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3
此前沒有聽說過這部“神片”,看下來沒有那麼神。雖然完成度很高、很完善,但震撼度還不足以讓我打五星。
整體觀感
或許是有幕間休息的緣故,四個小時毫不覺得枯燥冗長-相比《流浪藝人》等。觀影體驗和同樣靠表演和台詞支撐的獨角戲《初步舉證》類似,一步步帶入劇中,漸入佳境。
開場廣告宣傳了十分鐘。
p1中規中矩、相對平淡,前期眯了一會。
p2進入高潮鋪墊階段,代入感更強。
p3徹底高潮,感染力十足。
多角度簡評:
這種戲劇一方面靠時長和内容的時間跨度取勝,另一方面則是劇場特有的沉浸感、在場感、共時性。
然而利用電影的攝像技術-多機位切換和不同景别的搭配是錦上添花還是畫蛇添足?布列松所批評的“被拍攝下的戲劇”,是否是隔靴撓癢?
由于這種形式不可避免會産生多層隔閡:觀衆-屏幕,攝像機-舞台,演員和舞台-生活,繞了一圈才回到生活經驗。從布景、台詞描述、表演,一切都是對生活“虛假”的模仿,而非對生活體驗的直接再現,因此都需要由觀衆的經驗和想象腦補,而這一切發生的前提則基于觀衆對故事的熱情與信任。
但無論如何,我再次驚訝于一個如此小的舞台上,由有限的道具、演員和台詞,能夠折射出的卻接近于無限,那個轉動的舞台宛如阿萊夫,包含着整個世界、整個曆史。這種簡潔和豐富性難道不和布列松有某種異曲同工之處?
由衷地佩服台上每個演員的自信從容和表演功底,要從各種人物之間、戲裡戲外的身份切換,而且隻有一遍過的機會,每時每刻都要表現出獨特的魅力。
背景音樂和布景均比較出彩,算是錦上添花的加持。
叙事典型,結構完整,有詳有略,節奏疏密、急緩得當,死亡和夢境是靜與動的端,都是點睛的戲劇性時刻。
本劇可以看作史詩和宏大叙事的典型,結構化和象征/典型化固然使得形而上的主題得以深化,但也必然導緻生活細節的真實性無法呈現,這也是文學和戲劇天生所不足于電影的。
關于内容:
本劇的文學性固然值得肯定,但曆史和思想性更為重要。
戲劇首先是對美國夢的體現:我們先從今天的視角切入到這段曆史的起點,一步步沿着譜系走向今天,再在終結的時刻回溯最初,結尾點題-“美國夢”。
一場幻夢-從白手起家、滿心憧憬到步步高升、家财萬貫,到一夜跌落絕境和洪水,亦或是迷失在金錢的海洋。我聯想到的相似主題作品除了廣為人知的《公民凱恩》,還有我兒時閱讀過印象最深的一本漫畫《史高治的光輝歲月》,其中包含着欲望、夢想、自我……
而個人史又拼湊為家族史,家族史詩和代際譜系由此得以展現。超現實的夢境輪回複現,讓人想到《百年孤獨》,或許還有同樣是超長片的《燦爛人生》。“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命運交響曲般的三段式經典結構,實際上更是三代人的交替和循環。
而家族史又影射着美國史、經濟史和近代史,就像那旋轉戲台,同一個世界在各個時代下所呈現的滄桑變遷。
一些小感悟:經濟天生具有的政治屬性;“不是運氣而是策略-control ”,九分靠算,一分靠賭。
維度 ★(1-10) 級别
個人感受(觀看價值) 8.0,8.2,8.4
思想/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8.6
叙事水平(文學/文本價值) 8.5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視聽效果) 8.1
選角/表演 8.3
25.7.26小西天
我的影評合集:Aleph-我的影評
簡評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觀感和簡評-吐槽向
C+6.9看前看評論就知道本片絕非我喜歡的那類,還是沒抵住高分的誘惑,有些後悔。總體上浮誇虛華,形式大于甚至蓋過内容。當然對本片的看法在期間不斷變化,就像本片的質感不斷變化和颠覆一樣。先說前期觀感。開始以為是神話史詩題材,随即意識到 ...
觀感和簡評
A-8.4西川美和最新的一部,四部作品中看下來最好的,各方面都很完善的作品,感人至深,唯獨缺乏一點獨到的創新。視聽和劇本都趨于純熟,表演也很精湛。劇作的痕迹雖然略重、戲劇化意圖較直白,但典型、值得參考。情節一波三折,現實中人的欲望不 ...
觀感和簡評
B+8.1/8.2第一部洪常秀,新片,中間小困但觀感良好。八個松散的章節,自然的取景、平實的對話,随意靈動,視聽素樸,故事緩和,有種侯麥的質感。對話中流露着人物的自然性情,又串聯起散文般的叙事節奏。人物都自洽鮮活立體,而電影隻是捕捉 ...
觀感與簡評
A8.6阿彼察邦最後一部長片,也是目前最愛的一部阿彼察邦。直到最後一部阿彼察邦,才第一次見到真正意義上大量使用特效。觀影體驗就像三位主人公那樣,不知緣何來到一處洞穴,随着時間和空間的推移不斷向縱深和細微處發現。内心被一股力量源源不斷 ...
觀感和簡評
A8.4-8.5四個月前最初看的第一部侯孝賢,看了一半沒看完。這次依舊看了一半中途睡了,接着看依舊起勁。五部侯孝賢看下來好感持續上漲。本片感覺最不像侯孝賢風格的(此前看的都是他前期作品),但在我看來,本片之于侯孝賢就像《春光乍洩》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