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史上重要的一次质料实验,而且如此美丽。《MyGO》清晰实践了《吹响悠风号》仅仅在无意识中发现的理念,即音乐意义上的层次之流动辩证。配乐中的电音+管弦乐和故事内乐队的电吉他+原声鼓时而融合、时而保持距离地呼应。在乐奈走进排练室的时候,我们听见明显处于配乐中的吉他声。尽管不容易判断其音乐价值有多高,但是我在第二遍观看时理解了它的某种美德。细节:例如第十集13:35附近音轨暂停了半秒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以说是非常微妙的激进。但我不仅仅在说配乐!我总是觉得,人工原画或许会下意识少一些那种透视的凌厉和“清澈”,那种三维动画随时透出的、令人微微震动的微小奇迹——以及光芒,啊那段永恒的台阶!突然间,已经没有什么不是音乐,这完全是一部歌剧。当然,live片段显得自然会是3D演出的重点,然而实际上效果常常不令人满意,不断落入音游宣传片般无价值的既成文法中。第12集的分镜理论上模仿了现场新闻的摄影机,却容易尴尬;变焦如此笨。(题外话:月之森的调色好难看,是为一大败笔。)
我想到施特劳斯的歌剧《随想曲》(终极的晚期浪漫主义思辨作品)中18世纪的室内乐和歌剧伴奏的浪漫主义管弦乐之间的动态层次——注意其中18世纪的部分无疑不是真正的18世纪风格,而是一种现代化处理过的天真符号:我们也似乎只能如此勉强理解这里乐队所表演的音乐。
《春日影》那种好学生式、无懈可击的积极向上原本是我最讨厌的东西。第十集有一种最简洁最美的话语辩证法,我几乎想说“政治性”:灯把素世拉上台之后,尽管这一瞬间一切都改变了,她仍然吟诵起表达旧状况的诗。灯超出了自己(本身所谓“令人感动”,就像同学所说听哭了云云)的文本,也超出了大他者……接下来的歌唱,嗯,我们似乎在期待着它,理应是接续着这里文本与现实的反差,因为她唱不出现实,尽管她的歌词是“发自内心的呐喊”,她还是无法讲述现实,我们的世界处于失语的阶层。但对我来说,接下来的部分太“真情”了,以至于显得不现实并且无聊。但确实可以说那是一种青少年气质——联系下一集优美的开头,她们不再关注观众,走下台继续哭泣,沉醉于临时的事物并为其哭泣——而我仅仅是格格不入于青少年而已。
(插入关于故事和人物的语无伦次评价,最二次元的一集。立希那种那种过于直白的表现很可爱,并且不令人尴尬(许多动画有这种毛病),就像放在头上的饮料一样。第九集素世的闪回显得有点功利,仅仅作为一个强力的背景框架解释她压抑的“恶意”。在这一切人物层次的最根源处,是作为纯粹情感之代理人的灯。——她和爱音的联系,无论是怎样的联系,显得是整部作品中最明亮自然的。我发现我多么喜欢爱音这样“虚荣的人”,也许因为我缺爱。或许是因为处于叙事的浅层,爱音的心理也写得比较精准;相比之下,素世的心理就常常需要经过后文的某种阐释我才能明白。)
柜子说:“印象里看过的乐队番都是排一个月就能办live的天才少女,这对我来说跟开机甲也差不多”;我完全同意,不过微妙的是,如果这些歌稍微好听一点可能也不会那么影响观感。但不管怎样这是一部美丽的作品,它的精神是晚期浪漫主义的精神……晚期浪漫主义是一种过渡时期。什么时候会出现彻底现代主义的动画影像呢?某种意义上,如果闭上一只眼忽视其为IP下一个续集做准备的商业考量,最后一集设计的焦点转移其实正像是一只脚踏入了现代主义(有趣的是,突然间MyGO她们显得“像是普通人”,这甚至增加了她们的美丽),尽管Ave mujica的抓马宏大分镜基本上是非电影,并且抵消了前面化妆之类场景的现实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