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是基氏代表作品,紅白藍三部曲前身(雖然讨論的命題較小)。作為典型悲觀主義的基耶斯洛夫斯基,無論是從色彩的抽離、人物的塑造、宿命的悖論,都在探讨孤獨二字。主角兩人絕不僅是長相相似,導演用豐富的思想和華麗的視角填充了整部電影,用一種模淩兩可的方式來暗示兩人是精神上的雙胞胎,卻沒有任何理性的邏輯說明兩人為何相似,隻是試圖用一種靈魂上的相通,相互凝視彼此(有好多情節是逝去的波蘭維羅妮卡的靈魂去凝視法國的維羅妮卡,主觀鏡頭很多)。在這一部中,基耶斯洛夫斯基一直避開的政治再也無法不談。開頭把列甯雕像撤走、暗示蘇聯解體,集體時代即将結束。人民新的世界觀還來不及确立,所以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個體,很難再找到知音。我想這也是法國的維羅妮卡知道了世界上還有另一個自己的時候為什麼痛哭。總之,這是一個在孤獨的年代,孤獨的個體,尋找孤獨的自我的故事。也許隻有在上個世紀,在波蘭這片飽經風霜的土地上,才能出現像基耶斯洛夫斯基這樣如此敏感地洞察悲憫的雙眼。
伊蓮娜·雅各布身上有種感性敏感的氣質,她太适合這個角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