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格曼在《锯屑与马戏团》(Sawdust and Tinsel, 1953)中拥有他自己的流浪剧团;小津安二郎则两度拍摄《浮草物语》(The Story of Floating Weeds, 1934)及其重拍版《浮草》(Floating Weeds, 1959);接着,安哲罗普洛斯拍出了那部名为《流浪艺人》(The Traveling Players, 1975)的电影。而在费里尼的首部电影处女作《歌舞小集》(Variety Lights, 1950)中,他的处理方式更接近于《浮草》:二者都围绕着一位马戏团领头人展开,他与身边人展开了一种万花筒般的爱情关系,但最终,这一切又都归于一列火车上与旧日伴侣的相遇场景。
 
 在这部作品中,费里尼在摄影、调度与导演各方面皆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光线像散点一般洒落各处,角色则在前景与背景之间浮动穿梭,展开各类生动的表演。这种结构完全与伯格曼的电影风格相对立。费里尼所营造的布景是一种神秘的空间,不强调对角色的清晰塑造,动作层出不穷地爆发出来,而真正的天才之笔在于——最终他抽离出电影的主要寓言意蕴。
2025.5.15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10.25.2025 
 展示出“事物的物性”,是诺埃米娅·德尔加多(Noémia Delgado)带来的一个超范式转变:在这里,大自然/事物/物体都成为了可被凝视的对象。影片中段的配乐精准地制造出一种操纵性的、指称性的超验体验。这一切与“现代化主体”紧密相 ...
 9.27.2025 
 当一个导演原本以文学来表达时,当他试图转向影像与声音——也就是电影真正的领域——你会清楚地看到一种粗陋与拙劣(tawdry)。观众能够感受到滨口龙介想要表达的部分,但那种效果只是基于他个人创作体系内部的对比,而不是属于“好电影”(g ...
 9.6.2025 
 奥列克桑德尔·杜甫仁科留存下来的第一部影片,以一种近乎滑稽戏的娱乐故事为核心,仅用三天便完成剧本,紧凑而成型。从影片连贯的流动方式中,我们几乎能看到他在纸面上构思时的痕迹;而在这部25分钟的作品里,也已隐约闪现出他非凡的电影敏感性— ...
 9.5.2025 
 滨口龙介对电影史的回应在他的表达方式中有着坚实的映照,但归根结底,它仍然落在了他所吸收并调适的不同文化背景之中。这里我们看到了《随心所欲》(1962)的影子:片头以一段色情影像为背景,穿插女主人公的特写蒙太奇,以更为具体的方式加以审 ...
 2025.6.12 
 它在结构上更接近贝拉·塔尔1979年的第二部电影《电影马克思主义》(CINEMARXISM),并延续了他1978年首作HOTEL MAGNETIZ中那种不可遏止的对白和结尾独白的特征。我在塔尔的所有影片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延续性:尽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