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5分。

多年前曾有朋友推薦此片給我,當時用的薦語是“陳凱歌最好的電影”。我雖興趣強烈,但因為懶惰和拖延竟幾年後才看完。很幸運下到了未删減的169分鐘版本,對比觀看之下,主要删除的開場“荊轲誅殺鑄劍者全家”的段落反而異常驚豔,打鬥設計、鏡頭布光和氣氛營造都屬上乘,而且有效建置了荊轲這個角色,但國内版本通過閃回方式交代,節奏緊湊也很好。

以今日的眼光來看,全片可稱為蕩氣回腸的史詩,對曆史的改編總體也在可接受範圍内。最喜歡呂不韋自缢的片段,凱歌果然把最裝逼的角色留給了自己...

片子的優缺點都很明顯,優點是史詩感明顯。肉眼可見的人力物力耗子巨大,攻打趙國的段落尤為震撼,長鏡頭一氣呵成,攝影非爺不愧是與伍迪·艾倫、姜文和幾乎所有第五代導演都多次合作的攝影。景深處的演員和布景都不馬虎,當年的人海戰術也算頗有成效,宮闱城池、街巷店鋪布景都很考究,整體時空的可信度很高,不少鏡頭的設計也算精妙,而且演員陣容真的強大,李雪健/鞏俐/張豐毅/王志文/趙本山/潘長江...甚至年輕時的周迅都有。王志文的台詞功力真的很好,而驚鴻一瞥的潘長江和趙本山算是驚喜。

缺點也很明顯,就是表演風格太過于戲劇化,所有人都是瘋癫的、吵鬧的、手舞足蹈大喊大叫着表演,像舞台劇。如果全片表演風格統一也還好,但是鞏俐的表演明顯是生活化的,不同演員的表演風格割裂感強烈。李雪健的秦王像個孩子般手舞足蹈、講台詞時眼中常含淚水;太子丹及其門客不是大笑就是大哭,台詞聲音忽高忽低,咋咋呼呼;而鞏俐扮演的趙女說話很平靜,除了嘴角經常莫名其妙含着笑外幾乎看不出舞台感,而這種莫名其妙的微笑總讓人誤會是笑場...

剪輯方面略有瑕疵,很多地方切得太快,有些表情的餘韻沒有給到,不少突發動作的鏡頭也沒留有氣口,印象深的幾個比如“趙女拍蒜”、“荊轲鯉魚打挺”之類的,動作鏡頭接得太緊,動作前沒有留有時間,或許是導演有意為之,但感覺過了。

總結來說,瑕不掩瑜,值得8分。是一部導演風格異常強烈的巨著,而且,這部影片已經初現《無極》中一切徹底癫狂的端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