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0,于北影
對作品本身沒有惡意,隻是和純粹個人喜好不一緻而已,人各有所好嘛。(勿噴)
本來就抱着随性看看的心态,結果失望透頂。少有的在影院如坐針氈,怒打三星。(其實猶豫要不要打兩星)
ps最開心的一刻是黑屏後立馬走出電影院的一刻。當然,現場的同學們看得還是蠻帶勁的,不時有譏笑和咂舌。
技法上,電影性、藝術性較弱,反而是電視劇和文學味濃,這也是通俗文學加商業改編的通病。充斥着旁白、對話,音樂和剪輯嚴重帶亂節奏。演員年齡和角色嚴重不符。
内容上,大家庭那些瑣事,恩怨和小确幸,完全無法代入,更無法接受整體。複雜的人物關系雜亂不堪。(對我而言《女友的男友》已經是極限了)
給我的經驗教訓是,如無必要,勿增人物/情節!
實在受不了這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的家庭情感片,簡直考驗我的耐受力極限,言之無物、食之無味。此外,對片中大多數人物以及禮俗都難以接受。
說下可取之處和改進空間吧,人物隻喜歡喬,在理想和世俗間的掙紮,如果深入這條線能好些。可惜還是妥協的大團圓結局,好在似乎沒結婚。要不是這個人物和尚可的結局還要再減一分。
情節大可以精簡,前面鋪墊的東西太冗長,後半段稍微有點轉折。當然,拍成電視劇也未嘗不可。
當然,要拍這種家庭情感劇還是比較難的,要麼過度空泛和美化導緻失真,要麼瑣碎無趣,而人物往往不深入。(個體被家族所掩蓋)
此外,還要處理文學改編和時代還原的問題。
前方拉踩警告:
相似的情節可謂高下立判,《呼喊與細語》實在難得。淡化背景和叙事結構突出情感表現,淡化旁白強調影像的沖擊力。
本以為本片能拍出《大紅燈籠高高挂》的效果,在後半段來個反轉那也不錯。可惜宮鬥和沖突都被大團圓結局沖散了,妥協勝過了反抗,毫無深刻内涵可言。
ps不知道今後應該避雷美劇還是女性/家庭愛情。或許應當按類型而非分數進行參考。
很難想象如果先前看的都是這種肥皂電影,我會對電影多麼失望。
2025.3.24
《小婦人》觀感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大銀幕重溫-再評《紅高粱》
評分:B+,保持初看的7.6(3.8/5)前言:想當初在老家大棚裡拿着pad看的,體驗很一般,這次終于在大銀幕重溫。時隔九個月,對電影的理解果然發生了質變。評析:大銀幕上觀看,優點和缺點都被清晰地放大。首先是劇作的痕迹比較重。這與文 ...
這不是電影!
評分:C,5-6。簡評:看的第四部格林納威,沒想到能差到這種地步(同時把莎翁也糟蹋了),再次挑戰了我的底線。幾乎是我電影理念和創作不折不扣的反面教材。電影橫跨音樂、繪畫、建築到文學,這次又加上了戲劇元素。不同于塔可夫斯基、布列松、林 ...
意大利村莊的紀實史詩-從土地到上帝
評分:A-8.4暫且保留,打四星。前言:友鄰評分高達9.3、碼了許久沒舍得看的神片,到今天的契機才看,也是順理成章。其一原因是按照導演的作品順序正好看到了奧米爾這部。其二是在梳理意大利電影的線索,也剛好看完了羅西裡尼的前十年作品,算 ...
一雙鞋,一段路,以童真丈量世界—評析《何處友家》與《小鞋子》
公衆号圖文版:“一雙鞋,一段路,以童真丈量世界”——佳片導賞《何處友家》與《小鞋子》 - 微信公衆平台引言:本文将從不同角度評析兩部伊朗影史上的經典作品,一部是著名導演阿巴斯的成名作《何處友家》,另一部是十年後馬基德的成名作。二者在 ...
觀感-劄記
簡評:B-,6.5+第一次看了半截棄了,拖拖拉拉一個星期、零零散散看了四次才看完。沒什麼體會,隻覺得形式過僵、故弄玄虛,實在空洞無趣。色彩、構圖,畫中畫、框中框。極緻的清晰和幹淨,(和作品中繪圖師一樣)每個畫面都經過精心嚴格的控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