨歌.

电影表面上讲的是幻术,其实讲的还是人心.这一点与梦枕貘故事的一贯主体思想是相符的.杀死杨贵妃的不是黄鹤的幻术,而是唐玄宗本来就要杀死她,幻术不过是为了掩饰他的本心.陈云樵很爱春琴,但依旧还是要出去嫖娼,最后与其说是妖猫蛊惑他杀妻,不如说是他埋怨妻子引来妖物祸事.妓女丽香受妖猫附体,以蛊酒敬陈云樵,但是陈云樵将此酒转送舞妓胡玉莲,丽香却更为满意,因为胡本来就是她嫉妒的人.

...

每个人都爱美丽的杨贵妃,但是没有人了解她的灵魂和思想.唐玄宗把她当做花瓶,让她当众打秋千,给她开极乐宴,都是为了向大家炫耀自己才是这个美人的拥有者.晁衡,白龙,李白,安禄山都在这个宴会上爱上了杨贵妃,让他们爱而得不到,这才是唐玄宗作为君王的无上之乐。李白酒后初见杨妃也自惊艳,但贵妃并不是他的缪斯,不用看见她,他也能写出“云想衣裳花想容”这样的诗句。贵妃也并不欣赏他的狂态,提醒他“把靴子穿好”。然而玄宗还是嫉才,将他赶出长安。晁衡爱慕贵妃至死不忘,他一心一意要表白,并且为了关心她的安危而放弃回归祖国,然而玄宗一句“贵妃不是一个人”就把他吓退了。在权势面前,他的爱情是不名一文的卑微。只有白龙对贵妃付出最多,其实贵妃对他并未青眼相看,甚至不如对晁衡关注更多。但是他愿意为了贵妃与师父师兄反目,愿意放弃做人,成为一只妖猫四处杀人。其实唐玄宗的子孙和陈云樵并未直接参与杀死贵妃,春琴更是无辜,织白绫的宫女也是冤枉,因为贵妃其实不是被勒死的。然而白龙不肯放过他们,他希望有更多人像贵妃一样冤死,给贵妃陪葬。他也不愿贵妃被大家遗忘,所以不断催促白居易完成纪念贵妃的诗稿。

...

至于贵妃自己,似乎也看透了自己的命运,片中一直保持淡淡的忧郁。她对李白说:“大唐有你才真的了不起。”能有这个见识的杨贵妃,也才真不是花瓶。唐朝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人人向往怀念的盛世,不只是经济和政治、武力上的强盛,更因为文化的繁荣。因为有了李白、白居易这样的诗人大唐才真正令人感动和向往。所以李白吟诵《清平调》时的泪光和白居易《长恨歌》诗成睡去的微笑都令人感动。他们写诗时都没有见过美人杨贵妃,但是他们笔下的美人千古不朽,美在诗人的心里,在读者的心里。现实未必真那么美好,所以我们需要诗歌。

...

电影里的空海是个可爱的大头和尚,带着日本口音和蜜汁微笑。白居易比历史上的真人年轻英俊了很多,带着文艺气质,其实白居易考进士时已经三十好几,而且是个好色的胖子,不过,考虑到剧情,这个白居易确实更招人喜欢。饰演晁衡的阿部宽真是英俊大叔,一个倭国人倒比多数中国人都高一大截,带着日本人的淳朴情圣气质。还有饰演白玲的倍赏千惠子,仪态很美,可惜一幅现代和服打扮,真叫人出戏。八十多岁的秦怡居然出演老宫女,自然占尽了噱头,只是奇怪,贵妃只死了三十多年,怎么贴身宫女老成这样?饰演杨贵妃的张榕容是混血儿,初看照片有点别扭,明显是老外穿了中国人衣服。在电影里还好,确实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陌生感,某些角度看去竟有点像罗密施奈德,她的情节不多,也没有太多技巧要求,只要有淡淡哀愁即可,演得也算中规中矩。只是发型有点别扭,高高发髻插个巨大扁方,难道不该是云鬓花颜金步摇?而且鬓发做得极为方正棱角,侧面看去好像戴了个大盖帽。饰演胡姬的张天爱舞姿妖冶诱人,金色衣裙尤其别致。饰演春琴的张雨绮造型非常美艳,几乎能赶上杨贵妃了,只是她的声线和气质是小家碧玉风格。但是那些中邪、撩人、跳《霓裳羽衣舞》的情节,都演得十分到位精彩,她每次出现都像一幅画一样。倒是陈云樵显得比较猥琐,有点儿配不上她。唐玄宗是张鲁一演的,印象中张鲁一也是帅大叔类型,但是他以前演的多数是落魄知识分子,这次演唐玄宗就显得贵气和霸气略有不足,身材也太瘦,在贵妃裙后一笑显得格外猥琐。倒是散发击鼓与安禄山对舞那一段非常精彩,只是我怀疑那时一把年纪的唐玄宗是否能有那样的活力。而且相比之下,安禄山逊色太多,简直就是个平庸的猪肉贩子,没有胡旋的舞技也没有势均力敌的眼神,一点儿也不像个造反隐患的样子(当然,也许就是要这样才能麻痹皇帝)。辛柏青演的李白又老又丑,而且有点儿胖,不像失意文人,好在演得还算不错。刘佩琦演的黄鹤在原著里是胡人,是贵妃生父。电影里只是个淡漠而老奸巨滑的帝王走狗而已。戏分不多,难以展现刘佩琦的演技,中年以后的丹龙长得非常像他,选角选得也像亲生父子。两个白鹤童子都是青春美少年,导致脸盲的我经常搞不清哪个是哪个。

...

要说演得最好的,还是那只黑猫。该可爱时可爱该邪魅时邪魅,临死前的表情和动作都非常感人。

陈凯歌为拍此片在襄阳建了一座唐城,景色很美,尤其是夜上华灯一段,特别炫目。宫殿的华丽和盛宴的奢靡也很炫目,酒池花毯,鱼跃虎啸,云上吹笛的仙女,空中飞人的杂耍艺人,化身白鹤的童子,都令人印象深刻。只是感觉宴会只在室内酒池旁,场面仿佛不够宏伟,对于牡丹花的展现也少了一点儿。

...
...

无论如何,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虽然并不是完美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