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美食祈禱和戀愛》改編于美國知名新聞記者、小說家、暢銷書作家伊麗莎白·吉爾伯特(Elizabeth Gilbert)的同名小說,小說原名為《一輩子做女孩》。

這本書總銷量突破1000萬冊,被譽為“暢銷多年的心靈療愈經典”“改變萬千女性的勇氣之書”。

甚至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裡·克林頓都為她打call:“我的一位朋友推薦我讀這本書,讀後我非常喜歡!”


...

影片《美食、祈禱和戀愛》由瑞恩·墨菲導演,奧斯卡影後朱莉娅·羅伯茨主演。

故事講述了三十多歲的《紐約時報》女作家伊麗莎白時常憂郁、恐慌,覺得自己的生活并不是她真正追求的,她和丈夫離婚、和情人分手,先後到意大利、印度、巴厘島,在美食、祈禱和戀愛中,重新獲得愛與被愛的能力。

如果隻看電影,會覺得女主有點作。實際上小說中的伊麗莎白有嚴重的抑郁症,幾乎要自殺,要吃藥提振精神。

來到意大利之後,意大利的美食給女主帶來了快樂。

意大利的米制布丁,正如小說中描寫的那樣:“倘若天堂不供應這種東西,那我真的不想去。”

小說中提到的其它冷飲,“我試了蜂蜜加榛果的混合口味。當天稍晚,我又回來品嘗葡萄柚加香瓜。當天吃過晚飯後, 我又一路走回去 ,隻為了嘗一杯肉桂與姜。”


...

在小說中,作者提到在羅馬的第一餐飯,自制意大利面(奶油培根雞蛋面),配上炒菠菜和蒜頭;還吃了洋薊,炸節瓜花,小牛肉,紅餐酒,還有溫熱的面包,沾橄榄油和鹽。甜點是提拉米蘇。

...

伊麗莎白在公寓附近發現一個市場,挑了細長鮮豔的蘆筍,準備自己動手做飯菜。

蘆筍“又細又美,根本無須烹煮”。

...

早上起來,伊麗莎白忙活着自己做了早餐,兩個嫩蛋、細美的蘆筍、橄榄、羊乳酪、粉紅油嫩的鲑魚等,

心滿意足地認為,這就是意大利人所說的無所事事的快樂。

“幸福進駐我的每個毛細孔中。”

...

比薩太美味了,伊麗莎白大贊,說自己戀愛了,愛上了比薩。而同行的女伴怕長肉不吃。

伊麗莎白說沒天理了,那不勒斯的比薩怎能不吃?吃比薩不是為了長胖,是為了不給自己留遺憾。于是,女伴被說服,也大吃起來。

...

小說中,朋友們帶她去吃的有松露羊肉薄片卷榛果慕斯,還吃了一種珍奇的腌制

“lampascione”野生風信子的球根。

影片中,女主和朋友們聚餐,她用意大利語點菜,有熏幹酪炒茄子、幹酪沙司炒面、兔肉醬炒寬面等。

...

...

...

...

...

伊麗莎白在意大利和朋友們一起過感恩節,大家都說着感恩的話,喝醉睡了。

早上伊麗莎白醒後,為大家做了烤火雞的早餐。


...

美食的副産品是胖。

與不健康相比,胖一點又怎麼樣呢?小說中說剛到意大利時瘦骨如柴,吃了很多美食後,“我看到一個眼神喜悅、氣色明亮、快樂健康的臉蛋。我有好長一段時間沒看見過這樣的臉蛋了。”

與不快樂相比,胖一點又怎麼樣呢?正如作者所說“一個人的膨脹——一個人生的擴張——在這世界上是一種有價值的行動”。到意大利前,半夜在地闆上奔潰大哭;到了意大利後,“自己的笑聲竟然喚醒沉睡中的我。我大吃一驚。‘是誰在我床上大笑?’我發現就隻有我自己一人,這使我又笑了起來。”

胖隻是說“我的存在比四個月前更有分量。

”如果能“振作起來——藉着享受無害的快樂——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胖一點又如何?

正如小說中所說的那樣,“我來意大利是為了體驗快樂”,美食讓作者感受到了快樂。

伊麗莎白離開意大利之後,去了印度。在印度,女主吃的是清淡健康的素食,餐點是以自助餐方式供應,德州理查笑她吃得多,說把自己的那份也給她。

...

之後,伊麗莎白離開了印度,來到了巴厘島,在那裡重獲愛情,開始新的生活。

總結:書比電影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