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5,作為分割放送的半年番,上半部分的13集即便經曆了從樂子、到胃疼、到樂子的生态位轉變,但《吻》從始至終從未脫離“戀愛喜劇”的核心叙事框架,莫如說本作的文本一開始便是後現代與解構的。說是看着意淫媚宅、充斥着各種商業化符号,但丸戶對于二次元中各類經典元素的積累/拆分,并将之重組運用進影像文本中的能力确實不是其他人一朝一夕能學來的。病嬌、敗犬、黨争、妹控等元素/符号大家都說爛了,但套了一個面向meme傳播和大衆媒介、更符合現代語境,也更具哲思味的劇本和影像作為表現形式,因此叙事符号變成了樂子,而胃藥進化成了刀渣子。帶有懷舊意味的文藝複興?不,在我看來是老東西跟上了如今的時代語境後,煥發了新生并能作為某種參考的範本。而這些看着像10年前後宮作品的、“很典的懷舊味”原本不值得說道,但如今像《吻》這樣,始終能滿足核心受衆、“宅味濃”且樂子/貨這麼純的故事已經越來越少了,想到這裡我竟覺得有些悲哀。當然貨太純了不一定是好事,服務核心受衆的同時必定會拉長電波、并放棄另一部分對此不感冒的觀衆。你說不喜歡?Cool,挺好的。
字數不夠了,放長評裡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16bit》到邪典的《21世紀》
2024.08.23,《16bit的感動》帶來的美好幻想莫過于制作者們以為21世紀的大夥想象力很豐沛,而不必陷入決斷主義者們所選擇的小叙事于固化的單一建築結構中産生的無止境内卷,可以給處于市場暗面的“夕陽紅”們留一條出路、以及近兩年 ...
獻給倒懸少女的鋼琴奏鳴曲
2024.08.04,通篇看完乃是一種強烈的“解離”與“倒錯”之感。從開篇巴黎的下水道與地下墓穴,源自《刺客信條》裡戴着兜帽的兄弟會成員接過奧運聖火、一個快速的升鏡頭拉至“地表”上紀念古希臘衆神的狂歡儀式開始,整個開幕式的架構不僅是 ...
2024.05.10,斷斷續續在b站看完。一個問題:“什麼樣的曆史使命本然的屬于電影呢?”戈達爾答曰:”圖像(image)“——“我心中理想的電影史不僅要以時間順序來叙述,甚至還要用點‘考古’或‘生物學’的眼光去闡釋。”在論文電影中 ...
死亡、世界、時間、旅途,進行葬送
2024.03.24,“世界的意義必定在于世界之外…凡是可以說的東西,都可以說清楚的。而對于不可言說的,我們都理應保持沉默”——比如死亡。《葬送》的悲劇在于時間,更在于“芙麗蓮的個體之世界”與圍繞在其周遭的“「我們(私達)」所構成之 ...
(叛逆,不分段)“就算不記得念書時的事了,她也都還記得書上念過的内容。”而寫滿「楓」的記憶和願望的日記本重新被「花楓」閱讀,是兩種記憶、兩種“自我”的對撞與流變,讓“日記本”和二人共享的“身體”一起,成為了「楓」這一幽靈性存在的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