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没事把《赎梦》看了下。个人还有点喜欢里面展示的那些梦境的片段。很有点神经质、意识流的氛围感。
*记得有一场戏是张家辉饰演的沈卓仁作为出租车司机,开着车送客人。他很久没有睡觉了,所以整个人都处于精神恍惚的状态。睁着眼睛做梦。每次梦境都自然而然地进入,但是被各种诸如车祸这个的突发事件惊醒。醒来之后,又再次划入梦境。意识到自己再做梦,又无法从梦里醒来。
人类身体状态又不好的时候,晚上睡眠就很不踏实,真的会出现这种不由自主地浅层次睡眠,又会被各种梦魇吓醒。感觉这种状态有在电影里被如实地展示出来。那些梦境设计的也挺有一种另类的美感的。所以,这个电影不能说难看。
电影前面三分之二都是不同角色,各种类型的梦境展示。后面三分之一是叙事主线的推进。可这后面的三分之一就有点老套了。电影的名字叫《赎梦》,按照电影后半段揭秘的剧情来说,不如改名字叫《赎罪》。
*心理医生的梦境来源于童年的回忆,因为他偷了父亲的钱,父亲以为是母亲偷的。于是一直家暴的父亲变本加厉狠打母亲,逼得母亲跳楼。心理医生一直觉得是自己害了母亲,走不出来。所以一直噩梦连连。结果,他那逼死老婆的父亲,老的时候还有儿子送终。父子俩竟然还互相谅解了。就很无语。
*沈卓仁夫妻是因为金融危机的时候,为了自己脱身,所以骗了朋友的钱。导致朋友一家四口三代人烧炭自杀。他们夫妻做贼心虚,一直觉得朋友不会放过他们,所以自己吓自己,直到把自己吓疯了。故事结尾,沈卓仁自首坐牢。但老婆在监狱外面一直疯疯癫癫,终于跳楼自杀。于是这个故事也收尾。
如果两个故事都按照猛鬼索命来拍,让该偿命的人,在噩梦里变成疯子也未尝不可。那就更符合古早的香港猛鬼电影的味道了。
古早电影与现在的电影最大的差别就是古早电影里的价值观是:有怨报怨,有仇报仇,一命顶一命。其实这种设置更符合朴素价值观。像心理医生父亲这样跟儿子互相原谅,安度晚年。像沈卓仁这样心安理得地在监狱里享受福利医疗,多多少少有点让人不爽。跟电影前半段的风格也不符合。
电影前半段搞的那么神神叨叨、疯疯癫癫,结果故事结尾就突然保守叙事。就有点撕裂感,很让人遗憾的感觉。
还是有点个性的电影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没有惊喜
《毕正明的证明》故事是比较完整的一个故事。不过剧情上确实没有什么惊喜,主线剧情就都是在意料之内的走向。*这种把小偷行业做大背景,讲述小贼之间的情谊的影视剧还蛮多的。电影《天下无贼》就不用说了,刘德华、刘若英、葛优、李冰冰来演贼。电影 ...
戏剧化太过以至于丧失生活质感。
《正当防卫》的内容很显然是围绕“第二十条”展开的。目前出现三个案子,都是不同场景下的与“防卫过当”条款相关的案例。让人不由得前两天刚好看到会在2026年1月1日执行的“二十条”的法规更新条例。这次新规,让这个剧的内容的时效性问题。* ...
无论成功与否导演在尝试变化
刚看完,感觉《无名之辈;否极泰来》这个电影,口碑会两极分化。这一部电影作为荒诞喜剧来说,比较成功。但如果观众把它当做现实主义作品来看,会比较生气。我个人来说很喜欢,因为感觉到导演饶晓志确实有在用心做出尝试。当然,必须说在剧本的角度 ...
导演没入门
大家一直说的“电影感”是啥意思呢?为啥有的电影大家都说不像电影呢?电影语言里通常是基于画面、光影、剪辑来表达“意思”。在电影表达中,音乐、背景音或者静音这些“声音元素”的使用很重要,甚至有些时候比台词更重要。之前管虎拍《狗阵》,因 ...
刘芬芳是最能体现导演审美和个人趣味的角色
《借命而生》里的刘芬芳是最能体现导演审美和个人趣味的角色。从刘芬芳的塑造方法上,能够看出来导演确实年纪比较大了,品味也停留在旧时代。他不能欣赏刘芬芳这样的女性角色。剧集里有个镜头表达了主线故事发生的年代,就是有个大广告牌,上面写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