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把《罗塞塔》看完了。印象最深的是导演的镜头距离,是一种非常“刻薄”的观察距离,把女主角罗塞塔的困境,非常不客气地、甚至称得上是冷酷地揭露于众。
*导演使用的设备应该手持式摄影机。电影的风格是类纪录片。但是,通常纪录片导演,尤其是那种跟着被拍摄者极记录生活的导演,为了不打搅被角色的生活,会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生活纪录片的镜头通常是全身像和半身像,这是一种旁观视角距离,这种距离也表示这是一种记录生活的客观镜头。只有在某些非常特殊的时刻,导演会调整焦距给被拍摄者的脖子以上面部一个特写。
商业电影通常来说会有很多角色的局部特写,比如:一双眼睛,瞳孔里光电跳动;,脸颊上跳动的一块肌肉;攥紧的拳头等等。这些细节是导演用来表达引导观众关注角色特质的镜头,但不是生活中会出现的视角。很多商业片导演还会用各种剪辑方式跳转时间线,或者用蒙太奇镜头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电影会被抱怨没有电影感,就是没有使用这些镜头语言。
*而《罗塞塔》的导演,虽然使用的拍摄风格是伪纪录片风格,但镜头非常贴近女孩。如果真实生活中想拍出这种效果,摄影师一定是紧跟在女孩身旁。尤其是导演很多镜头都是肩上视角,观众就可以想象自己紧跟着一个女孩子身后,一直在她耳后的位置窥探她的生活。这种位置,这个视角,在中国古代传说里,是只有“背后灵”“鬼压身”才会有的视角。所以敏感的观众也会感到很难受。
*至于说电影内容的话,导演比较有特色的地方在于,他展示了贫困的生活,也说清楚了对于很多人来说,不管怎么努力,生活的困境就像一个沼泽,越挣扎陷得越深,越努力越失望。生活并不会因为奋斗和不怕吃苦就会变得更好。
导演也表达出来了,罗塞塔的困境并非孤立。松饼店里被罗塞塔顶替工作的女人,家里有生病的孩子,但是请假太多,老板不是慈善家就换掉了这个可怜的母亲。而且,虽然老板开了十二家松饼摊,但他自己也在一直不停地工作。每次出镜都在辛苦劳作。
导演只是展示贫困阶层的生活,给出画面,给出人生。但导演没有添加任何自己的分析,没有做出任何引导性的、有倾向性的镜头。松饼摊上每天有很多人路过买松饼,语气轻松地问早安,说谢谢。但导演并未给出任何一个顾客的特写镜头。导演不做引导。只是集中镜头记录主角的困境。
*个人而言,看完电影之后的感觉,像是什么呢?读大学的时候,有一种面向特困生的奖学金,但是领奖的时候需要特困生当众使用话筒朗读自己和家庭的悲惨经历,借以证明自己有资格拿这笔钱,越惨越有资格。被穷困压榨的顾不上自尊的人,会朗读的非常大声。这部电影的观众,就是被迫坐在台下的台上朗读者的同寝室的同学。很生气,但无能为力;一肚子窝囊气,无法消散,憋的难受。
镜头是有态度的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还是有点个性的电影
周日没事把《赎梦》看了下。个人还有点喜欢里面展示的那些梦境的片段。很有点神经质、意识流的氛围感。*记得有一场戏是张家辉饰演的沈卓仁作为出租车司机,开着车送客人。他很久没有睡觉了,所以整个人都处于精神恍惚的状态。睁着眼睛做梦。每次梦境 ...
没有惊喜
《毕正明的证明》故事是比较完整的一个故事。不过剧情上确实没有什么惊喜,主线剧情就都是在意料之内的走向。*这种把小偷行业做大背景,讲述小贼之间的情谊的影视剧还蛮多的。电影《天下无贼》就不用说了,刘德华、刘若英、葛优、李冰冰来演贼。电影 ...
戏剧化太过以至于丧失生活质感。
《正当防卫》的内容很显然是围绕“第二十条”展开的。目前出现三个案子,都是不同场景下的与“防卫过当”条款相关的案例。让人不由得前两天刚好看到会在2026年1月1日执行的“二十条”的法规更新条例。这次新规,让这个剧的内容的时效性问题。* ...
无论成功与否导演在尝试变化
刚看完,感觉《无名之辈;否极泰来》这个电影,口碑会两极分化。这一部电影作为荒诞喜剧来说,比较成功。但如果观众把它当做现实主义作品来看,会比较生气。我个人来说很喜欢,因为感觉到导演饶晓志确实有在用心做出尝试。当然,必须说在剧本的角度 ...
导演没入门
大家一直说的“电影感”是啥意思呢?为啥有的电影大家都说不像电影呢?电影语言里通常是基于画面、光影、剪辑来表达“意思”。在电影表达中,音乐、背景音或者静音这些“声音元素”的使用很重要,甚至有些时候比台词更重要。之前管虎拍《狗阵》,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