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B7.7
第一部路易-馬勒,還是太闆正了,不夠驚豔。
視聽是專業化的,劇本過于工整和封閉。不過,亮點在于不僅每個鏡頭中蘊含着不同元素(如聲畫分離)和鏡頭内外的場景張力,叙事也暗含着主線和輔線的張力糾纏。
明線由神學院學校兩個男孩之間的情誼故事展開,在日常的規訓中延展着他們萌動心靈的情趣和秘密。不得不想到《在輪下》一類的“少年基情成長文”,一個敏感天真的男孩和神秘而有才的男孩相遇,從彼此袒露再到被迫分别。
而真正的暗線則是二戰納粹的入侵,對這個再熟悉不過的主題、這段無數次被呈現的曆史,如何予以真實和新穎地再現是個關鍵問題。本片以兒童的平易視角切入,以平靜的叙事步調,從日常過渡到危機-像生活記憶中急促的插曲般,沒有戰火、省去了屠殺的段落。
由于融合了兒童電影的類型,使得本片更貼近于真實生活,也撇去了後來者對曆史先入為主的政治立場。情節和《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有些類似,均是在法國兒童暧昧和不明确的“前政治”背景下形成的,進而影射出政治的暴力冷酷。
因此,本片遠沒有《無恥混蛋》那樣正邪對立、英雄主義濃厚的大片氣息,也沒有《鋼琴家》、《美麗人生》那樣從受難者視角出發的神話色彩渲染,而類乎于《影子部隊》克制的口吻卻充滿張力。總之,在一衆歐洲二戰片中也算一部佳作。
ps.兩周沒來資料館,像回到家一樣,大銀幕的魅力和吸引力、沉浸的觀影狀态是無可比拟的。
but中間眯了一會。
維度 ★(1-10)
個人感受(觀看價值) 7.7
思想/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7.9
叙事水平(文學/文本價值) 7.8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視聽效果) 7.7
選角/表演 7.6
25.8.17小西天
佳片-二戰和青春的類型融合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簡評-第五代發轫作
C 5-簡評:觀影體驗實在很一般,影像貧瘠不堪、情節一樣僵死無力,鏡頭毫無魅力和吸引力可言,鏡頭間也不具張力。播音腔的配音,樣闆戲的表演,攝影的确有新意,但總體上十分雞肋-節奏不穩、形式和内容的不協調,也隻有在這個特殊時段才會産生出 ...
劄記-随感-簡評
評分:B- 6.6/6.7前言:機緣巧合來看第二部該導演的電影,聽說是和《扒手》一樣地動作和犯罪片?和前作相比,似乎視聽更為程式化、絲滑的長鏡頭減少了,詩意和美感也有所喪失(或者說側重發生了變化)。簡評:有着《男人的争鬥》的開頭和《 ...
全方位深度解析,為何中規中矩?
評分:B-6.8二刷觀感依舊非常一般,但已經完全将其把戲看透了。沒有見過如此自作聰明、匠氣與說教氣十足的影片。(本文不企圖作為系統性的影評,隻是将劄記分集整理。)前言:和《紅高粱》一樣,正好是九個月後在影院重溫。依舊是重估的目的。初 ...
簡評
B7.5-雖然絕對不算多麼精緻的傑作-略顯單調和平淡了一些,但私心很喜歡,很純粹的片子,三星半。一個月以來每周找資源都以譯制片失敗告終。等待了三周以為找到了資源,結果依舊是俄語譯制片加英俄字幕,無可忍受。終于看上了繁體中文字幕版-即 ...
大銀幕重溫再評
B+8.2很不錯的作品,有所回味,沒有什麼可挑剔的。但或許是由于其克制吧,總覺得力道稍差。相比《扒手》結構沒有那麼連貫,也沒有直接的内省。相比《都靈之馬》則更精巧甚至輕快。選角的形象和十分恰當和典型,表演則簡化到甚至有點生硬刻闆-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