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你的名字。》《天气之子》和《铃芽之旅》一起称为新海诚的“灾难三部曲”,但这一主题在前两部作品中从未像《铃芽之旅》这样,如此直接。如果说陨石和暴雨只是幻想的情节,那日记本上的311就是新海诚有史以来最大胆、最关切现实的创作。震后创伤成了最核心的主题,铃芽之旅——从九州、爱媛、神户再到东京、宫城,这些历史上曾发生过大地震的地点,串起了“铃芽之旅”。

而具体到城市,新海诚把目光投向那些废墟——既有废弃的游乐园、关闭的学校,也有看死繁忙实则空虚的东京火车隧道。只有关上门,才能阻止灾难的发生,而只有在心中回顾此地荒芜以前的美好景象,才能生出锁孔,插进钥匙。这一美妙的设定多么扣人心弦啊,它不断地把我们拖进那种情绪中,让我们感同身受地体会“重生”之感——那真是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联结无数人的震撼。

将《你的名字。》《天气之子》和《铃芽之旅》三部电影放在一起,我能明显地感受到新海诚的进步,与此同时很多元素一如既往。总有人诟病他的电影总是在讲小年轻的情情爱爱,有时甚至显得不合理(《铃芽之旅》受到此类批评最甚),然而在我看来这并不是单纯的爱情,如果简单地用“爱情”两字概括新海诚电影中的男女关系,未免显得说服力不足,因为如果这样的关系被定义为人们意识中的爱情,那又如何解释他们之间超越爱情的行为,以及面对重大选择时看死不合理的决定呢?这样的情感关系是复杂的,它可以说超越了爱情、友谊和亲情,朝着人类永恒的情感飞奔而去。

在剧作方面,《你的名字。》尚属于起步阶段,标准的三幕剧形式以及无功无过的人物设定,都算是正常水准(但对国产动画的剧作来说就太难得了)。高中时第一次看,打动我的是角色之间的互动,以及情感的交汇迸发的强大力量。而近期重看,能感受到新海诚利用这样一个“错位”的剧本层层铺垫角色之间的情感纽带,然后再不断利用情节上的突转、上升来塑造影像的高度。而《天气之子》——“三部曲”中评价较为两级的一部电影——却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佳作。我也是在近期重看第二遍,才领会了其独到之处。在剧作上这完全是一个古希腊悲剧式的故事:晴女可以凭借自身的力量改变天气,但这是一个自毁的过程,最终男主选择救回阳菜,东京于是被水淹没。还是那句话:别像个道德委员会一样整天监督文艺作品。在这样的故事框架之下,新海诚更自由地编织情节,并且融入了更深刻的情感震撼。《天气之子》是“三部曲”中带给我震撼最强烈的一部。而《铃芽之旅》突破了传统的三幕剧形式,你可以说它有四、五甚至六幕,而它们之间的衔接又是如此自然。而融合了神话与现实议题的创作,已经非常令人感叹。

谈到新海诚的电影,我们会想到一帧帧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曲以及动人的情感,这就是新海诚的电影美学,也因此他理所应当被划入作者电影的范畴。在他的电影里,机关枪一样流畅的蒙太奇、会被诟病烂熟的mv式调度以及看多了有点烦的视觉奇观,这些全都在为持续的情感迸发服务。可以说没有一秒钟是停滞的,每一秒都在不断发展着。“镜头”(如果在动画电影中存在这个概念的话)的旋转、飞越、跳动,这些很难在真人电影中呈现的效果得以在动画电影中发挥,这不就是动画电影的独特之处吗?并且,随着动听的音乐响起,剪辑、音响、画面同时发力,影像聚焦于情感最充沛的一点,随后猛烈爆发——这不就是电影最本质、最伟大的力量吗?

因此,这次的《铃芽之旅》尽管有一些缺点,比如对于“蚓厄”略显偷懒的描绘和设定上的一些小瑕疵,但这仍是一部非常棒的作品,确实是新海诚的集大成之作。当这位动画导演扬长避短,适当抛弃了mv式的影像并融入如此现实、如此普世的文本之后,这更是一部不可错过的电影。片名出现之前的那场戏,铃芽与草太关上废墟中的门,剪辑、音乐与画面构成了如此有力的影像,而文本蕴含的强大情感不断积聚,然后屏幕一黑,片名浮现,音乐响起——喷涌而出。这是新海诚的魔法。

《你的名字。》(重看)88/100

《天气之子》(重看)89/100

《铃芽之旅》9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