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B7.7
第一部路易-馬勒,還是太闆正了,不夠驚豔。
視聽是專業化的,劇本過于工整和封閉。不過,亮點在于不僅每個鏡頭中蘊含着不同元素(如聲畫分離)和鏡頭内外的場景張力,叙事也暗含着主線和輔線的張力糾纏。
明線由神學院學校兩個男孩之間的情誼故事展開,在日常的規訓中延展着他們萌動心靈的情趣和秘密。不得不想到《在輪下》一類的“少年基情成長文”,一個敏感天真的男孩和神秘而有才的男孩相遇,從彼此袒露再到被迫分别。
而真正的暗線則是二戰納粹的入侵,對這個再熟悉不過的主題、這段無數次被呈現的曆史,如何予以真實和新穎地再現是個關鍵問題。本片以兒童的平易視角切入,以平靜的叙事步調,從日常過渡到危機-像生活記憶中急促的插曲般,沒有戰火、省去了屠殺的段落。
由于融合了兒童電影的類型,使得本片更貼近于真實生活,也撇去了後來者對曆史先入為主的政治立場。情節和《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有些類似,均是在法國兒童暧昧和不明确的“前政治”背景下形成的,進而影射出政治的暴力冷酷。
因此,本片遠沒有《無恥混蛋》那樣正邪對立、英雄主義濃厚的大片氣息,也沒有《鋼琴家》、《美麗人生》那樣從受難者視角出發的神話色彩渲染,而類乎于《影子部隊》克制的口吻卻充滿張力。總之,在一衆歐洲二戰片中也算一部佳作。
ps.兩周沒來資料館,像回到家一樣,大銀幕的魅力和吸引力、沉浸的觀影狀态是無可比拟的。
but中間眯了一會。
維度 ★(1-10)
個人感受(觀看價值) 7.7
思想/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7.9
叙事水平(文學/文本價值) 7.8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視聽效果) 7.7
選角/表演 7.6
25.8.17小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