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端康成的小說中,我最愛的便是《古都》。川端的小說并沒有緊湊抓人的情節,而是以細膩的描寫和悠遠的氛圍取勝。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低回婉轉,這些特點在《古都》中達到了巅峰。


《古都》講述的是戰後的京都,和服店老闆的女兒千重子在邂逅孿生妹妹前後的一段故事。千重子原是山中林場工人的女兒,自幼家貧被棄,被和服店老闆夫婦收養,視若掌上明珠。長大後,手工高超的織工秀男癡愛于她,但由于階級差異,她無法接受他的愛情。後來偶遇在林場工作的孿生妹妹苗子,千重子與之交往,并把秀男介紹給她。雖然姐妹重逢,但由于階級差異,還是無法共同生活,最終苗子在千重子家住了一夜後就悄然離去。

  《古都》與其說是一部小說,不如說是一部記錄京都景物風情的散文,千重子的故事似乎隻是為了映襯這美麗的景物而存在的一份淡淡愁緒。好像看MV,多數人是為了聽那曲子,而為曲子設計的情節,反而不那麼重要,但是,當然,《古都》的故事是最适合這個旋律的。沒有驚險的情節,也沒有感人至深的情感和家仇國恨,所有的矛盾沖突都是自然而然的,而且并不激烈,最後的結局也毫無懸念。一切都是慢悠悠信手寫來,卻又讓人回味無窮。按理說千重子衣食無憂,美貌出衆,本不會有什麼哀愁。然而作為棄嬰的身世讓她有深深的命運挫折感,父親的店生意并不好,父母年老,繼承家業的重任在她身上。面對英俊癡情的秀男,她無法接受這份無望的愛情。當然,假如她同意,父母一樣會答應這親事,但是她心裡明白,隻有與年輕有為的富家子弟龍助結親,才能重振父親的事業。于是在決定拒絕秀男的同時,她把貧苦的妹妹介紹給秀男,一來可安慰秀男,二來,以秀男的手藝和人品,也确實是孤苦貧困的妹妹能找到的最好歸宿。雖然苗子答應了秀男,但她也在糾結自己是否隻是姐姐的替身。最終,姐妹倆彼此相認,但苗子為了不打擾姐姐的生活,選擇離開。小說反映的是戰後京都的風貌,也是感歎傳統文化的式微與自然資源的被破壞。千重子的故事是這傷感氛圍的一個載體,其實歸根結底她們姐妹也不會太過悲慘,千重子會與龍助結合,繼承家業、孝敬養父母;而苗子會嫁給秀男,過上豐衣足食的小康生活,雖然與姐姐處于不同階級,但是畢竟屬于同行業上下遊,肯定能保持聯系互通音訊。秀男盡管把苗子當作千重子的替身,但也一定是無比疼愛的。


這書是大學時讀的,那時心境悠閑,喜歡這種格調的文字。書裡描寫的那些風景、傳統的節日和風俗,還有多樣的美麗和服都令我神往。那時我對千重子簡直是羨慕,覺得那時的女大學生真是舒服,每天就是捉摸穿什麼和服,系什麼腰帶,到什麼季節去哪裡遊玩,過什麼節日之類的。唯一的哀愁就是自己的身世不明,再就是要對衆多癡情者做出恰當的選擇。這種不痛不癢的憂愁比喪考妣失戀人之類要輕松得多,卻又師出有名,不會背上無病呻吟的罪名。現在年紀大了,再看這書,小資情調減淡,更多的是一種深深的宿命感。看了這書,越發不明白村上春樹那些作品好在何處。


《古都》第一次被拍成電影,是由山口百惠擔任主角。這是她息影前的最後一部作品。電影的燈光和畫面都非常講究,那種淡泊樸素的色調和古典自然的風格,讓人覺得憂傷也是賞心悅目。電影的畫面比較陰郁,有人說山口百惠有一種特殊的黯淡的氣質,這大概也是這電影的氣質。筆直的杉樹、搖曳的寺廟燈光、絢麗的和服腰帶,大概就是京都的風格吧?原著中的千重子是個大眼睛雙眼皮,令人驚豔的美女(貌似川端康成跟大多數東亞男性一樣,就喜歡這一類型的,在很多他的作品中,女主角都是這樣)。山口百惠的外形顯然并不符合原著,不過也自有一番美感。她梳着齊肩的卷發,穿着樸素的和服,顯得端莊又成熟,千重子那種大學生的知性與大家閨秀的優雅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而她與養父母之間那種相互依賴又略帶客套的微妙态度也傳神地表達出來。雖然當時山口隻有21歲,可是氣質與演技竟隐約頗有些滄桑感。最令人贊歎的一場是千重子與苗子在寺廟初會時的一場:雖然明知是山口百惠一人分飾二角,但當時還是覺得銀幕上那分明就是兩個人。不隻是衣飾和發型的截然不同,也不僅是化妝師刻意為之體現的千重子那城裡小姐的白嫩與苗子的微黑皮膚,更因為兩者各自的表情和氣質,雖然都是驚訝,卻是一個震驚,一個帶着低階層的小心翼翼。苗子是歡喜加難以置信,千重子在驚訝之餘條件反射地拒絕——看到苗子,她大概明白了自己本該屬于哪一階層。在後來的接觸中,苗子在森林雷雨中對千重子的保護和關愛,以及她生活的貧苦都讓千重子感動與難過。電影最後千重子目送苗子在淩晨冒着零星小雪離去,那種傷感的氛圍達到了高潮。此時的我自作多情地想,這也是山口拍的最後一部作品了,那苗子的身影其實也是山口在銀幕上的最後背影了呢!于是不由得跟着千重子一起傷感了起來。對山口來說,以《古都》作為自己的告别演出,也堪稱是華麗收場了。


比較令人遺憾的是三浦友和。原本以為他會出演秀男或者龍助中的任何一個,如果演龍助,就屬于他輕車熟路的富家少爺類型;如果演秀男,本身也會是他演技的突破。兩者都是不錯的。可惜導演憑空安排出一個清作來給他演。這清作是苗子在林場工作的同事,顯然是對苗子情有獨鐘。三浦把他塑造成一個英俊強壯有主見的男子漢,說白了,就是一花瓶。相比之下,千重子身邊的兩個追求者就顯得黯然失色。龍助顯得有點莽撞又自以為是,而秀男則顯得老氣而蠢頭蠢腦。跟書裡的描寫的那兩個才華橫溢的青年大相徑庭。


書裡的苗子是孤苦伶仃,一個關心她的人也沒有,因為她的貧苦,也沒有機會結識合适的結婚對象。而作為千金小姐、大學生的千重子,身邊則有至少兩三個優秀的年輕人在追求。這是孿生姐妹不同命運的鮮明對比,也正因為此,千重子才有意介紹秀男給苗子,以期她也能得到愛情,同時改變她艱苦的處境。然而苗子雖然熱愛姐姐,願意為保護姐姐而拼命,卻絕不接受作為姐姐的替身結婚,她有自己的堅強與自尊。這也是苗子的光彩之處。


而電影裡,苗子雖然貧苦,但有清作那樣一個成熟可靠的同階級男人披肝瀝膽地愛着她。便讓人覺得減少了對她的同情——雖然窮,可是男朋友不錯哦。而她拒絕與秀男交往,也讓人感覺是因為她已經有了男友。千重子明知清作的存在還要介紹秀男給妹妹,更像是為了給自己的感情難題找出路。總之,因為多了清作這樣一個莫名其妙的角色,整個局面都變了味道。而且三浦在影片中戲份很少,與情節推動也無關緊要,顯然是生加進去的角色。也許導演考慮這片子是山口的告别演出,應該以她為主,不該再找個太光彩照人的男主角來搶風頭。唉,既然如此,又何必要加三浦呢?畫蛇添足、弄巧成拙,莫過于此。

  不過,總體來說,《古都》還是值得一看的好電影。尤其是對于山口的粉絲來說。對于川端康成的粉絲來說也值得看,畢竟這是目前為止最能反映作品原貌的電影。當然,電影節奏有點兒慢,需要有時間時獨自細細靜心品味。

...

  後來電影《古都》再次重拍,由外形酷似山口百惠的上戶彩擔綱主演,據說比第一部華麗了不少,但是口碑遠不如第一部。這也是意料之中,《古都》的妙處在于原著的優雅和隽永的日本氣質。山口演得好是因為演技,而非與原著完全不符的外形,上戶彩的外形雖像,但演技和氣質與山口不同,制片人這樣選角,純屬舍本逐末。當然,據說重拍此片是為了紀念山口息影多少年。那麼這種情況也就在所難免了。說來也可笑,居然拿川端康成的作品去紀念山口百惠,這種做法也夠惡俗了,可見日本也是世風日下。雖然我也很喜歡山口百惠,但對于電影《古都》,我愛的還是原著的神韻,而非明星的演繹。因為民衆過多被明星吸引,而忽略了原著的美感,實在很遺憾。可是話說回來,對于這樣一部老派的作品,假如沒有明星做噱頭,隻怕也很難保證上座率了呢!說來也巧,《古都》所描寫的,以及此書被翻拍電影的曆程,似乎都帶有這樣一種淡淡的沒落的憂傷。這也是一種宿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