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趙麗穎和馮紹峰的定情作《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重磅來襲,一舉榮獲全站短視頻播放量冠軍。

...

(圖片來源:微博@衛視這些事兒)

該劇的火爆程度,大有《延禧攻略》獨霸一方時的态勢。

不光每個角色都上過熱搜,微博話題熱度也持續高居不下:#知否30引起極度舒适#、#淑蘭好可憐#、#小公爺 我今生非你不要#……

甚至就連之前被網友指摘的語病,也成了觀劇之餘的調味劑。(原文請戳:《知否》就是一部高考病句真題庫

...

看膩了宮鬥劇,這次終于不是翻拍雍正乾隆兩父子被圍觀多次的房事,而是北宋一個五品官盛紘家的煙火事。

簡單地說,《知否》就是一部女性成長勵志片,定位宋朝的深宅大院,把中國古代社會的家庭畫卷娓娓鋪開。

不僅僅講古代家族矛盾,北宋風土人情,《知否》還為觀衆勾勒出一個時代下女性的生存攻略。

但是如果一味講大宋宅院裡的勾心鬥角,難免落了俗套。

與小說相比,改編後的電視劇不僅聚焦“宅鬥”,更關注家庭教育,以小見大,讓觀衆受益匪淺。


第一代的教育

盛家的老太太,也就是盛明蘭的祖母,是一個厲害的角色。

...

她是名門望族出身,來頭不小——勇毅侯府的嫡長女。

但她命運多舛,嫁入盛府不久,丈夫就一命嗚呼,留下一個爛攤子給她收拾。

老太太并沒有自怨自艾,而是重整旗鼓,讓盛府卷土重來,東山再起。

她還把流落在外的庶子盛紘,之後的盛老爺接回府裡,視如己出,耳提面命,讓他長大成材。

...

小說中,第一章就是盛老太太教育兒子的情景,因為盛紘越發逾禮,亂了規矩,釀出家禍,并最終間接導緻女主母親的死亡,鬧出了一屍兩命。

老太太氣不過,教給他管家治家的道理,讓他不要寵妾滅妻,遵守禮節規矩,家宅方得安甯。

在現代都有人宣揚“讀書無用論”,而生活在宋朝的盛老太太,卻對讀書有自己的一番獨特見解。

比如,她認為“不願女子讀書,那是短見”。

...

雖處在深閨中,卻沒有“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短視,她心如明鏡,一番開解,讓自己的孫女懂得讀書的重要性。

宋朝,印刷術普及,讀書也很盛行。

男子讀書是為了考取功名,女子讀書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盛家三姐妹和小公爺顧二叔一起念書,讨論熱門時事的場景讓觀衆覺得很舒服。

...

讀書有什麼用,隻有讀書的人才知道:那些你讀過的書,都成了你去看世界的路。

而且,讀書可以提高一個人的格局,融入氣質中,融入生命裡。

...

不僅如此,盛老太太還請自己的的閨蜜孔嬷嬷給孫女們上課。

事情的起因是三個姑娘偷聽吳大娘子與盛家一衆人的講話,墨蘭是庶出,因為如蘭一句嫡庶的話便把如蘭推了出去,三人暴露,被吳家笑話。

女孩子不矜持,有損盛家的顔面,所以請來孔嬷嬷教育女孩們規矩。

...

插花時,幾個姑娘又鬥起了嘴,墨蘭氣得想以頭撞柱。

孔嬷嬷選擇了毫不留情地責罰她們,而且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她們所犯的錯誤。

墨蘭一直對自己庶出的身份感到委屈,殊不知她吃穿不愁,得到的寵愛不比嫡出的少,但她還身在福中不知福,處處惹是生非。

...

如蘭口無遮攔,仗着自己嫡出的身份,經常飛揚跋扈,和墨蘭有口舌之争,殊不知,禍從口出。

...

而對于明蘭,孔嬷嬷認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她即使沒錯,也要和姐姐們一起受罰。

...

除了教化,盛老太太的如意算盤可不止如此。

她不僅要孫女們學點茶、插花和規矩,還要借孔嬷嬷之手,敲醒裝睡不願被叫醒的盛老爺。

...

養不教,父之過,孔嬷嬷對孩子們的責罰越深,盛老爺就越慌張。

因此他也在那一刻才醒悟:在自己的縱容下,盛府表面風平浪靜,實際上已經亂了套,大傷了和氣。


第二代的教育

女主的母親衛小娘雖然活不過三集,但從之後的情節中可以獲知,她從未放松對盛明蘭的教育。

她告誡女兒要韬光養晦,沉得住氣,才能發得了力。

在爾虞我詐的盛府,隻要稍微不慎,就可能丢了性命,衛小娘在臨終前,都不忘囑咐女兒好好活着。

活着,才有希望。

...

衛小娘把“李娘子鎮守娘子關”這幅畫送給了明蘭,因為她知道,自己死後,明蘭将孤苦無依,但是她要自己的女兒振作勇敢,不仰仗他人,同樣可以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李娘子鎮守娘子關,不靠父子兄弟,不靠丈夫兒子,一樣所向披靡,兵來将擋水來土掩!

...

正是衛小娘的教育,才有了明蘭後來的隐忍,才有了後來铿锵有力的自白“我來這世上一遭,本就是為了好好過日子的!”

...

大娘子是全劇中最可愛的一個人了,她怼天怼地,脾氣暴躁,但在教育孩子方面卻三觀超正。

明蘭給參加科考的幾位哥哥們做了護膝,如蘭不屑一顧,卻被大娘子教育要向人家學習,不要一直把“嫡出”的身份挂在嘴上,自己變優秀才是王道。

然後她小心翼翼地把護膝放到長柏的行李中,表示對禮物的重視。

...

而林小娘收到禮物後嗤之以鼻:“什麼破東西都敢送!”

惹得她的兩個孩子也說起風涼話。

兒子長楓:“戴這種東西去考試,可不是要丢死人嗎?”

女兒墨蘭:“明蘭有這心思,比如蘭是要強一點的,但可惜的是,她怎樣都擺脫不了這個窮酸氣,竟送這樣的東西。”

幾句簡單的話,就能看出一個人的格局。

大娘子教給孩子正正經經的為人處世之道。

而林小娘教給孩子的,是如何勾心鬥角,愛慕虛榮,無所不用其極。

結果不言而喻,兒子把功名看得太重,落榜後郁郁寡歡。

...

而女兒墨蘭小小年紀就學會“勾引”男人,給盛家丢了臉。

...

可以簡單地概括為:有其母必有其子。


第三代的自我教育

盛明蘭和小公爺齊衡有緣無分,她傷心不已,顧廷烨以“這世上原本就有很多陰差陽錯”開解她。

他讓明蘭擦幹眼淚,學會自我安慰“眼睛是長在前面的,本就應該向前看的”。

再看明蘭,原本情緒不佳,躺在床上裝病不起。

...

但聽到賀弘文給她煮了魚湯,還是她最愛的宥陽魚時,所有的煩惱都一哄而散。

...

賀弘文趁機撒了個謊逗明蘭開心,明蘭會心一笑,賀弘文趕緊啧啧叫好:“笑一笑,清心排毒,長命百歲!”

能好好吃飯的人,都是能好好活下去的人。

明蘭不僅自己愛吃,烹饪技術也是一流,她懂得自食其力。

為減輕懲罰,她用美食“賄賂”夫子,讓夫子少罰點抄書。

...

炙羊肉,碳烤爐信手拈來。

...

在宋代,男子為考取功名而奔波,女子也不是“無才便是德”。

大戶人家的女孩子,都要知書達理,修身養性,學習各種技能,禮樂射禦書數,都是基本的技能。

會用廚藝拴住男人的胃,那僅僅隻是加分項。

在宋代,邊境動蕩,皇帝為了營造全民抗敵的氣氛,要求百姓學習投射。

投壺,要求快狠準。這不僅是一場比賽,更是關乎雙方的臉面。

兒時的盛明蘭在母親身邊把投壺技術練得爐火純青,關鍵時刻為姐姐赢回了嫁妝。

...

除了投壺,她還會馬球、插花、識文斷字……

...

這裡重點提一提識文斷字,在宋代,讀書是一件普遍的事。

雖然女孩子家身份矜持,男女有别,不能一起上學,但大戶人家會把學究請到家裡,來給女孩子們上課。

正如德國的貝多芬在《貝多芬語言》中寫道:“把美德、善行傳給你的孩子們,而不是留下财富,隻有這樣才能給他們帶來幸福……”

大戶人家更注重孩子的教育。

上課的時候,男女之間還是會有一個屏風隔開。但是在古代,這樣的教育環境,已經相當開放了。

這也讓明蘭等人能夠加入到類似“立賢能乎,立嫡長乎,孰佳”的讨論中去。

...

所以,姑娘們即使處于深閨大院中,依然能夠接觸到最前沿的教育。

明蘭平時不屑于和姐姐們鬥嘴、搶禮物,而是把這些時間,放到了提高自己上。

韬光養晦,在适當的時間露幾手,讓人對她刮目相看。

...

而她也用“亮瞎人”的聰明才幹告訴我們:越努力,越幸運,變優秀,你才能遇到那個最好的人。

知否不僅是一部宅鬥片,更是一部教育片。

仔細琢磨、品味,才是打開這部劇的最好方式。


本文作者 | 戀小暖 @文化咖孵化工場成員​

​本文由文化咖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投稿或合作事宜,請添加微信“文小咖”(ID:culture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