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非常喜歡夢枕貘的小說,但是《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并不是我的心頭好。尤其是與夢枕貘的《陰陽師》系列相比,大唐鬼宴就要遜色一些。夢枕貘那種清淡的日式筆調,寫寫清新短小的聊齋式故事是很有趣的,但是大唐鬼宴這樣的長篇小說就比較難以駕馭。除了篇幅較長導緻難度增加,線索和人物衆多,讀起來也比較吃力,而且以現代日本人去揣測和理解盛唐的文化和心理,也難免偏頗,尤其是最後設計的真相又是日本人習慣的怪力加亂倫,聳人聽聞又莫名其妙,無端降低了小說的思想性,有人說這部小說也就是個網文水平,雖然刻薄,也未嘗沒有道理。

但是當時一聽說《妖貓傳》上映,我還是第一時間趕去看,甚至打破以往先看看豆瓣評價再決定是否去看的原則。為什麼呢?因為夢枕貘的故事+陳凱歌的導演,這個組合就足以說服我了——就算故事不怎麼樣,至少畫面特效是一定值得一看的。

從實際情況來看,故事的改編還算比較成功,删除了多餘的枝節和人物,集中在日本來唐留學的高僧空海和詩人白居易身上。從選角來看,染谷将太和黃軒生得讨喜,大頭和尚和小頭詩人合作破案的故事不但具有觀賞性,還有一定的喜劇效果。

...

電影故事講述的是沙門空海奉師父遺命來大唐拜師高僧惠果求取無上密法,但惠果拒絕見面.因為皇帝中邪,善于驅邪的空海被召進宮,正趕上皇帝駕崩.敏感的空海發現皇帝之死與貓有關,記錄皇帝言行的小官白樂天也對皇帝之死産生懷疑,于是邀請空海一起合作調查真相.他們從金吾衛陳雲樵家出現會說話的黑貓查起,發現懸案與亡故了三十年的楊貴妃有關.他們調查了楊貴妃的遺物,遇見了在鬧市變種瓜戲法的丹翁,訪談了楊貴妃臨死前的貼身宮女,約見了阿倍仲麻侶(晁衡)的遺妾白玲.最後通過晁衡的日記揭開了貴妃死亡的秘密.

三十年前唐玄宗給貴妃慶賀生日,召開極樂之宴,玄宗禦用幻術師黃鶴的兩個徒弟白龍和丹龍在宴會上初識貴妃,白龍一見鐘情.後來馬嵬之變,金吾衛首領陳玄禮逼迫玄宗殺死楊貴妃,黃鶴獻計屍解大法的幻術幫助貴妃假死.但之後白龍丹龍一起去解救被活埋的貴妃,發現貴妃已死.丹龍承認屍解大法是個騙局,白龍與之反目成仇,此後白龍堅持守護貴妃遺體,甚至為此放棄肉身,附體于貴妃禦貓,利用幻術一一報複對不起貴妃的人.他弄瞎了玄宗雙目,又詛咒了他的繼承人.他逼得陳玄禮的兒子發瘋殺死自己的愛妻.他勒死為楊貴妃織就白绫的老宮女,又催促詩人白樂天寫完<長恨歌>.他用自己的方式守護和懷念着楊貴妃.最後丹龍現身(就是丹翁),帶回貴妃遺體.兄弟和解,白龍溘然而逝.空海同學由此悟出無上密,被惠果博導(也是丹龍)錄取.白居易同學順利完成畢業論文-——長恨歌.

電影表面上講的是幻術,其實講的還是人心.這一點與夢枕貘故事的一貫主體思想是相符的.殺死楊貴妃的不是黃鶴的幻術,而是唐玄宗本來就要殺死她,幻術不過是為了掩飾他的本心.陳雲樵很愛春琴,但依舊還是要出去嫖娼,最後與其說是妖貓蠱惑他殺妻,不如說是他埋怨妻子引來妖物禍事.妓女麗香受妖貓附體,以蠱酒敬陳雲樵,但是陳雲樵将此酒轉送舞妓胡玉蓮,麗香卻更為滿意,因為胡本來就是她嫉妒的人.

...

每個人都愛美麗的楊貴妃,但是沒有人了解她的靈魂和思想.唐玄宗把她當做花瓶,讓她當衆打秋千,給她開極樂宴,都是為了向大家炫耀自己才是這個美人的擁有者.晁衡,白龍,李白,安祿山都在這個宴會上愛上了楊貴妃,讓他們愛而得不到,這才是唐玄宗作為君王的無上之樂。李白酒後初見楊妃也自驚豔,但貴妃并不是他的缪斯,不用看見她,他也能寫出“雲想衣裳花想容”這樣的詩句。貴妃也并不欣賞他的狂态,提醒他“把靴子穿好”。然而玄宗還是嫉才,将他趕出長安。晁衡愛慕貴妃至死不忘,他一心一意要表白,并且為了關心她的安危而放棄回歸祖國,然而玄宗一句“貴妃不是一個人”就把他吓退了。在權勢面前,他的愛情是不名一文的卑微。隻有白龍對貴妃付出最多,其實貴妃對他并未青眼相看,甚至不如對晁衡關注更多。但是他願意為了貴妃與師父師兄反目,願意放棄做人,成為一隻妖貓四處殺人。其實唐玄宗的子孫和陳雲樵并未直接參與殺死貴妃,春琴更是無辜,織白绫的宮女也是冤枉,因為貴妃其實不是被勒死的。然而白龍不肯放過他們,他希望有更多人像貴妃一樣冤死,給貴妃陪葬。他也不願貴妃被大家遺忘,所以不斷催促白居易完成紀念貴妃的詩稿。

...

至于貴妃自己,似乎也看透了自己的命運,片中一直保持淡淡的憂郁。她對李白說:“大唐有你才真的了不起。”能有這個見識的楊貴妃,也才真不是花瓶。唐朝之所以成為中國曆史上人人向往懷念的盛世,不隻是經濟和政治、武力上的強盛,更因為文化的繁榮。因為有了李白、白居易這樣的詩人大唐才真正令人感動和向往。所以李白吟誦《清平調》時的淚光和白居易《長恨歌》詩成睡去的微笑都令人感動。他們寫詩時都沒有見過美人楊貴妃,但是他們筆下的美人千古不朽,美在詩人的心裡,在讀者的心裡。現實未必真那麼美好,所以我們需要詩歌。

...

電影裡的空海是個可愛的大頭和尚,帶着日本口音和蜜汁微笑。白居易比曆史上的真人年輕英俊了很多,帶着文藝氣質,其實白居易考進士時已經三十好幾,而且是個好色的胖子,不過,考慮到劇情,這個白居易确實更招人喜歡。飾演晁衡的阿部寬真是英俊大叔,一個倭國人倒比多數中國人都高一大截,帶着日本人的淳樸情聖氣質。還有飾演白玲的倍賞千惠子,儀态很美,可惜一幅現代和服打扮,真叫人出戲。八十多歲的秦怡居然出演老宮女,自然占盡了噱頭,隻是奇怪,貴妃隻死了三十多年,怎麼貼身宮女老成這樣?飾演楊貴妃的張榕容是混血兒,初看照片有點别扭,明顯是老外穿了中國人衣服。在電影裡還好,确實有一種與衆不同的陌生感,某些角度看去竟有點像羅密施奈德,她的情節不多,也沒有太多技巧要求,隻要有淡淡哀愁即可,演得也算中規中矩。隻是發型有點别扭,高高發髻插個巨大扁方,難道不該是雲鬓花顔金步搖?而且鬓發做得極為方正棱角,側面看去好像戴了個大蓋帽。飾演胡姬的張天愛舞姿妖冶誘人,金色衣裙尤其别緻。飾演春琴的張雨绮造型非常美豔,幾乎能趕上楊貴妃了,隻是她的聲線和氣質是小家碧玉風格。但是那些中邪、撩人、跳《霓裳羽衣舞》的情節,都演得十分到位精彩,她每次出現都像一幅畫一樣。倒是陳雲樵顯得比較猥瑣,有點兒配不上她。唐玄宗是張魯一演的,印象中張魯一也是帥大叔類型,但是他以前演的多數是落魄知識分子,這次演唐玄宗就顯得貴氣和霸氣略有不足,身材也太瘦,在貴妃裙後一笑顯得格外猥瑣。倒是散發擊鼓與安祿山對舞那一段非常精彩,隻是我懷疑那時一把年紀的唐玄宗是否能有那樣的活力。而且相比之下,安祿山遜色太多,簡直就是個平庸的豬肉販子,沒有胡旋的舞技也沒有勢均力敵的眼神,一點兒也不像個造反隐患的樣子(當然,也許就是要這樣才能麻痹皇帝)。辛柏青演的李白又老又醜,而且有點兒胖,不像失意文人,好在演得還算不錯。劉佩琦演的黃鶴在原著裡是胡人,是貴妃生父。電影裡隻是個淡漠而老奸巨滑的帝王走狗而已。戲分不多,難以展現劉佩琦的演技,中年以後的丹龍長得非常像他,選角選得也像親生父子。兩個白鶴童子都是青春美少年,導緻臉盲的我經常搞不清哪個是哪個。

...

要說演得最好的,還是那隻黑貓。該可愛時可愛該邪魅時邪魅,臨死前的表情和動作都非常感人。

陳凱歌為拍此片在襄陽建了一座唐城,景色很美,尤其是夜上華燈一段,特别炫目。宮殿的華麗和盛宴的奢靡也很炫目,酒池花毯,魚躍虎嘯,雲上吹笛的仙女,空中飛人的雜耍藝人,化身白鶴的童子,都令人印象深刻。隻是感覺宴會隻在室内酒池旁,場面仿佛不夠宏偉,對于牡丹花的展現也少了一點兒。

...
...

無論如何,電影還是值得一看的,雖然并不是完美無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