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觀影舊文,因為覺得這部電影非常搞笑。

...

王:匪夷所思的變态政治強人

發哥的演技真是棒極了,一絲不苟地執行了導演的意圖,把一個十惡不赦的無恥之王演活了,同時也把他以前塑造的邪中有正的一系列經典形象通通颠覆了。如果說《雷雨〉裡的周樸園還有一點點人性,那麼《黃金甲〉裡的大王簡直就是個匪夷所思的魔鬼。周樸園對複活的侍萍雖然很緊張,但也确實拿出大筆錢财來封口和補償,而大王對前妻及其家人則必欲斬草除根。然而此二人似乎又确實很懷念自己的初戀,如同插隊回城後飛黃騰達的知青懷念小芳一樣——當然,如果小芳真的帶了私生子進城來找他,他才不會有什麼好嘴臉!與其說他們懷念的是那個女人,不如說他們是懷念自己那個青春單純的時代。這樣似乎可以解釋王為什麼那麼喜歡那個窩囊廢的大兒子,因為那是他青春的紀念。可是另一方面,作為一個政治強人,他居然甯可把自己辛苦篡位得來的江山交給大兒子,又與他一貫的理智冷酷表現不符。為了大兒子殺死小兒子,這可以理解,可是非要花時間和力氣把自己的小兒子打爛,似乎實在沒什麼必要。通常政治強人都是達到目的即可,沒必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導演這樣狂熱地表現王的殘忍,隻能滿足觀衆的感官刺激,而并非正常的劇情需要。

功成名就的人通常最憎恨知道自己以前不光彩底細的人,這可以解釋王狂熱追殺蔣太醫一家——不僅因為他老婆是自己的前妻,也因為他知曉自己毒死王後的陰謀。可是後來蔣太太拉了女兒來金殿對案,将王的醜事和盤托出,王後将太子與妹妹亂倫的真相也揭發了,小王子又大罵哥哥與母親私通——這麼多家族醜事肯定也被王事先埋伏在房梁上那群蜘蛛俠聽到了。可是後來也沒見王怎麼處置他們。導演為什麼要放過這個再次證明王的陰險毒辣的機會呢?


...

王後:自私的白癡行為藝術家

據說鞏俐塑造的這個王後是又一個張藝謀電影中反抗男權統治的女性形象。這種形象以前在别的藝術作品中也見到過,不過男性藝術家筆下的這種女人,不是被妖魔化就是被白癡化。這個王後顯然是後者。還有不少觀衆說她是有心計的自私女人,自私是一定的,心計我可沒看出來。

...

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王後,國王在20多年的夫妻生活中與他生了兩個兒子,也不能說是毫無恩愛吧?當然,後來感情是破裂了,不過這似乎也不是因為常見的第三者插足之類的原因,因為電影并未反映王如何荒淫,王似乎隻是一直思念前妻(當然這再次證明了大王的變态,他篡位不是為了美味和美色,而隻是為了權力,或者再加上大把的俗不可耐的黃金家具?)。王後立刻就像個五四後的進步女青年一樣不甘心起來,要追求愛情。可是,作為王後,她什麼樣的男人不可以找?偏要愛上太子,而且通奸3年後依然不依不饒。作為一個妻子,她的出軌實在無度,作為一個王後,她也太過無恥。

那麼作為一個母親呢?她為了自己活命為了自己能快活,不惜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推出去送死。明知造反沒有把握,明知太子會告密,明知王已經有準備,她還是要照原計劃執行,理由是“菊花繡了,總要開一次”。這種不計後果隻求痛快的做法與白癡何異?為了撺掇元傑造反,她開出了讓元傑繼承王位的誘人條件,可是當太子知情後,她并未采取任何保密封口措施,甚至當太子自殺時她還要救他,她的做法實際是把自己的兒子推上了絕路。在兒子和情人之間,她選擇了情人。後來當小王子元成殺死太子後,傷心欲絕的她又把小兒子獨自留給暴怒的禽獸丈夫去抽成肉泥,自己隻是冷漠轉身毫無所動。在在兒子和情人之間,她再次選擇了情人。她的做法已經超越了一個正常母親的表現。最後,兒子都死光了,隻有她還厚着臉皮活着繼續喝藥。

那麼她一定是位可敬的愛情至上主義者了?——很多觀衆這樣感歎。可是看她對情人又是怎樣的呢?王後不顧及年齡和身份,一味糾纏太子。太子想去邊疆曆練躲開王後,同時帶上蔣蟬去開始新生活,王後百般不滿。為了留住他也保住自己,王後還要發動政變。可是一旦政變成功後又怎樣呢?太子稱王的話,必遭天下唾罵;元傑稱王的話,太子又将置之何地——太子的存在對于元傑是個威脅,殺不殺呢?這本身就把太子推到了危險的境地。而且,無論誰稱王,王後都不可能正大光明地跟太子在一起,頂多隻能逼迫他繼續做自己的面首。畢竟這不是《雷雨〉的時代,繁漪可以要周萍帶她私奔。王後的做法其實完全沒有為太子着想過,作為情人,她依然是自私的。

那麼作為一個自私的政治家呢?王後出身梁國公主,按說也該有點政治頭腦。可是我們看到的隻是一個像陝北農婦一樣蠻幹的白癡女人。劇中的王對于王後雖恨之入骨,卻始終不敢公然懲罰,顯然還是對其娘家有所忌憚。王後卻從來不曾考慮過要利用自己娘家的勢力來敲王的軟肋,而是一心一意要靠自己的力量來幹。那麼她有多大力量呢?論兒子,她隻生了兩個,都拿去送死也不夠;論菊花,她隻繡了一萬朵,從兵部招到一萬個士兵——老天,反正也是宮廷繡坊來繡,她怎麼不多繡幾萬朵呢?論智謀,她并不會周密計劃,甚至到處洩密。送菊花給兵部的事連太醫都知道了,3個兒子也知道了,王也知道了,而她明知這一切還是要雞蛋碰石頭。又是繡菊花又是當着兒子喝毒藥,整個造反過程被她整成一場行為藝術表演。最搞笑的是圖窮匕見一場,王後脫了外衣戴上菊花巾,埋伏的金甲兵沖進來包圍了王。王也脫了衣服,一群蜘蛛俠從天而降——不愧是夫妻,連殺人都不約而同選擇脫衣為号。


...

元祥:懦弱無恥的白癡大哥

《雷雨〉裡的周萍雖然也懦弱,但也有些可取之處。而這位太子殿下實在文治武功樣樣稀松。當弟弟在邊疆曆練時,他呆在宮裡成天泡妞,甚至上了繼母的床。說到武功,不必說他那英明神勇的父親了,就連他那人到中年的老媽都打不過。說到政治謀略,他對繼承王位一事惶恐不已。說到造反,第一反應就是怕大家以為是他幹的,怕誰以為?自然是他那個心狠手辣的老爹。他跟蔣蟬通奸,一被繼母發現就吓得要死,好在他還知道為蔣蟬求情,算挽回了些許形象分。皇後要造反,他第一反應就是吓得畏罪自殺——自殺還找不準地方,沒割到要害。父親來病床前一通煽情,他立刻毫不猶豫地告發了繼母(也是自己老情人)的造反計劃,以便赢得父親對自己亂倫的原諒。其實王後送菊花給兵部的事連蔣太醫都知道,王怎麼可能不知道呢?元祥要麼是白癡,要麼是純粹為了向父親買好。到了最後,跟《雷雨〉裡羞愧自殺的周萍不同,元祥在得知自己與妹妹亂倫後,隻是責怪繼母不該說出來,連自殺的勇氣都沒有,還得靠小弟弟來結果他的性命。

這樣一個扶不起的無恥阿鬥,居然大得大王歡心,不惜為了他而把小兒子打成肉醬。看來這大王的品味也确實有問題,說大王是枭雄,實在擡舉了大王。如果說《雷雨〉裡的周萍還有些儒雅風度和思想深度吸引繁漪,那麼這位祥太子實在無法讓人看出他的長處,不知道王後怎麼會那麼狂熱地看上他的。也許王後厭倦了大王那樣的強人,就喜歡懦弱型男人?


...

元傑:愚忠愚孝的白癡将軍

前述三位演員都是演技派,成功诠釋了導演的意圖,把3個招人讨厭的形象诠釋得惟妙惟肖。而周傑倫同學則完全不會演戲,所以臉上總是一副傻乎乎的表情,好在大刀耍得不錯,下次演唱會可以加個新節目了。

按導演原來的意圖,元傑本來是個恃才傲物不甘人下的主。因為犯了錯(王不給你的,你不能搶),被派去邊疆戍邊3年。3年後傑王子武功很有長進,但還是打不過坐姿的父王。3年來傑王子野心消磨了不少,又被父親打敗,徹底服氣了。現在他的理想隻是回家孝順母親,哪知道她母親在他離家的3年裡跟他大哥又勾搭上了,被他父親處以慢性死刑。傑王子也不詳細調查一下父親要殺母親的原因,也不計較自己是否雞蛋碰石頭,母親指到哪裡,他就殺到哪裡。他的動機不是為了王位而殺父,而隻是為了母親能活命。對父親,他從無殺念。可是他也從未想過造反的結果,如果失敗,他必死無疑;如果成功,他不孝的罪名也做定了,而且他又将如何處置大哥呢?

傑王子不但沒有政治頭腦,連必要的軍事頭腦也沒有。一場必敗的仗,他也要去打,有什麼意義呢?母親是白癡、瘋子,他也跟着犯傻。他在邊疆3年的西北風都白喝了。身為值令官,居然連父親的大批兵馬調動都沒有發現,别的不說,那些大塊的盾牌究竟是怎麼運進宮中又掩藏得那麼好的呢?

傑王子除了耍大刀,實在沒有别的本事,枉然那一身功夫一片忠心,隻能做将才而非帥才。最後到死,他也不知道母親的私情,也不知道母親隻是在利用他,母親真正在意的隻是她和她的行為藝術。說到此,不由得要為這個傻得可愛可惜的王子一歎!


...

元成:青春期叛逆的白癡野心家

很多人說影片最精彩的就是小王子刺殺大王子的情節。其實究其原因,不過是因為這個情節與《雷雨〉不同,出乎大家意料而已。論其深刻,倒也未必。小王子這麼做的真正原因不過是青春期沖動,為了引起父母關注而已。結果隻是有力證明他的父母确實不愛他。母親任由他被父親打成肉醬。

有人說這個情節反映了宮廷鬥争污染了孩童的純潔心靈,很深刻。我可沒覺得元成有政治鬥争的意識。趁人家造反,自己殺兄逼父的行為很幼稚,也很自不量力。其實起先導演鋪墊了很多元成的野心,從他在深宮陰影處洞察一切的表情,到他屢次在父親面前表現自己,再到他主動請命擔任值令官。我們可以清晰感受到這個小王子的勃勃野心——他與他的哥哥不同,他更像他那老謀深算的父親。


本來我以為導演會安排小王子做終結者,比如他擔任值令官不成,就擔任了重陽節的後勤禮儀工作。然後暗中在酒裡下毒,最後殺了傑王子的大王在心滿意足大吃大喝時中毒,在父親臨死前,小王子殺死大哥,自立為王。然後為了懲罰丢臉的母親,命令她繼續喝父親留下的藥——曆史重演,篡位者被篡位,渴望擺脫悲慘命運的皇後又落入了夫死從子的命運輪回,多深刻!惡人自有惡人磨,三個王子中終于有一個繼承了父親的衣缽......

可惜導演的想象力有限,張藝謀電影中黑暗舊勢力永遠是最強大最不可戰勝的,從《英雄〉到《黃金甲〉,張導對既有的強大勢力充滿了膜拜心理,甚至覺得連一種新的惡勢力去取代之都不可能。于是大王永遠最偉大最成功,3個兒子兩個老婆都隻能當白癡,被他耍來耍去視如蝼蟻。



蔣太醫夫婦:缺乏溝通導緻的不幸夫妻

蔣太醫似乎是這電影裡唯一一個好人,最後死得不明不白。其實他也有陰暗面,毒害王後、王後造反,這些家醜他都知情,他不該殺誰該殺?他的可悲在于全不知情,不知道老婆的過去,也從來不問,可他也有野心,希望自己的女兒勾引上太子,誰知反而害了女兒。自己也死于非命,他的教訓告訴大家:找對象結婚時千萬要打聽清楚對方的底細,否則連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蔣太醫不打聽老婆的過去,也從來不跟老婆談自己的工作,可是毒害王後、王後繡花給兵部這些事,他倒原原本本告訴了女兒。蔣太太也從來不把自己的往事告訴丈夫。魯媽不告訴魯貴自己的過去,還可以理解為怕惹麻煩,蔣太太這樣把伴君如伴虎的丈夫蒙在鼓裡,其實是盲人瞎馬的危險做法。

最後,這對夫妻什麼都瞞着對方,結果互相拖累着,帶着寶貝女兒走上了死路。可見,家人之間的溝通是多麼重要啊!張導給我們上了深刻的一課!

此外,作為曾經深受其害的蔣太太居然沒能事先料到大王的狠招,也算白癡了。人家說胸大無腦,她是平胸也無腦!在丈夫面前多年守口如瓶,可一見王後就把自己身世和盤托出。這個女人真是蠢得可以!



蔣蟬:單純可愛的小花瓶

蔣蟬是整部電影裡唯一讓人有些許同情的角色,因為她很無辜。上一輩的恩怨她無從知曉,宮廷的陰謀中,她隻是一個老實的執行者。與太子偷情,并不純粹是為了攀龍附鳳,她對太子頗有真情,指望能跟着太子去青州戍邊,一旦宮中有事,擔心太子安危的她立刻夜乘快馬回宮隻身犯險。可惜她的真情和夢想輕易就被強大黑暗的現實碾碎了。她和她的母親都證明了齊大非偶合所托非人的教訓。

可惜張導在電影中給李曼同學發揮的機會太少,因而削弱了影片中善良和柔弱色調的表現力,觀衆的同情心一閃念之後,更多是對主角人物的作嘔。

...


其實李曼的表現還是相當不錯的,因為戲份少,她的作用更多是花瓶,但她很好地完成了任務。片中的她眉清目秀體态豐腴,眉眼有點像王豔,但沒有王豔那麼又老又酸,所以更讨人喜歡。她的豐滿胸部令人驚歎,因為穿着比王後更暴露,所以顯得比鞏大姐還要性感,加上她的青春鮮嫩和古典五官,顯得比王後更有吸引力。每次看她在宮廷裡跑來跑去,一對乳房顫悠悠,真讓人替她擔心!等到她星夜騎馬飛奔,就更讓人捏把汗了!導演可真會設計懸念啊!令人詫異的是,她母親是個太平公主,她卻是波霸,怎麼遺傳的呢?拍拍我那聰明的腦袋我終于明白了:蔣太醫不愧是妙手神醫,一定從小就給寶貝女兒吃了豐胸藥!療效真好啊!可惜蔣神醫像華佗一樣生不逢時,被封建統治者殘酷扼殺了,以緻那豐胸藥的秘方不能流傳後世造福華夏子孫,真是太可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