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机动了,但从未以如此生动而美丽的方式动过。穆尔瑙的首次摄影机运动始于《幻影》(1922),其中坍塌的城堡也对应了本片中倒塌的建筑,但《幻影》更进一步,比如追逐的影子。
《最后一笑》(1924)中的影子延续了穆尔瑙一贯的表现主义实践原则——主体缺席,而影子却始终指引着前路。
随后卡尔·弗罗因德“发疯”般地加入,他与穆尔瑙的合作让这部电影几乎真正成为了一部纯粹的无声电影,几乎没有字幕。在一些片段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摄影机模拟人的眼睛(例如小便的场景),而后又转变为完全非人化的移动,比如高速穿越观众席。摄影机仿佛成了这整部戏剧的神圣母题和精神意志的具象化。
此外,卡尔带来了一组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大量嘴巴的特写,这在朗的《大都会》(1927)中也出现过,我猜在后来的《马布斯博士》中也有类似的画面。
简直是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