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底7.5分,8分左右。

多年前看過,印象平平。24年春節從洛陽旅行回來後受益良多,對洛陽、曆史和佛教又有了新的認識,腦海中突然閃過此片,遂重看。

以今天的眼光看,絕對是一部水準之上的類型片。徐老怪在擅長的武俠題材之上融合了懸疑/偵探和奇幻/曆史/古裝等類型。故事雖是杜撰,但人物設定和時代背景卻基本符合真實曆史和邏輯,狄仁傑一生跌宕起伏,深得武後寵信,武則天登基時從長安(西安)遷都洛陽,名其為“神都”,并在城中修建明堂、天堂等建築,天堂(又稱通天浮屠)是一個五層高塔,高度保守估計過百米(有争議),内有大佛“九百丈”,大約合今天近300米。第一次看的時候覺得這個電影很扯,古時候哪會有這麼高的建築,沒想到去了洛陽博物館了解曆史後,深覺自己的無知,電影中的劇情和人物恰恰是依據真實曆史的合理改編。

先說狄仁傑,唐/武周時名臣,其人剛直不阿,明察秋毫。一生跌宕起伏,因曾任大理寺卿,斷案無數,被稱為“東方福爾摩斯”,這也是整個“狄仁傑”系列作為懸疑偵探片的曆史淵源。狄仁傑曾兩度拜相,位極人臣,中間因為佞臣誣告而下獄,後複啟用,與武後關系甚笃,頗得恩寵,這也與電影中的展現基本一緻。并且狄公對李唐複辟做出的貢獻,片尾處也有提及。

再說通天浮屠,又名天堂,可能是古代史上最高的建築。有古籍記載高約300多米(一千唐尺),通天浮屠是一個五層寶塔,内有大佛(《朝野佥qian載·卷五》記載稱佛像高900唐尺,約270米左右),當然,天堂作為木質結構這個高度實屬有些超出想象了,所以也有曆史專家質疑,其真正高度今天學界尚有争議。所以,電影中的大佛高66丈(220米)的設定其實并不過分,算是基本還原了曆史記載。

最後,電影中的佛像轟然倒塌砸向明堂,初看時認為過于扯淡,但真實曆史上薛懷義因為失寵而火燒通天浮屠,确有真實記載——《舊唐書·五行志》:...明堂火,延及天堂,京城光照如晝,至曙并為灰燼,甚至有記載稱是所謂“天火”所焚,《隋唐嘉話》:武後初為明堂,明堂後又為天堂五級,則俯視明堂矣。未就,并為天火所焚...而片名取“通天帝國”也很有意思,既cue了片中的核心場景通天浮屠,又暗示了武後統治時期的國力強盛,很妙。過去對于這部電影的偏見屬實是由于自己對曆史的無知,汗顔。

說回電影本身,如果理解了所謂”誇張的bug”皆是合理的曆史改編後,那麼這部電影的劇作絕對在水準之上。非常标準的線性叙事結構,節奏舒适,人物紮實,情節奇詭。開場的“引發事件”就是頗具奇觀性的兩個人無辜自燃身亡,觀衆被強烈的懸念吸引,電影由此展開,而“引發事件”也自然導向“關鍵事件/激勵事件”——狄仁傑出獄起複,并且開始偵破案件,電影進入主線叙事。激勵事件到中點時刻,所謂的“B故事”階段,講述了狄仁傑分别與靜兒(李冰冰)的香豔片段,與王爺李霄battle,與裴東來(鄧超)糾葛,與沙陀(梁家輝)的伏筆,查到死因(赤焰金龜毒)後順藤摸瓜進入鬼市,并在鬼市發生大戰。這期間,把人物關系梳理得清楚可信,劇情逐步推進,打鬥畫面可圈可點,而西域赤焰金龜毒、易容術、傀儡術、血滴子、腹語、鬼市等設定非常先鋒,其中的鬼市被後來的《長安十二時辰》借鑒并發揚光大。并且片中也借狄公之口略述了鬼市形成的原因,包含洛陽城的千年曆史,從周武王建都洛邑(洛陽古稱,西周都城)到漢朝地陷,一直到隋文帝重建都城(隋都是大興,今西安,陪都是”東京洛陽“)覆蓋其上,鬼市就是漢朝時陷入地底的空洞,成了牛鬼蛇神們聚集的地方。

在“中點時刻"之後故事發展向新的階段——無極觀的秘密,之後靜兒和國師的雙重身份被戳破,靜兒與無極觀的存在符合武後的政治邏輯,但兇手卻不是國師。之後随着靜兒和裴東來的死,電影進入所謂的”靈魂暗夜。最後真兇出現,真相水落石出,作為伏筆的沙陀也終于迎來了分曉,節奏張弛有度,結構圓融自洽,絕對是水準之上的類型片。

片中,李冰冰的表演比較驚豔,劉嘉玲诠釋的武後氣質符合想象,其他小角色比如姚橹飾演的李王爺、劉金山飾演的脾氣火爆的大理寺卿薛勇、甚至是王德順飾演的瞎子淩,這些角色雖然出場時間很短,但各個形象立體,可信度很高。唯有鄧超的白化病造型過于先鋒,可能難以讓人接受。

作為一部類型片,糅雜了武俠/懸疑/偵探/奇幻/古裝,且完成度都可圈可點。作為懸疑偵探片,懸念強烈,劇情曲折不落窠臼;作為古裝片,基本符合真實曆史,并做了合理改編;作為奇幻片,大佛、易容等各種特效看着不假,基本還原了一個氣韻生動的大唐盛世景象。

綜上,今天來看,《狄仁傑之通天帝國》是一部合格的類型電影,也是徐老怪“狄仁傑系列”的開山之作。因其類型符合我個人口味(懸疑/偵探/奇幻/武俠都是我偏愛的),固認為真實評分應在8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