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台》劇照


01.

《站台》是賈樟柯故鄉三部曲的第二部,2000年拍攝,獲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亞洲電影獎。賈樟柯說,他想拍一個有漫長時間的電影,有時間對人的摧毀,人和時間的鬥争。于是,就有了《站台》。在這部電影裡,無論是導演,還是觀衆,會突然因為某些場景,或場景中的某個微小事物,而想起很多被遺忘的事情,在那一刻,沉積的時間開始蘇醒,并由此,帶來一種生活不自知的美感,這種美感,需要跳出生活才能看到,作為一個旁觀者。

作為賈樟柯的第二個長片作品,總時長兩個半小時,其内容的飽滿,各色人物塑造的鮮活,令我驚歎,而且極具鮮明的個人影像風格。整個觀影過程,我深深沉浸其中,不斷被它勾起屬于我的個人記憶,并與之産生共鳴。好電影便是如此,能穿透時光,打破時空的界限,引你回歸心靈最深處的故土,那是所有旅途出發的地方,那裡,也有每個人的站台。

雖然也有人認為,這部影片有些表達過度,但當我們面對過往時,這些充滿表達欲的回憶,才是恰好的。那些舊時光與匆匆流逝的青春韶華,正是因有這麼飽滿的厚度,才牽扯出我久遠的記憶,讓我回到曾經我生長的小鎮,回到那座山裡的故事中,與汾陽小鎮裡懷揣夢想的青年們,達成同步。我跟随《站台》,回到了過去,仿佛看見了我父母那一輩人年輕的樣子。這部電影描述的就是一群曾經懷揣夢想的青年們。

02.

影片時間跨度有十餘年,從最初的1980年,到進入九十年代。其中涉及的社會事件及變化,包括流行音樂、電影,都巧妙地用劇情和畫面帶出,豐富了影片視角,展現出一個社會的橫切面。從時間上,影片主要分為兩個時期,前期是徐團長帶領的文工團,後期是文工團被承包後,老宋帶着崔明亮們走穴演出。随着社會變化和時間流逝,這些青年們在各自旅途中尋找方向。有趣的是,在片子裡,并沒有特别明确地表達出時間,一切都很模糊,隻能從穿着、音樂等細微處,發現時光在流淌,這種模糊性卻恰恰是生活本有的樣子。這種表現手法,帶有一點時光魔術的味道,如果你不仔細觀察,你會陷入時間的迷亂。

片子裡,主要的人物關系是崔明亮和尹瑞娟、張軍和鐘萍這兩對,但相比鐘萍主動大膽地對張軍示愛,以帶來兩人關系的明朗化,崔明亮和尹瑞娟卻在相處很長時間後,以尹瑞娟理性地拒絕崔明亮而告終,卻又在十餘年後,選擇嫁給崔明亮。而那時,因張軍的軟弱,鐘萍早已選擇離開小鎮,消失無蹤。《站台》的含義由此越發凸顯,“長長的站台,長長的等待”,站台既是起點,也是終點,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相聚,何時又會離别。這是一個悲欣交集的意象。

影片開場是群戲,平常的老鄉們在等待演出前的閑聊,這種冷靜又不失親切的客觀鏡頭,一下拉近了熒屏的距離,會逐漸融入其中,就像小時候站在一旁,聽大人們聊自己不懂的話題。而後,是文工團表演者們演唱《火車向着韶山跑》。直到演出結束,在回程的汽車上,所有人都在等待崔明亮時,主角才開始登場,也是從集體到個體的轉化,這也是那個時代的特征,個體總是淹沒在集體之下。這與之後崔明亮們在暮色下,盡情唱着“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會,老婆七八個孩子一大堆”,卻被徐團長訓斥一樣,說他們思想不對,因為不符合集體現代化發展目标。可青春就是這樣,青春是不會理會什麼集體的,隻需要盡興。這也說明時代正在發生變化。有趣的是,那時再過二十年恰好就是2000年,站在當下回望過去,讓人發笑的同時也難免生起一絲悲傷,為那些将改變卻未改變的,為那些絢麗多彩又終歸平淡的。用賈樟柯的話說,這是一種非常美妙的悲傷。

在很多情節上,賈樟柯刻意隐去了沖突,沒有呈現出現實的殘酷,讓你去猜測其背後發生的因果關系,去感受畫面下的人物内心糾葛,就像鐘萍和張軍因開房被警察逮捕,而張軍再一次的懦弱,讓兩人名聲盡失,片中始終沒有呈現兩人間的争執和矛盾,卻以鐘萍的消失來告知答案。賈樟柯隻是揭開最平淡的一面,讓你去探索海平面下的整座冰山。從中,始終給那些人物以尊嚴,表達對這些平凡人的敬意。哪怕他們都是最終回歸平庸的常人。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能感受到賈樟柯對世人的悲憫之心,他不是藏地那種呈忿怒的金剛,而是漢地以慈悲待人的菩薩面容,記錄一個個有着瑕疵的普通人。

03.

影片裡,有三場戲,讓我印象很深。一是崔明亮們到外地演出,卻碰見了表弟三明。三明木讷老實,連喜歡的女孩子,也隻是把對方照片放在帽子裡,一直戴着。三明的妹妹文英在鎮上讀書,但家裡窮,靠三明做煤礦工人,很難供妹妹考上大學,媽媽想讓文英放棄學業,三明沒有說什麼。可就在崔明亮回鎮上的時候,三明追過來,托崔明亮轉交給文英五塊錢,囑咐她一定要考上大學,不要再回來。然後,三明獨自走回礦場,走向他殘酷的生存世界。那五塊錢必定是三明的所有,也寄托了他全部的希望。而三明穩健笃定的背影,讓人感受到他的尊嚴。意外的是,三明本人就是賈樟柯的親表弟,在影片外,賈樟柯第一次感覺到了表弟的尊嚴和自信。故事外的故事,更加呈現了影片的主題——人潛藏着的力量。

另一場景是走穴時期,崔明亮們回鎮上的途中,因車陷入泥沙無法動彈,停歇的片刻,崔明亮播放磁帶,就是《站台》這首歌,這時,不知誰喊了一聲火車來了。所有年輕人瘋了似地跑去追火車。可最後,他們隻看見遠去的火車影子,大口喘氣的他們,表情從興奮到複雜的冷靜,火車代表的是外面世界,是他們的追求與渴望,可他們終将錯過。那一刻,我感受到迷茫帶來的痛惜。

還有趙濤飾演的尹瑞娟,在多年後成為稅務員時的一夜,随着蘇芮的《是否》獨舞。賈樟柯真的很會拍他老婆呀,拍得那麼美。從最開始有些放不開手腳,到後面越來越自如,尤其是最後身姿的伸展和旋轉,簡直讓我目不轉睛,完完全全感受到她釋放出了内心的自己,讓藏于日子下的那些詩意,在此刻得以綻放。可妙的是,下一秒,正在旋轉舞蹈的尹瑞娟,就變成了身穿制服,騎着電瓶車,一臉平靜地行駛在大街上,那些詩意幾近消失。這是一個夢想被生活磨滅的過程。但你永遠不知道,一個普通人背後有着怎樣不可思議的世界。

“每一個行走着的生命個體能給我們一份真摯的感動,甚至一縷陽光,或者幾聲沉重的呼吸。”賈樟柯的電影就像是站台,用紀錄的方式,探尋真實的情感,他無意尋求高尚的偉大的東西,他隻是呈現生命和人性,你可以說他沒有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樣的人類視角,可通過賈樟柯的電影,每一個普通人獲得了關于對生活寬容的共鳴。這是賈樟柯的人文情懷。


參考資料

【1】賈樟柯《賈想:賈樟柯電影手記》

【2】王研《賈樟柯電影的“站台”藝術》

【3】賈樟柯導演的“站台”往事



...

歡迎關注,一起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