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中國的美食,最有滋味的往往不在廟堂之上,而是融入了平凡的柴米油鹽,市井生活。

從《舌尖上的中國》開始,藏在民間的美食被細膩地挖掘,融彙成一道屬于老百姓的美味菜譜。除了讓人咽口水的美味,各地的風土人情也讓人眼花缭亂。

但如果你以為,《舌尖》系列講盡了美味,未免定論過早。

去年,導演陳英傑就拿出了一部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

...

幾年前,陳英傑從央視出走。一次他和王海龍在北京簋街惬意地撸着串,就是後來《人生一串》的總制片人。

就在二人盤算着往後餘生何去何從時,突然對着手中的串靈光一閃!對啊,我們為什麼不拍拍燒烤呢?吃了這麼多年,仿佛欠燒烤一部紀錄片。

相比《舌尖》,這次的主角算不上什麼清雅之徒,也全然沒有那一身詩意。畢竟,燃火澆油之處,香煙滾滾,油漬滿地。

就是在這種環境下,《人生一串2》也在今年7月如約而至。首播超5200萬,在豆瓣獲得了8.7的高分。

...

夜晚時分,如果你剛準備睡覺,建議你關掉這篇文章,因為接下來的美食暴擊隻會讓你對撸串充滿欲望。


天南地北的風味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方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情,而他們口中的食物也仿佛被傳染一般,染上别具一格的性子。

...

西北的戈壁灘廣闊無垠,黃河水一瀉千裡,性子豪爽火熱的西北人喜愛的吃食,必須讓人過足了瘾,一群人圍坐一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情景最合适不過。

夜宵重鎮甘肅蘭州,被鋪天蓋地的羊肉淹沒,在最有名的正甯路夜市,馬老闆唱着花兒小調和客人開懷暢飲。

據馬老闆介紹:“蘭州人愛吃羊肉,在我們家一天要穿八千三百串,一年吃掉三千六百五十隻。”

...

鏡頭一轉,一隻小羊羔咩咩叫着被拖向遠方,表情平靜的馬老闆指着羊說:“它就是其中一隻,幹杯!”

說完,他喝了一口拿在手裡的酸奶。

...

有羊在手,自然要在羊肉上大做文章,羊肉串作為核心産品曆經嚴苛的制作工序。

本地人單憑一張嘴就吃得出羊肉質地,當地的細羯羊肉質鮮嫩,隻放鹽、孜然、辣椒就已經鮮香無比。

為了保證羊肉的新鮮,馬老闆一大早就去蘭州城郊的東鄉族大叔那裡帶回現宰的羊羔。

...

羊肉串以羊後腿肉為最佳,連肥帶瘦,加花串起來,肉沒有膻味,簡單的烤制又能激發出羊肉最誘人的香氣。

“肉串在火上起舞,這是大西北的狂野幻術”,烤肉的大師傅也有着一手絕活,一手一百串剛好,既能滿足顧客的需要,又能使羊肉入味。

烤肉師傅帶着蜜汁微笑告訴大家,他烤肉的時候是在玩,而你不會烤肉的時候,感覺那個烤肉是在玩你一樣。

烤好成盤,一口肉一口蒜,接着一口小啤酒,如此潇灑的吃法在蘭州燒烤攤上再平常不過。

...

河南地處中原,融彙八方來客,食物的百般味道也在此交融。

憨厚樸實的河南人,骨子裡也如那片沃土充滿包容,這裡的食物甜辣鹹香皆有,融合就是這裡最奇妙的味道。

位于洛陽城郊的馬坡村,有一家塑料棚搭起的燒烤鋪子:二旦燒烤。雖然旁白解說河南話的“二旦”是狠人的意思,但我總懷疑導演是被老鄉騙了。

...

“青春獻給小酒桌,醉生夢死就是喝”,客人一邊說着,一邊拿起酒杯一飲而盡,而桌上放着的重頭戲就是老闆二旦的招牌菜:烤鲶魚。

烤鲶魚相比烤肉有着更加豐富的味道層次,鲶魚刺少不紮嘴,魚肉嫩滑魚皮焦香,綿密的醬料使回味甜蜜,滿口留香。

...

這種令人贊不絕口的回甜,全都歸功于棗花蜜這味秘料。這棗花蜜是山上馬爺的手筆,自然甘香,收得的蜜全都送去給老友二旦做了原料。

将鲶魚烤至冒油,均勻刷上醬料,蜂蜜與主料充分滲透,除了提供一絲甜香更讓魚肉嫩滑入味,最後蔥絲壓軸,撒上孜然辣椒裹在魚肉表面。

蔥絲和肉的絕妙搭配,使諸多食客願意驅車上百公裡,隻為吃一口二旦的烤鲶魚。

...

福建沿海,地處溫軟的南方,這裡的人有着天生的商業頭腦,也憑借着“愛拼才會赢”的勁頭闖出自己的天地,但說到吃食,仍舊是浸滿了南方的甜蜜氣息。

泉州的百年老宅多數變成了私房菜館,其中有一家名為“古趣”的别具一格。

燒烤配情歌,店裡放着閩南小調,老闆娘精幹愛笑,而這裡的燒烤如同環境一樣,沾染了些清幽的氣氛。

...

口味清淡,講究葷素搭配,即使是吃燒烤也要注意養生,但凡來客皆是三三兩兩成團,撿些自己喜愛的菜品,在火上慢慢烤制,要說清新,燒烤中必稱第一。

最有代表性的當屬秘制烤雞翅,将雞翅縱向剖開,切掉烤不熟的贅肉,碾碎骨頭,将花生醬塗滿雞翅表面,在火上烤出金黃,最後撒上芝麻豐富口感。

油脂融合着醬料滲透在質地Q彈的雞翅中,令人流連。

沒辦法,誰讓閩南人就喜歡香中帶點甜,如南方的靜谧溫柔,在長夜中缱绻纏綿。

...

東北這片黑土地上充滿神奇,工業城市的痕迹處處可見,和東北的老爺們一樣硬氣,這種性情滲透在食物中變得更加有趣,要說最硬核的,當屬東北燒烤。

在遼甯沈陽有一家斌哥烤雞架,将這種老工業區的“硬”展現得生動無比。

...

斌哥幹了16年的燒烤,自己都戲谑,幹燒烤的誰洗澡啊,洗完媳婦就認不出來我了。

斌哥的家夥事兒是一副大鐵拍子,夾八個雞架剛好,一副鐵拍三十斤,斌哥一雙麒麟臂把拍子揮舞得虎虎生風。

烤雞架是烤與熏的結合,焦炭烤出的煙熏味是沈陽老炮的怪癖。

...

雞架上肉不多,嗦的就是一個味兒,現烤現刷秘制調料,等八分熟時再撒上白糖,打開鐵拍,雞架夾雜着的甜鹹辛辣被送往每一位眼巴巴等待的食客面前。

如果說,天南地北的食物,包含着每座城市的味道,那麼不同的燒烤正是每座城市孕育出的,夜的芬芳。


人來人往的煙火


當食物變得充滿感情,背後必然包含着時光以及人之間的牽絆。

人間的煙火氣,不僅是說烤肉在火上滋滋冒油時升騰出的那一縷白煙,還有客人一來一往,店裡嬉笑怒罵、人情冷暖的那一縷煙火氣。

...

二旦燒烤在傍晚六點格外忙碌,二旦媳婦冒着火氣喊遍場子,啪啪地敲着計算器,二旦妹夫躲開火力在十米開外調制醬料,二旦則是人流中穿梭的一顆螺絲釘,哪裡需要哪裡擰。

平日裡,二旦訓練的鬥雞極受恩寵,二旦媳婦酸溜溜地說,對雞子比對兒子老婆都好,這放在舊社會就是地主!

二旦回答,現在地主家也沒餘糧了呀,哈哈哈!

...

兩口子鬥個小嘴,客人們鮮味佐酒,滋味全有,有兩位顧客小兄弟激動地表示,吃燒烤必須在外面,屋都不能進,椅子必須是塑料的,這樣才開心。

烤羊肉串的馬老闆是個不為人知的數學家,在烤爐上為客人争分奪秒以此提高自己的核心競争力。

...

但有時,黃老闆也有頭疼生意的時刻,KPI算不明白就一個人到黃河邊坐坐,或是跟客人們把酒言歡釋放壓力,在中年人油膩的友情局中一展歌喉。

...

夜深了,連配給馬老闆的旁白都散發着一點哲學的靜谧:走在回家的路上,馬老闆也許想的不是能來幾位的問題,而是當初那個不是數學家的自己。

身在古厝的福建老闆娘其實是個幸福的女人,女兒在外留學,她和老公一起把燒烤店經營得紅紅火火。

...

誰也不知道,在福建幹燒烤也需要靠天吃飯,晴天客人滿滿,雨天則客人寥落,老闆娘也有空聊聊八卦,逗逗老闆。

在萦繞古厝的情歌中,老闆娘對坐在椅子上撲克臉的老闆說,大叔今天的範兒不錯啊,還翹着二郎腿,見他不吭聲又哈哈笑着加了一句,故作鎮定。

...

有時夫妻倆一唱一和,老闆娘說眉目傳情我也會,老闆接一句心有靈犀,正如老闆娘所說,平淡中夾雜點浪漫,這樣的愛情更牢固。

雞架硬漢阿斌一看就是一個有故事的人,指尖夾的煙,後腦勺翹起來的小辮子,還有敏感靈活的眼神和深沉的氣質。

...

斌哥戀舊,店裡老歌公放,碼着幾台老式街機,還有愛寵黑貓警長傍身,“這個隐世小店親和而頹喪,吸引着各懷心事的鄰裡街坊。”

臨近年關,店裡沒什麼客人,就連黑貓警長也不知所蹤。

小年夜,神奇小店依然煙火升騰,鄰裡街坊還有吃雞架的口福,全是因為他在等待一個人的到來。

...

今夜,斌哥的拜把兄弟年關歸家,一年沒見,小兄弟一下飛機最想念的就是斌哥。對着鏡頭,小兄弟的眼睛紅紅的,他說自己忘不了這個味,都是這味兒熏出來的,熏大了。

...

啃着斌哥烤的雞架,小兄弟在大哥慈愛的眼神裡吃得安心而又快樂,一整年的孤獨煙消雲散,黑貓警長也在此時出現,仿佛在迎接久别的家人。

而最有青春氣息的,是一家前文從未出現過的小店,那是西南交大峨眉校區,國内唯一被景區包圍的校園。

半山腰有一家月牙山燒烤,在男女比例失衡的交大,上山吃頓燒烤是看妹子的絕佳選擇。

...

店裡的招牌菜是烤五花肉,即使畢業多年,仍舊有人惦記這一口五花肉的香甜,再配上糯米枸杞煮啤酒,簡直幸福無邊。

從小店爬過157個階梯,來到純爺們的宿舍區,這裡大部分住着大四的學生,清一色男性。

旁邊是西山梁和報國寺,于是中間的宿舍樓被尊敬地稱為西山寺,過往的男同學紛紛表示,感覺那邊一點意義都沒有。

...

然而,燒烤店對于這群男孩子來說,是青春不可磨滅的記憶。

大四了,月牙山的五花肉吃一次就少一次,喝酒是必須的,喝多了就被架着回去,也隻有這樣才對得起青春的放縱。

此時恰逢畢業季,六人六人的圍坐總是在熱鬧中顯出些落寞。

...

“敬交大,敬峨眉,敬我們終将逝去的青春。”一句前程似錦的祝福令人傷感又莫名地懷着希望。

鏡頭前有人笑着,有人眼含熱淚……

...

“我們就是平凡,但同時我們又是不平凡的。”

“你哭了我隻會理解你,我隻會我也想哭。”

“要畢業了,記得給我打電話。”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有一個小哥紅着臉說了這樣一段話,或許是留給一個女生、一屋室友、一座交大,他說:

“不知道有這樣一個機會,能這樣給你留一段話,我愛你,我會永遠愛你。”

...

青春會散場,但月牙山燒烤卻一直香氣缭繞,多年以後,當你感到生活不易,你也許會記得,那幾位和你一起撸串的人,也把夢留在了這裡。


鬼才般的設計


在B站播出之後,大家最為歎服的恐怕不是攝像師将食物拍得多麼好吃,而是《人生一串》的極品文案有着魔鬼般令人深陷的情懷。

仿佛不經意間的遣詞造句,又将一間小店犄角旮旯裡藏起的美味與人情道盡。

...

像是介紹古厝老闆娘的烤雞翅,他說:

沒有煙酒催化,來人身段兒清新,精挑細選,心照不宣,而跟古宅一樣值得細品的烤物,則是吃起來頗費功夫的秘制烤雞翅。

而描繪烹饪過程則是:

雞翅讓花生醬久等,為的是相逢一刻的纏綿,每一次輕輕舔舐,都是油脂之間的再次碰撞,激發出雙倍的甜香,最後撒上芝麻,讓香味具有了顆粒質感,增加了入口的味覺情趣。

...

至于月牙山的畢業季,文案寫到:

青春酒宴終将結束,人生迷途也已開始,在月牙山,彙聚了太多細小的悲歡,承載了太多畢業的呐喊。

在第一集末尾的旁白也異常精彩:

午夜,二旦的酒宴還在歡笑中持續,小店的街機在等待下一次奇遇,老街的古宅也将回到寂靜的過去,短暫邂逅的過客來去匆匆,而那一聲招呼,又是一次生命中的萍水相逢。

...

《人生一串》的撰稿是導演陳英傑和張嶽明,張嶽明年紀輕輕但文字功底深厚,是大慶的文科狀元,就讀于清華曆史系,二人都滿身才氣。

不得不說,沒有文案加持,《人生一串》的魅力起碼削減一半,充滿江湖氣息的旁白加上導演陳英傑的親自配音,活脫脫一個刀光劍影的飲食江湖。

為了展現這個江湖,該片的拍攝角度簡直令人意外,甚至可以說調皮。

後期硬生生P掉了二旦手中的自拍杆,二旦舉着一隻手出現在鏡頭中,走着走着甚至走出了魚眼效果。

...

再或者夾在火上的烤肉,動靜皆不宜,不如随着燒烤杆子一起轉動反而挺好。

...

這種拍攝,一看就不是什麼正經嚴肅的美食紀錄片。

除了拍攝視角,故事的引入也另辟蹊徑,就拿斌哥來說,先見到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資深顧客楊老傻。

楊老傻嚴肅地表示,我就願意一個人吃雞架,就喜歡這種感覺,我就喜歡一個人。

...

而斌哥則說,一個人來吃都是精神病。說完還偷偷往屋裡看了一眼,然後接着說,他要是沒有病的話,他晚上自己一個人跑來吃什麼飯,不回家睡覺啊,我也是精神病!

...

最後還是旁白和了個稀泥:大半夜的,烤雞架的和吃雞架的都需要被治療。

有人說,《人生一串》第一季豆瓣9.0分,到了第二季才8.7分,是不是哪裡變了?

沒變,但也變了。

不變的是美食依然勾人,文案依然絕妙,視聽俱佳。

相比第一季,導演的初衷更加接近第二季,食物從不是簡簡單單的果腹之物,它是一種紐帶,使人與人之間有所關聯,如此,食物才是暖的,才是有靈魂的。

真如導演陳英傑所說:“沒了煙火氣,人生就是一段孤獨的旅程。這裡有嬉笑怒罵,柴米油鹽,人間戲夢,滾滾紅塵。”

...

而在《人生一串2》,導演所追求的煙火氣如其所願突破屏幕滾滾襲來,附帶着的還有食物的香氣。它的主角,也完成了從食物到人的轉變。

美食紀錄片,曰美,曰食,曰記錄。不就是在記錄中展現平凡生活中被泥垢掩藏的那一點點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