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B7.7
第一部路易-馬勒,還是太闆正了,不夠驚豔。
視聽是專業化的,劇本過于工整和封閉。不過,亮點在于不僅每個鏡頭中蘊含着不同元素(如聲畫分離)和鏡頭内外的場景張力,叙事也暗含着主線和輔線的張力糾纏。
明線由神學院學校兩個男孩之間的情誼故事展開,在日常的規訓中延展着他們萌動心靈的情趣和秘密。不得不想到《在輪下》一類的“少年基情成長文”,一個敏感天真的男孩和神秘而有才的男孩相遇,從彼此袒露再到被迫分别。
而真正的暗線則是二戰納粹的入侵,對這個再熟悉不過的主題、這段無數次被呈現的曆史,如何予以真實和新穎地再現是個關鍵問題。本片以兒童的平易視角切入,以平靜的叙事步調,從日常過渡到危機-像生活記憶中急促的插曲般,沒有戰火、省去了屠殺的段落。
由于融合了兒童電影的類型,使得本片更貼近于真實生活,也撇去了後來者對曆史先入為主的政治立場。情節和《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有些類似,均是在法國兒童暧昧和不明确的“前政治”背景下形成的,進而影射出政治的暴力冷酷。
因此,本片遠沒有《無恥混蛋》那樣正邪對立、英雄主義濃厚的大片氣息,也沒有《鋼琴家》、《美麗人生》那樣從受難者視角出發的神話色彩渲染,而類乎于《影子部隊》克制的口吻卻充滿張力。總之,在一衆歐洲二戰片中也算一部佳作。
ps.兩周沒來資料館,像回到家一樣,大銀幕的魅力和吸引力、沉浸的觀影狀态是無可比拟的。
but中間眯了一會。
維度 ★(1-10)
個人感受(觀看價值) 7.7
思想/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7.9
叙事水平(文學/文本價值) 7.8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視聽效果) 7.7
選角/表演 7.6
25.8.17小西天
佳片-二戰和青春的類型融合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愛情死了,愛情萬歲!
另:https://mp.weixin.qq.com/s/gJ-B99sBWwDjGUAR_X5Yzg評分:B+8.0mark第三部蔡明亮,早期巅峰代表作。總體上本片比前作更為成熟細膩(當然也少了點混沌的感覺),比起《郊遊》略顯僵硬 ...
評分:B+7.9瓦爾達,散文電影+1。本片是絕佳的日記vlog,遊記和公路體的交彙。但散文電影真的就僅限于此嗎?看多了感到比較失望。rap、繪畫、各種媒介拼接,導演出鏡,場景的聯想式剪接,戲裡戲外跳脫都流暢自如,對瓦爾達算不上什麼新 ...
簡評
B7.0久仰的新浪潮名作,第三部特呂弗,略有失望。感觸不多,沒有太多驚喜,無法認定這是一部一流佳作,和《日以作夜》同樣想打三星半。由于是剛拍出過《四百擊》的特呂弗,手緊一點遂打三星。用戈達爾不太厚道的一句話來形容我的感受即是- “特 ...
初看觀感和簡評
B7.0?暫且打三分,需要有機會大銀幕重溫。第二部蔡明亮。中間睡了接着看,觀感并不強烈,時而有點共鳴。按理說應該很欣賞的風格,但僅僅能認可但卻無法沉浸其中沉心靜觀,沒有很能get到情感氛圍。被劇情簡介吸引而來,但卻沒看到“情節”。從 ...
二刷
評分:B7.2,維持四星。前言:兩年前剛出的時候在電腦上看了。那時候隻覺得一般般,有些尴尬蹩腳,紀實和戲谑都不甚自然,更别提被理想主義精神打動了。正值資料館發布本片加紀錄片活動,而我無奈沒搶到票,憤懑之餘拿出此片一探究竟。當時閱片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