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3.26于小西天
8.5/10
又挖到寶了,超出預期,尤其結尾有觸動。
ps. 中途打盹了一會,很遺憾。
就影片本身:
選角和表演很出色,劇本,角色,表演十分融洽。阮玲玉如殘玉引人憐惜,遠看哀婉憂傷近看精巧玲珑,的确讓人心生同情和敬意。
此外,默片别有一番魅力,沉默的影像、壓抑的力量。本片雖非喜劇,卻有基頓和卓别林的風範,還另有一重根植于亞洲現代底層社會的現實主義色彩。像《切腹》一樣,底層人依舊是禍患臨頭時絕路一條,男人去切腹、女人去賣淫…
如果說神女是标杆式的傑作,這部在此基礎上還多了一分神韻。比神女的傳統現實主義路線更精彩,視聽語言上也有先進、創新之處,打破了常規戲劇叙事的傳統:回憶和想象的蒙太奇插叙,畫面并置,平行蒙太奇。
不得不提,給默片配音的确是雞肋之舉、畫蛇添足,聲畫不同步顯得很割裂,更何況口音又和原版不同,令人出戲。另外默片的對話以字幕方式呈現,本身就不甚自然,再将文字轉化為對白或畫外獨白說教氣就更重了。
略有瑕疵的是,最後還是上價值說教了,人物由悲觀到積極的弧光在畫外音的闡釋中都消失了。但我認為結尾的處理還是比較合理的,作為舊時代的犧牲品,沒有理想化的出路才是最真實的。無論如何,影像本身仍有一股不可化解的濃烈力量,憤怒和痛苦隔空可感。基本上被故事和阮玲玉的精神打動了,瑕不掩瑜。
ps.富有戲劇性的是,她生前最後的話是-我要活啊,結尾的經典鏡頭深印于心。
電影之外:
該電影和現實的互文關系頗有意味。電影本身兼具時代和演員的雙重烙印,情節又帶有傳記性的悲劇色彩,這是翻拍的傳記片無法比拟的。
就現實角度而言,那時的女性面臨經濟、道德、媒體的三重綁架,今天也不能完全規避。那時候的媒體炒作很有一套,今天依舊。
運動也罷宣言也罷,宏大叙事都會掩蓋真實的壓迫。女性是占半數人口的一個個鮮活個體,怎能說解放就解放了呢?每個人都要覺醒和自救。(此處不再展開)
ps.和出版社負責人一樣,我也希望她在生前多留下些作品啊。
2025.3.26
《新女性》-百年前的女性主義傑作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A- 一刷8.45,瑕不掩瑜。二刷8.3/8.4,依舊是佳作。觀感和簡評大銀幕的清晰和沉浸感、被淹沒的體驗是難以估量的,能夠放大現實的真相,有着無以言表的感染和說服的魔力。(30-60分鐘睡了)前半程略顯平緩累贅,後面情節更為精彩。 ...
大銀幕二刷《薄荷糖》-簡評
A一刷8.5/8.6,二刷基本維持。上次看很有感觸,但緣于不了解曆史背景不明就裡,中途不夠專注,這次一樣中途犯困。初看已經是四個多月前了,當初隻看了個皮毛就開始六經注我長篇大論。本次抱着朝聖也是重估的态度而來,大銀幕重溫沒想到更為震 ...
觀感
B第一部戈達爾後期作品。暫且打三星,無法理解隻能感受。(說出來的都是nothing)無法感受那就不分析了。整體上比較清奇,很有實驗性。論文電影a study。黑幕和分屏,内在和外在聲音的交織,(回音)多聲軌的運用是最大特點。畫外音究 ...
觀感
A-8.3後半程略困,整體觀感好過于《日月無光》。文思泉湧,散文電影堪稱思想和情感的雙重盛宴。沒有《日月無光》那麼零散與飄逸,更能代入其中去感受,而非将畫面作為客觀對象看待。低劣簡易的動畫和特效成為輔佐性的,插入反身性的自嘲,以及鍊 ...
簡評
B+8.0/8.1久仰,第一部吳宇森。香港警匪片的一個成功範本,模闆出來的東西上限在那,畢竟本片還是做到了上乘。實際上也是美國黑幫片、西部片……種種好萊塢模式的本土化移植。多少被感動了,選擇相信這場夢-好萊塢的神話。要承認作為現實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