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生花LadoubleviedeVéronique(1991) 薇洛妮卡的雙重生活/維羅尼卡的雙重生命/雙面薇若妮卡(台)/雙生花/今世今生/TheDoubleLifeofVeronique
兩生花LadoubleviedeVéronique(1991)的劇情介紹
兩生花LadoubleviedeVéronique(1991)的影評
事情的起因是我想在雅典買張電影海報,但DVD店裡都沒有特别喜歡的。直到這張海報出現,即使我還沒有看過,我一下子被海報輕盈夢幻的女人吸引,似乎在呼喚我。我的好朋友對我說這是可以排到他喜歡的前十電影之一,一陣誇獎。最後他買下它送給了我。 ...
電影一開場,薇羅麗卡在仰拍鏡頭中唱歌,雨水澆在她身上,這場景仿佛是薇在洗禮中承諾獻身于自己的天賦,她的歌聲和她本人都顯得聖潔、美麗、崇高。下一次,薇在合唱團老師那裡唱出了完美高音,同時她感到強烈的心悸。接着,一個極為明确的主觀鏡頭— ...
“ 我在這個世界上并不是孤單一個人的。” - 波蘭女孩 維羅妮卡 “ 我覺得自己好像同時生活在兩個地方。” - 法國女孩 維羅妮卡中秋之夜,在小口袋和其他的觀衆一起觀看了這部電影,在這裡記下些自己和傾聽到的思索。基耶 ...
在看完藍白紅之後再看兩生花,已經逐漸熟悉基氏的風格,但是他還是總能為我帶來直抵靈魂的、細膩入微的體驗。電影講述了兩個不同國家的“維羅妮卡”的故事,她們擁有完全一緻的臉龐與名字,一個來自波蘭,另一個則來自法國。波蘭的維羅妮卡與法國的維 ...
美之極緻。第一部基耶斯洛夫斯基。鏡像電影的開創作品,《兩生花》。暗黃色、綠色的色調,仿佛永遠處于日暮之時的世界。情愛之迷亂,生命最後一刻的主觀視角,旋轉的交織,詠歎的調,敲打靈魂的背景音,視聽之極境。永恒的鏡像,通過窗戶、鏡子、眼鏡 ...
作為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代表作,《兩生花》誕生時間剛好夾在了兩個系列即《十誡》和“三色”(《藍白紅之藍》 《藍白紅之白》 《藍白紅之紅》)的銜接點上,有趣的是作為與導演合作多部影片的編劇皮耶謝維奇自己也沒料到《兩生花》可以在中國獲得如此 ...
個人認為是基氏代表作品,紅白藍三部曲前身(雖然讨論的命題較小)。作為典型悲觀主義的基耶斯洛夫斯基,無論是從色彩的抽離、人物的塑造、宿命的悖論,都在探讨孤獨二字。主角兩人絕不僅是長相相似,導演用豐富的思想和華麗的視角填充了整部電影,用 ...
波蘭方面的故事短了一些,但法國的那個确實爛漫很多啊,相當文藝了,很多鏡頭好奇特,顔色運用太美妙了(和昨天的毒品網絡又是不同的風格),很多地方一片昏暗然後突然一點點大紅⋯⋯挺美的
終于看了,心裡的感覺淡淡的,世上會不會有另外一個人也跟我有感應呢?
世上存在另一個自我嗎?黃綠主色調的畫面唯美爛漫,配樂聖潔哀婉,頗具宗教感。着迷于神秘主義和宿命論的基耶斯洛夫斯基運用了多種微妙的隐喻與象征手法(片頭星夜與綠葉,枯葉,鞋帶-心電圖,偶師-上帝,唇膏,彈珠,眼鏡,黑衣女等),使影片值得多次觀賞并深入解讀。紅色閃回與靈魂主觀鏡頭贊極。(8.8/10)
不是克氏最佳的作品,而是一次雄心的嘗試。克氏畢竟不是塔可夫斯基,他的現實主義性格太重了。
蘭波說,我是我,但我是另一個我。如果其中一個死去了,剩下的那個就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任何愛情都無法慰藉
文藝片真可怕,我又沒看懂……
兩生花其實可以作政治(國家)的提喻,但這樣顯然破壞了電影的意境,使其變得凝澀。從叙事等角度去評價也顯得刻闆。所以還是感受為上:一種糅合了液态、氣态和固态的多維度感知結構(或者已不成結構)。但卻不知怎麼的,自己并沒有很感動。一個瞬間:克拉科夫的廣場旋轉“發現”鏡頭擊中心靈。
劉小楓的思想無法通過這部電影解讀。若不是畫面和音樂,以及美到入骨的女主角,這片子還能看下去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