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0
从两年前初看时不明就里,到今年第一次完整看下来时云里雾里,到二刷有所感悟,再到今天似乎可以切入其中了。从最初想打三星,到二刷不忍打四星,到这次终于可以安心打五星了。
塔可夫斯基之所以能所创作的纯粹完美融贯的影像,一方面他是超绝的匠师,另一方面他是艺术家和宗教工作者,这样独特的三位一体构成了塔可夫斯基不可替代的核心基石。因而在我看来,科技和艺术思想二者恰恰并不存在矛盾冲突。他艺术上的稳重成熟和真诚之处也在于不像新浪潮或某些边缘性的作品那样过分强调特异的风格,而是自然地寻觅自己的语言。
这次观看前期还有打盹,但五十分钟门槛后后全神贯注。依旧是完全崭新的体验,每个镜头内都充满源源不断的、未曾注意的细节向我涌现,异常清晰的图像似乎有着无限生命力,能够超脱和瓦解叙事的桎梏。每看一次便觉得离主人公的心境和影片的意境更进一步,仿佛这一切都是我将亲历的。
而今再看此前我的长篇大论都是不理解的胡言乱语和臆想罢了……故本次只做最真切的简短记录。
情节方面,比如滤清了多米尼克从初遇到自焚的线索端倪,女翻译的爱情线。
细节上,苔藓接到山的画面十分像《记忆》的封面。穹顶式的建筑空间隐喻心理的困境金属加工声和女吟唱声的纠缠不绝于耳。同一首吟唱曲,将开头和结尾两处的景观定格呼应缀连,形成人生的闭环。
再看高潮部分多米尼克和男主的戏剧性段落都不觉得唐突了,反而觉得更有深入人心的震撼和感染力。蒙太奇奇妙地使多米尼克和男主的隔空呼应,织就沉默和言说的一体两面-一个高空点火自焚,另一个水中燃烛自存。二人都力图在荒芜的土地上呐喊,重新点燃荒原上的希望火光。前者今天依旧会被认为是邪教头或疯子,只是在中国没有机会罢了,而后者还有多少呢?
视听方面,摄影机和画面元素总在有意识运动,即便是缓慢和微弱的,这点和安哲等人不太一样。
影片中乡愁和回忆的融入嵌合,不只是蒙太奇的技术层面,还有整体的叙事和意境层面。
两种乡愁,精神文明的和地理环境上的形成强化的互文,促进或造就了作品在人物、情节、主题的复杂性。
回忆和现实的二元纠缠是很关键的问题。影片中现实自身是匮乏和否定性的,它是朝向过去的运动趋向。故事就是主人公在二者的游弋和张力之间发展的,然而他困步不前,始终回到现实的原点。
而意大利作为异乡,在水与雾的交融中、在思绪和神话的笼罩下显得格外飘渺。人物始终在徘徊与踱步之间,要么伫立要么踟蹰,不能前行更不能奔跑,仿佛处在一个没有方向的深渊。
ps.还有两个月我也要去意大利留学两年了,也是同一位女性一起,是否这两年时光里也会滋生乡愁呢?
本片是一股强心剂,余生还要反复观看。
维度 ★(1-10) 级别
个人感受(观看价值) 8.9
思想/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9.0
叙事水平(文学/文本价值) 8.7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视听效果) 9.1
选角/表演 8.9 A+难得自然恰切
25.6.30
《殉道学》发布和映后:
除了两个主持人之外,两位原来是译者,其中一位是俄罗斯留学的北大建筑和景观专业(与我相同),有朝一日我也能翻译一本最爱导演或作家的作品,希望建筑和景观专业只会促进而非限制我的电影事业。至于出国还是在国内拍电影?
现场提问我憋到最后直接站起来了还没让我问!不问也罢。这些人什么水准也难说?等我有一日有了话语权吧……
我和刘老师一样也是影迷和建筑和景观设计专业的, 本片中充斥着的自然元素、房屋、教堂,不知道有这方面的基础对理解塔可夫斯基的电影空间有什么帮助?甚至最初的版本里男主也是建筑师,尽管我记得说他在纪录片中不想让意大利建筑过度地喧宾夺主。这方面会和建筑或景观专业有连接吗?
ps.本月最后一部电影留给了伟大的《乡愁》,也是意外之喜。难得之处在于,本月除了二刷的老塔《潜行者》外没有给过8.5+,没想到还是塔不负期望啊。上半年结尾最好的礼物-乡愁+《殉道学》。
我的影评合集:Aleph-我的影评
三刷观感简述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七夕观看-关于爱情的永恒主题
评分:B-6.8七夕独自来看,以为会和《情书》、《四月物语》等日式恋爱小甜剧一样平淡光鲜又琐碎无味,加上top250,八成会不喜欢,不过比预期好些-尤其是后半段。简要批判:开场三分钟就定调了,大致知道是什么模子里刻出来的片,不对路数 ...
废墟中的情欲-攀爬于现实和超现实之间的末世寓言
评分:A8.4/8.5雨日,继《河流》,观看正应景。(上周刚看完雅克贝克的洞。)看到第五部蔡明亮,终于有一部能惊艳到我且为其感动和陶醉的作品,五星奉上。本片带有科幻和寓言/预言性质,却又格外深入现实。能否和如何做到把现实与超现实巧妙 ...
小喷
评分:C+,6-。对这种商业大片始终抱着怀疑态度,希望今天这部越狱片不要再让我失望。好吧,大失所望-本不应该抱任何希望-跟越狱p关系没有。以后对商业片和传统片厂电影-总之不是“电影书写”的电影要大打出手,一律3-。再也不找虐了,不管 ...
无缝的臭鸡蛋
评分:C5.5-5.9,两星半。水、空、假!一点看不了,撑着看完的。倒不是制作多么低劣,也没有让人反感,就是看不到任何真实性,趣味性、创新性。不能说不用心但诚意寥寥,无缝的臭鸡蛋更讨厌!将两个小时时间浪费在虚假和无聊的东西上,远不如 ...
简评
评分:B7.0,三星半打三星。第二部梅尔维尔/阿兰德龙,基本和《红圈》风格一致。如果说比利怀尔德的黑色电影是以情节和反转取胜的爽片,梅尔维尔则是从细节和氛围着力的“闷片”。通过局部特写-写实的细节,动作-手,单筒镜式的人物跟拍来由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