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杜拉斯來說,寫作即是讓法語不僅僅對于日本人男主角、也對于法國人女主角來說成為一門外語,甚至是第二外語,因為我們總還會望向後方,望向那支撐了我們步伐的暗流語言,那比我們更為雄辯、雖然并非更不笨拙的室内樂(“愛”)。因此廣島是寫作的第一個象征——在那裡一隻睡夢中顫抖的手和将死的手難以區分——正如這也是對被壓抑的初戀場景的第一次回歸。然而此時就是事物容易塌陷的時刻;事實上,早在三分之一處,叙述就開始逐漸支撐不住自己,它好像經受不住露天場所的空氣。如今,夜晚是僞夢:并非中世紀式的政治-神學性夢寓言(馮·賓根、喬叟、德·皮桑),也不是真切受到“愛之疏忽”的啟示的暴力救贖;換句話說,這裡也是文藝性臭味的萬惡之源,我前面幾句寫得這麼文绉绉還是在美化許多部分的愚蠢。可以這麼說嗎?把握電影的真實,就是(一緻地)把握人與話語的關系。所以這次更失敗的不是杜拉斯而是雷乃。雖然,如果我們要考慮某種上下文的話(這種上下文可能是雷乃作為一個“新導演”拍一部“新電影”時的現場感,你幾乎能感覺到他仍然局促但已經帶着天才(想想電影中鏡頭移動的設計)的思想;也可能是這部電影在你自己的成長、你自己對浪漫、時間、電影的理解——你的救贖史——中的位置),我們會嗅到豐盈。——“他會走向我”那一小段很美,可惜突然來了兩個人彈吉他……走路時的平行剪輯時而美麗,時而不得要領。結尾實在拖得太長,慘不忍睹。
筆記(2023.11.9)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天使也許很不錯(筆記:2025.2.28)
+ 很少有一部能脫離音樂(不是吸引注意力的歌曲,而是普遍存在的那些背景配樂)被談論的動畫,我們不一定覺得它寫得好,但它是和作畫類似地位的存在。這部美好的作品也不例外:它使用一種最平凡的符号學,例如簡單的電子樂和鋼琴表示日常氛圍,管弦 ...
筆記(2025.2.7)
侯麥的日期字幕符合于一種小規模叙事(參看萊蒙托夫《瑪麗公爵夫人》),這種日期是自然的,就像我們知道*今天*是星期幾幾号;但對于大部分其它電影來說卻不能這樣寫日期,就像我們不會記得*幾年前*某件事發生于幾月幾日。這造成一種現在時的叙事 ...
筆記(2025.1.11)
1. 在這裡,伴随着朗讀的膠片閃爍斑點被建構為一種自動寫作般的伴奏,和開頭部分晚期小津式精緻的畫面中那些顔色和構圖一樣,都将一種唯美主義體現得淋漓盡緻;我會想起斯特勞布晚年最後幾部(數字攝像的)作品,這和那種飽滿的唯物主義之間有着多 ...
筆記(2024.12.1)
Lacenaire是一個徹底的十九世紀人,或者更應該說,一個十九世紀的幽靈;以後再也不會有這樣活生生的曆史天使了。同時,十九世紀還表現為這樣的一種時間,即,在其中形式總是被發現和講述,但又并不真正在文本上形成具有縱深的“層次”或透視 ...
筆記(2024.7.27)
在電影前半部分,當時間和世界不再被線性地組織(隻是也許有一兩個開口),而是在幾乎任意處蘊含着無限的連接,我們就知道這部作品在拓撲學上比《千與千尋》更進一步;朝這個方向可能最終會到達《夢日記》。但是,一種對象征和意指的(不難理解的)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