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dicated to the ones

      who had to depart.

      See you down the road.

      看完《无依之地》。随着影片的获奖,各种介绍纷至沓来,说的最多的是关于弱势群体,或者社会边缘人的问题。开始看时,确实有几分像。女主人公弗恩丈夫去世,曾经的家园因为工厂的关闭,已经成为在社会系统中找不到zip code的地方,无法栖身。有孩子问她,是否是homeless?她说不是,只是houseless。她所有的,不过就是一辆旧房车而已。

      故事从旧房车开始。车上有弗恩中学毕业时父亲送她的一套瓷器,她珍而重之地一个个收好。后来在路途中这些瓷器被一个同在营地中的人打破,弗恩在影片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大怒。她把破碎的残片小心收起来,一点点粘合回去。弗恩没有钱,没有房子,也看不出她对物质有什么爱与留恋。通观下来,只有两件她在意的东西,一是这些瓷器,还有她的婚戒。

      弗恩先是打零工,后来到营地。这个营地有很多和她情况类似的人。乍看上去是这样,这可能也是铺天盖地的关于弱势群体的介绍的由来。营地的晚上,一群人围着篝火,说到自己为什么成为在路上的一族。这段拍得实在太好。篝火旁的越战老兵,亲人相继去世后将行路作为疗愈的印第安人……只一个场景,几段对白,就把人带进了荒芜的大漠。在那里,有莽苍苍的天地,有天涯沦落之人。这些人,不知其所从来,亦不知向何处去。这看起来和真实社会完全不同,但却是真实社会和真实人生的投影,不偏不倚地照出了大漠外的社会和人生。我不知道导演是怎样做到处理得如此冷静,或者说处理得如此广博。这样的现实,如果铺展开来,很容易让人理解成弱势群体的困窘或者挣扎,但仔细听这些对白,仔细看每个人脸上的表情,你会明白,这不是困窘,而是选择,甚至是新生。人从来都有选择。而这部片子,在我眼里,就是讲了一个选择的故事。营地上还有很多人,有想去世前看一大群鸟在绝壁飞翔的癌症患者,有内心存有愧疚最终和儿子一起回归家庭的老人,有经历丧子之痛、将服务于他人看作余生意义的营地主人。Nomadland中文译成“无依之地”,总觉得不确切,其实就是“游牧之地”。如果有人觉得营地上的人可怜,可能映照出的真实社会中有远比这里更值得可怜之处。这里的人也许老弱,也许疾病在身,也许经历了人生中至悲至痛,但这些人分明明白时间的意义,人生的心愿,并与爱同在。如果这里算作“无依之地”,那世界上有远比这惨烈得多的繁华都市里的“无依之地”。


...


      电影的主演是弗朗西斯.麦克多蒙德,是的,就是《三块广告牌》的女主,弗朗西斯在我心里,就是女性的丰碑。有弗朗西斯,才会更明白何谓独立,又何谓智慧和成长。影片中的弗恩在某种程度上像是弗朗西斯的映射,有个传闻,不知真也不真,说这部片子本是弗朗西斯看中,她找到了赵婷导演。在片中弗朗西斯和弗恩真的水乳交融,仿佛那确实是弗恩,也确实是弗朗西斯。

    弗恩并不是没有选择,她有朋友,有姐妹,还有想和她共度余生的男人。但是,她还是选择住在自己那辆旧房车里,她不属于任何一间屋子。在她离开Dave准备上路的时候,有一组镜头,真的堪称经典。弗恩在Dave儿子的家里,经过钢琴,经过餐厅……没有任何台词,只凭光影,凭弗朗西斯的身体语言,真的妙至毫巅。那一刻,你会忽然明白,为什么弗恩不会选择留在这里。这种洗练和传神,真的实难见到,也真的好久不见了。

      影片中有一个从未出场又无处不在的人,就是弗恩的丈夫。他的故事是通过不同的人讲出来的,但是加起来,也就几句话。第一句,是弗恩的妹妹讲的,说弗恩认识了他之后几个月,就义无反顾跟着他去了那个不毛之地。第二句,是弗恩自己讲的,说他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而他们婚后也没有子女,所以如果没有弗恩,这世上几乎不会有人记得他曾来过。影片的最后,弗恩重返他们共同渡过半生的房子,他的办公室,他用过的安全帽,他们望出去全是荒漠的房子的后窗……这就是一个人一生的故事,孤儿,遇到一生挚爱的妻子,有热爱的工作,死后永远被妻子热爱和纪念。这是普通人的一生,但也是荡气回肠的一生。尽管身后,只有弃屋一间,还有在路上的妻子。但看到影片最后的镜头,弗恩开车上路,房车又一次孤独地行在路上,前后皆是空荡,观者会忽然明白,这是怎样丰富的人生啊,满满的爱和记忆,不与人分享,却是实实在在的拥有。这些,远超过在一个屋檐下的苟活。

      所以,不管官方的翻译如何,在我心里,这部片子就叫——《游牧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