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篇的2018年,国产电视剧迎来了低谷。
相比国内,外国友人却显得蠢蠢欲动。作为中华大地的特色产物之一,国产电视剧这一年在海外的火爆令人瞠目结舌。
《扶摇》和《延禧攻略》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傲视群雄。

先是《扶摇》打头,在YouTube上掀起了一股巨浪。
仅仅第一集的播放量就直冲122万,完结后的播放量达到了800万,超越同期韩剧不说,直接成为了YouTube上关注度最高的国产剧。

有趣的是,《扶摇》还在巴基斯坦等小国家成了网红剧,杨幂阮经天几乎全民皆知,大街小巷到处有人举着手机追剧,痴迷无比。
到了《延禧攻略》,情况变得愈发如火如荼,YouTube总播放量更是突破5844万,国外各大视频论坛字幕组皆被催更,观众老爷生怕赶不上进度。
越南甚至神奇地抢先一步播出,连字幕都是越南语。

据统计,《延禧攻略》共在全球70多个国家播出,更被外媒盛赞。
光是英国《每日电讯报》、美国Rapid tv news、《环球时报(英文版)》等主流媒体就发布了大量报道,更不用说各大洲的新媒体平台,涵盖了英、意、泰、越、俄等多种语言。

毫无疑问,《延禧攻略》的成绩,近些年的国产剧无人能望其项背。
但偏偏有一些隐秘的Boss剧,虽然隐匿在历史的角落,却积累着惊人的播放量。
01外国人追国产剧的历史
中国是近些年才出口了电视剧么?
并非如此,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电视剧就已经漂洋过海。
譬如1983年的《射雕英雄传》就已经在日本播出,对于70、80后这一辈人的影响深远。
1992年的《新白娘子传奇》播出范围涵盖了东南亚地区,甚至在日本获得了最佳电视剧奖项。

许多人不曾知晓的是,陈道明、唐国强、陈宝国也在东南亚有很高的知名度。
因为他们主演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历史剧广受欢迎,它的制作精良和宏伟历史背景被交口称赞。

同为历史剧的《三国演义》自1994年播出以来,被遍布世界各地的三国爱好者吹捧推崇。特别是日本,在NHK电视台进行过多次重播。
三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由来已久,而这部经典著作的呈现是对三国人物形象的极大还原。
自此以后日本影视作品中的三国人物,大多会拿它进行参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

曾经一度风靡日本的三国系列游戏,其中诸葛亮的形象,依旧是羽扇纶巾,足见人物形象的深入人心。

不过,说到历代电视剧的海外流量之王,似乎证实了经典永垂不朽的真理。没错,就是《还珠格格》和《西游记》。
拍摄于1998年的《还珠格格》陪伴我们度过了多少个漫长炎热的暑假,它还出现在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的电视屏幕上,并在各地打破了之前华语电视剧创下的最高记录。

相信不少人都无意间看到过英文版的《还珠格格》,专属的配音演员,用心钻研的字幕组,就连观众评论都异常认真。
虽然看着一群阿哥、格格说英语很奇怪,但足以见得这部剧在国外是什么待遇。
然而难以想象,《还珠格格》曾经还因为太过火爆而被封杀。

《还珠格格》在韩国播出之后,作为产剧大国的韩国居然没有扛住,眼见这部剧的收视率直线攀升超过了本土的热播剧,三大电视台(KBS,SBS,MBC)居然决定联手封杀《还珠》,播到一半下了“华语电视剧”禁播令。
这种心情简直就是,得不到你我就要毁了你。
而《西游记》的地位更加无法撼动,说是火贯中西也不夸张,需要列一列播出过《西游记》的国家么?抱歉,我不想列,因为实在太多了……

七十二变的猴子,无数的妖魔邪祟,通天的如来……《西游记》所产生的文化影响之大,几乎可以说奠定了一部分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
这只是一次文化输出么?不是的,它展现的是属于我们的智慧。
神秘的东方,古老多彩的中国,还有黄皮肤掩盖下,大脑中飞扬的想象力和奇妙故事。

西游记被多国翻拍,时至今日,仍旧会看到中美联合翻拍《西游记》的资讯,美剧以《西游》为框架,歌剧《猴子:西游记》在英国的曼彻斯特皇宫剧院演出。
但谈到影响最深的国家,恐怕仍然是日本。
游戏、电视剧,乃至支柱的漫画产业都浸满了《西游》文化,童年回忆中的《七龙珠》不就是最好的证明么?

02外国人追国产剧的爆发
中国的发展从来就不单一,像是一颗成长的树,除了长叶子,长果实,还会有花香,会招来蝴蝶臭虫鸟儿,也滋养土地。
经济的发展激发着各项产业的发展,而中国综合实力的提高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于是,中国影视的全球化浪潮无法抵挡。和电影相比,而电视剧似乎更能反映我国影视业的水准,体现更加细节的文化。

目前为止,外国友人关注的国产剧主要分为四大类:古装剧、仙侠奇幻剧、年代剧、现代剧。
简单梳理近些年远销海外的剧集,不难发现歪果仁和我们看的其实差不多,而且相当一部分人还对国产剧异常熟悉。
比如其中一位外国网友对《延禧攻略》做了如下评论:

@Sobayaki
I was also surprised this is a Yu Zheng production. The quality is there along with some creativity (the opening sequence is prettyoriginal). The pace is not too slow and the cast of characters are believable(so far).
这部剧是于正出品让我非常震惊。品质和创意都很好(开场很新颖)。节奏也不太慢,演员都演技在线(目前为止)。
此番评论翻译一下,简直就是中国网友的心声。

除此之外,外国友人也同我们一样经历熬夜追剧、催更,字幕组也一样身心俱疲。
国外字幕组主要进行汉译英,翻译一集的时间大概在3-6周,各种字幕组也没有商业性质,一般由汉文化爱好者和翻译美剧的翻译员组成。

最为头疼的是翻译古装剧,中国古代有许多古语谦称难以用英语表达,很多时候,字幕组只好选择单纯的直译。
譬如《甄嬛传》中,甄嬛叫做“Real Ring”(真的环),叶答应翻译为“Leaf agree”(叶同意),安常在很好懂“Safety always here”(总是很安全),华妃呢?“Hua fly”(华飞)。
为什么这么艰难还是要看呢?一位不知名网友曾和越南友人交流过,像《我爱我家》这种类型的剧,推荐了也不想看;而像《红楼梦》,虽然看不懂,但对服饰、布景、美女很是喜欢。

相同之处虽多,各国仍然有自己的不同偏好。
越南人民热爱一切国产剧,毫不挑食;美国人民最感兴趣的居然是《谈判官》;非洲大妈极其热衷婆媳剧,海清到非洲简直被夹道欢迎;巴铁老兄爱《扶摇》;墨西哥中了甜宠的毒,喜欢《双世宠妃》;俄罗斯人民变心了,之前爱《幻城》,现在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显然,古装剧是各国人民普遍喜欢的类型,亚洲国家或许是出于亲切感,对古装剧最为买账。
韩国友人狂热到推出了《琅琊榜》专题旅游项目。

霓虹人民也痴心于古装剧的搬运,特别的是,国产剧的日文名字有着浓浓的中二风味。
甄嬛传:宫廷の諍い女 | 宫廷争霸的女人们
延禧攻略:《瓔珞<エイラク>~紫禁城に燃ゆる逆袭の王妃~》|《璎珞~燃烧紫禁城的逆袭王妃~》

大唐荣耀:丽王別姫~花散る永远の爱~| 丽王别姬~花落之永远的爱~
将军在上:花と将军~Oh My General~ | 花与将军~OH我的将军~

锦绣未央:王女未央-BIOU- | 王女人未央
芈月传:ミーユエ 王朝を照らす月| 芈月 照亮王朝之月
微微一笑很倾城:シンデレラはオンライン中!| 灰姑娘在线上!

如果你觉得这些翻译很作妖,那更作妖的还在后面。
03外国人追国产剧的作妖
如果你想对一部电视剧作妖,最好的方式就是翻拍它。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翻拍代表我的心,越南人民对我国电视剧有种迷之热爱,翻拍过的剧目更是不计其数。
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辣眼睛。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个血迹,我从没见过这个走向的。

《花千骨》:其实造型已经很好了,只不过女主真的不是小龙女么?


《武媚娘传奇》:宫廷这么没有规矩么?是老佛爷就能戴珍珠项链么?

《还珠格格》:麻烦帮我喊一辆救护车……

《神雕侠侣》:要不是这个发型,我无法分辨谁是杨过,还有,我觉得我也能演雕。
越南人热衷于翻拍国产剧,一方面是出于本国影视业的限制,无法原创只能模仿他们认为好看的国产剧。
另一方面由于拍摄水平、资金有限,一番折腾却呈现出啼笑皆非的效果。
如果说越南人民对国产剧有偏好,那全世界人民都对《西游记》怀有强烈的爱。

日本各大电视台都翻拍过《西游记》,唐僧由女性饰演,西天取经途中和孙悟空谈起了恋爱,沙和尚和猪八戒性格完全颠倒过来。

韩国版一号《西游记》,如果不说,谁能看得出来这是唐僧在吻孙悟空?虽然人设和日本版相似,但时空设定却是格外现代,剧情也充满科技感。

韩国版二号《西游记》,神秘的配色,包含着剧组服装人员猜不透的内心。

美国版一号《西游记》,为什么观音如此暴露,未知人士可以随性穿衬衫,而孙悟空只能全套扮上?

美国版二号《西游记》,此为美国拍摄的美剧,吴彦祖也参与其中,有点《西游记》的影子,但已完全不是西游记本身了。


最后,不可不提的越南版《西游记》,还是不变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仿佛这么多年,越南的拍摄风格从未改变。
国产剧发展至今,相信绝对不是它的巅峰。但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力量不容小觑,也应该被认真对待。
其实,外国人尤为看重古装剧,背后折射出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譬如之前,《唐砖》荣获了第14届中美电视电影节评选的“中华文化传播力奖(剧作类),《士兵突击》在首届东京电视剧大奖上夺得“海外优秀电视剧”奖等。
除了荣誉,商业盈利也指日可待。《甄嬛传》在美国付费平台Netflix登录,国内影视公司与HBO的合作被提上日程。
国产网剧的精细化也让剧集呈现出小体量、季播剧的特点,整体状态愈发成熟。
一部电视剧会成为外国友人了解一个国家的窗口,想要建立好印象,必然需要影视业的人士共同努力,脚踏实地地提高国产剧的质量。
如此我国的影视作品才会更有底气,并且成为我国的文化名片传播出去。
此番光景,值得期待。
本文作者 | 核桃 @文化咖孵化工场成员
本文由文化咖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投稿或合作事宜,请添加微信“文小咖”(ID:culture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