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是空洞的,技法是拉满的。可一部平平无奇的电影,除了其出色的视听与构图还要戏剧营造下,就毫无可点之处,不免显得颇有一种吕布骑狗的样态。
60分钟宛如《七武士》练手的作品,集齐了黑泽明电影经典样貌,一个丑角,一群武士,和一位隐忍的主人,还有缺位的女性。像是黑泽明为了敷衍了事而拍出的一部学生作业,其质量就和其影片长度一样,在黑泽明电影里根本排不上号。
内容是空洞的,技法是拉满的。可一部平平无奇的电影,除了其出色的视听与构图还要戏剧营造下,就毫无可点之处,不免显得颇有一种吕布骑狗的样态。
60分钟宛如《七武士》练手的作品,集齐了黑泽明电影经典样貌,一个丑角,一群武士,和一位隐忍的主人,还有缺位的女性。像是黑泽明为了敷衍了事而拍出的一部学生作业,其质量就和其影片长度一样,在黑泽明电影里根本排不上号。
回忆,是因为梅卡斯与早期影像之间那种敏锐的触感——剪辑、曝光、人物——那是通向他“诗影”(poesis)的钥匙,是使这些影像鲜活、并赋予其灵魂的源泉。如果说《日记、素描与笔记》(1968)是梅卡斯“摄影笔”(caméra-stylo ...
在天才导演沟口健二去世前三年、《雨月物语》(1953)之后一部拍摄,但同年上映的《艺伎》(1953),若将其置于沟口此一时期的创作脉络中来看,是一部颇为诡异的作品。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部带有沟口风格却显得静滞的电影,其中他标志性的长镜头 ...
在铺天盖地地评论界给毕赣冠以塔可夫斯基似的影像的时候,这让我些许有了很大的诧异,毕竟塔可夫斯基的影像是那么的私人而又亲密,更准确地说只能复刻不能模仿。最后的整体观感也是这样,除了在极少关键瞬间,如水滴在桌面蔓延对饮《镜子》里窗户上水 ...
一些西方评论家可能会认为这是一部日本版的《包法利夫人》,但两者仅在自杀这一细节上有所呼应。另一方面,我们更应将其视为在更广阔、更根本的文化语境下的产物——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以及《罗生门》(1950)去年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奖,这些事 ...
我总是喜欢把这部影片与劳伦斯·奥利弗的《哈姆雷特》(1948)作比较。作为让·科克托的首部长片,他将其他艺术形式(如诗歌、装置艺术)中的沉重感剥离,提炼出其精华,注入到《美女与野兽》(1946)之中。影片中有些场景几乎完全沉入黑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