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3
此前没有听说过这部“神片”,看下来没有那么神。虽然完成度很高、很完善,但震撼度还不足以让我打五星。
整体观感
或许是有幕间休息的缘故,四个小时毫不觉得枯燥冗长-相比《流浪艺人》等。观影体验和同样靠表演和台词支撑的独角戏《初步举证》类似,一步步带入剧中,渐入佳境。
开场广告宣传了十分钟。
p1中规中矩、相对平淡,前期眯了一会。
p2进入高潮铺垫阶段,代入感更强。
p3彻底高潮,感染力十足。
多角度简评:
这种戏剧一方面靠时长和内容的时间跨度取胜,另一方面则是剧场特有的沉浸感、在场感、共时性。
然而利用电影的摄像技术-多机位切换和不同景别的搭配是锦上添花还是画蛇添足?布列松所批评的“被拍摄下的戏剧”,是否是隔靴挠痒?
由于这种形式不可避免会产生多层隔阂:观众-屏幕,摄像机-舞台,演员和舞台-生活,绕了一圈才回到生活经验。从布景、台词描述、表演,一切都是对生活“虚假”的模仿,而非对生活体验的直接再现,因此都需要由观众的经验和想象脑补,而这一切发生的前提则基于观众对故事的热情与信任。
但无论如何,我再次惊讶于一个如此小的舞台上,由有限的道具、演员和台词,能够折射出的却接近于无限,那个转动的舞台宛如阿莱夫,包含着整个世界、整个历史。这种简洁和丰富性难道不和布列松有某种异曲同工之处?
由衷地佩服台上每个演员的自信从容和表演功底,要从各种人物之间、戏里戏外的身份切换,而且只有一遍过的机会,每时每刻都要表现出独特的魅力。
背景音乐和布景均比较出彩,算是锦上添花的加持。
叙事典型,结构完整,有详有略,节奏疏密、急缓得当,死亡和梦境是静与动的端,都是点睛的戏剧性时刻。
本剧可以看作史诗和宏大叙事的典型,结构化和象征/典型化固然使得形而上的主题得以深化,但也必然导致生活细节的真实性无法呈现,这也是文学和戏剧天生所不足于电影的。
关于内容:
本剧的文学性固然值得肯定,但历史和思想性更为重要。
戏剧首先是对美国梦的体现:我们先从今天的视角切入到这段历史的起点,一步步沿着谱系走向今天,再在终结的时刻回溯最初,结尾点题-“美国梦”。
一场幻梦-从白手起家、满心憧憬到步步高升、家财万贯,到一夜跌落绝境和洪水,亦或是迷失在金钱的海洋。我联想到的相似主题作品除了广为人知的《公民凯恩》,还有我儿时阅读过印象最深的一本漫画《史高治的光辉岁月》,其中包含着欲望、梦想、自我……
而个人史又拼凑为家族史,家族史诗和代际谱系由此得以展现。超现实的梦境轮回复现,让人想到《百年孤独》,或许还有同样是超长片的《灿烂人生》。“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命运交响曲般的三段式经典结构,实际上更是三代人的交替和循环。
而家族史又影射着美国史、经济史和近代史,就像那旋转戏台,同一个世界在各个时代下所呈现的沧桑变迁。
一些小感悟:经济天生具有的政治属性;“不是运气而是策略-control ”,九分靠算,一分靠赌。
维度 ★(1-10) 级别
个人感受(观看价值) 8.0,8.2,8.4
思想/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8.6
叙事水平(文学/文本价值) 8.5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视听效果) 8.1
选角/表演 8.3
25.7.26小西天
我的影评合集:Aleph-我的影评
简评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全方位深度解析-宗教类型片与《圣弗朗西斯之花》
评分:B7.4中规中矩之作,与早期新现实主义-即便有所延续、并非背离-逐渐分道扬镳。很传统的段落化叙事,故事背景是虚设的,情节的片面的、缺乏层递与关联呼应,人物和事件都因此不真实融贯。(尽管比《黑水仙》这样的好莱坞版类型片要好些)戏 ...
全面深度分析《德意志零年》
评分:A-8.3背景、主题与叙事罗西里尼“战后三部曲”之末,和系列作品前两部略有不同,影片选择德意志民族作为聚焦点-而且不带有任何审判意味,因为不是直接描绘战争和纳粹的暴行,而是仍以一个家庭日常生活作为切口-甚至是一个孩子的遭遇-折 ...
评析-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B+7.6简评:看的第一部罗西里尼,受到巴赞的直接推荐。中规中矩、有板有眼的影史佳作,今天看来没有显著缺憾,却难以看到真正的创新。历史价值不亚于艺术价值。虽然有明显的剧情和制作,未摆脱情节剧的刻板程式;但需要承认在其略显机械的结构编 ...
政治与新浪潮
评分:B7.5,三星半。此类纪录片不能用一般的艺术价值去衡量,至少应当在历史和政治性方面给予考量,在对观众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方面予以考量。(找不到好片了,于是接着昨天的《战争终了》看此片。)关于政治:对历史和政治背景-越战-依然所知寥 ...
生平简介:让·维果(1905-1934),享年29岁,创作生涯仅其在世的最后4年。诗意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启发法国新浪潮的灯塔。以下简单介绍其四部作品,并先以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作为导引。我们时代的电影人:让维果(1964)评分:B-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