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杜拉斯来说,写作即是让法语不仅仅对于日本人男主角、也对于法国人女主角来说成为一门外语,甚至是第二外语,因为我们总还会望向后方,望向那支撑了我们步伐的暗流语言,那比我们更为雄辩、虽然并非更不笨拙的室内乐(“爱”)。因此广岛是写作的第一个象征——在那里一只睡梦中颤抖的手和将死的手难以区分——正如这也是对被压抑的初恋场景的第一次回归。然而此时就是事物容易塌陷的时刻;事实上,早在三分之一处,叙述就开始逐渐支撑不住自己,它好像经受不住露天场所的空气。如今,夜晚是伪梦:并非中世纪式的政治-神学性梦寓言(冯·宾根、乔叟、德·皮桑),也不是真切受到“爱之疏忽”的启示的暴力救赎;换句话说,这里也是文艺性臭味的万恶之源,我前面几句写得这么文绉绉还是在美化许多部分的愚蠢。可以这么说吗?把握电影的真实,就是(一致地)把握人与话语的关系。所以这次更失败的不是杜拉斯而是雷乃。虽然,如果我们要考虑某种上下文的话(这种上下文可能是雷乃作为一个“新导演”拍一部“新电影”时的现场感,你几乎能感觉到他仍然局促但已经带着天才(想想电影中镜头移动的设计)的思想;也可能是这部电影在你自己的成长、你自己对浪漫、时间、电影的理解——你的救赎史——中的位置),我们会嗅到丰盈。——“他会走向我”那一小段很美,可惜突然来了两个人弹吉他……走路时的平行剪辑时而美丽,时而不得要领。结尾实在拖得太长,惨不忍睹。
笔记(2023.11.9)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笔记(2024.7.27)
在电影前半部分,当时间和世界不再被线性地组织(只是也许有一两个开口),而是在几乎任意处蕴含着无限的连接,我们就知道这部作品在拓扑学上比《千与千寻》更进一步;朝这个方向可能最终会到达《梦日记》。但是,一种对象征和意指的(不难理解的)过 ...
笔记(2024.6.7)
所谓(“良构”)戏剧电影的弊病和过时性暴露无遗,这种情节的拓扑学是一种可怕而做作的伪3D;我不想再看到这样的戏剧了。结尾整个流于病理学的二元对立,房子变成了暴力和一种陈腐精神状态印象的外化。虽然我确实很喜欢这里的房子,它会沉入夜晚、 ...
笔记(2023.12.16)
动画史上重要的一次质料实验,而且如此美丽。《MyGO》清晰实践了《吹响悠风号》仅仅在无意识中发现的理念,即音乐意义上的层次之流动辩证。配乐中的电音+管弦乐和故事内乐队的电吉他+原声鼓时而融合、时而保持距离地呼应。在乐奈走进排练室的时 ...
笔记(2023.11.19)
除了开头的网球之外,间歇黑屏的剪辑只出现于描述暴力的镜头中,一种沉重而拒绝被透明地解释、拒绝成为表意乃至抒情手法的姿态:它宣布,影像/叙述中的连续性是一个无比苍白的假象。而连续性,特别是在传统商业电影语法中,是所谓拟真的一个关键要素 ...
笔记(2023.10.6)
在《没有和解》和《安娜·巴赫编年史》这样的作品中,于伊耶–斯特劳布借助文学和音乐史的外来语言与电影叙述机器展开谈判,而相比之下,早期克拉默似乎却坚守着我们熟悉的那种“电影性”(看看那些对峙谈话的拍法)以及受直接电影影响的自然语言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