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大海道》第五集,我又重新回頭去看了第一集,忽然有了很不一樣的感受!

其實看電視劇,我很少會看到中途又掉回頭去看。但這次,看完第五集後,忽然腦子裡就跳出一個聲音:這不就是我們自己的“西部片”嗎?

和現在常見的下飯劇很不同,沙漠、機車、蒸汽火車,當然還有硬漢……這些“西部元素”,讓《大海道》顯得獨特而冷門,但卻帶給我很大的驚喜!

我沒去過新疆,但大學室友有一個新疆姑娘,關系特别好,每次開學總會帶着奶茶、囊、杏幹、自家做的牛肉醬來學校,聽她講新疆的風土人情,就會在腦海裡繪制出色彩絢麗的新疆風情。

而《大海道》卻展現給我新疆的另一面。沙漠、戈壁、無人區……以往特效描繪的古絲綢之路,在這一刻,在我的腦海裡有了更寫實的形象。

古絲綢之路的沙塵,被青春的熱血摩托揚起

我是在網上搜了“大海道”,才知道大海道是古代敦煌、哈密和吐魯番之間最近的一條道路,也是古絲綢之路的一段傳奇。隻不過在歲月中被風沙掩藏,隻剩下殘垣斷壁、化石沙漠。

...

但這一段神秘之路,卻也是大家都能去穿越和探索的無人區。戶外愛好者自駕遊有不少,旅行行業自然也嗅到了商機,就像劇中的女主角沈笛,從深圳來到大美新疆,做絲路文化的文旅團隊。

正是這樣的契機,沈笛帶團帶到了“投資三兄弟”——正是他們的資金支持,才有了後來的拉力賽;又找了林浩這位機車青年做地陪——因工作結識、争吵,但也因此相知;為了找到失落無人區的“大哥”,哈裡克為首的摩托救援隊出馬,又解了沈迪的燃眉之急。

這些年輕人,以大海道為紐帶連接到了一起——當然,更因為對摩托的熱愛!

可能對很多一二線城市的孩子來說,摩托車是另類稀罕事物。而《大海道》裡,摩托貫穿了全劇始終!對摩托競感興趣或是好奇的,這次可以一飽眼福。

我自己還蠻喜歡看賽車的,速度與激情的刺激,可以讓觀衆的腎上腺素也跟着飙升,爽感十足。但《大海道》的摩托競技,卻又有些不同。

童年林浩為了通過考驗拜師的時候,哈力克和他的小夥伴們正爬着房頂追着他的身影。

如果說林浩代表的是,從小就有競技摩托夢想的職業賽車手的成長之路;那哈裡克代表的野路子賽車手,卻更能體現出根植在哈密人民骨子裡的摩托車DNA。

摩托車在他們眼中首先是交通工具,同樣是可以做表演的謀生工具,更是可以抓住黃金時間深入無人區的救援工具。

摩托車,是融入當地人生活的不可或缺。雖然沒有好的配置,卻像戰友夥伴似的親密。也正因此,即便缺錢、缺裝備、缺專業訓練,但這些野路子選手還是能跑過職業選手。

哈裡克和小夥伴們對摩托車的熱愛,其實不僅僅是競技比賽。我覺得是更純粹、更接地氣的“愛機車”。

而林浩,是從小就将摩托車比賽當做了英雄夢想——這也是他師父的英雄夢想。

兩個童年就相遇的男孩,雖然成長環境不同,卻對摩托車擁有同樣的熱愛。

我很喜歡他倆在沙漠中交心聊夢想的畫面。達喀爾,是車手的向往和信仰,也是讓哈裡克決心參加拉力賽,與林浩同路逐夢的起點。

東方的達喀爾,大海道的英雄夢想

在我看完第五集又從頭回看,發現《大海道》裡鋪墊了很多伏筆,對于觀衆可能會有觀看障礙的内容——比如達喀爾拉力賽,也是用很自然的方法融入了劇情,給觀衆做了解釋。但确實需要靜下心來看,才能發現各種細節線索,合情合理又接地氣。

...

哈裡克決心參加拉力賽,并不是突然奇想。如上所述,哈密人民對摩托車的喜愛是刻入DNA的,比賽并不是最終目的。是鎮子要發展,想要打造成摩托小鎮,想要緊跟時代步伐來創新建設經濟。

所以,其實哈裡克參加拉力賽的深層動機是對機車的熱愛加對家鄉的熱愛。

我之所以說,《大海道》讓我感覺看到了屬于我們自己的“西部片”,而不是單純定義為競技片,是因為,劇裡讓我看到了屬于我們的中式英雄夢想。

傳統的西式西部片,以沙漠、曠野、公路、追逐、牛仔為視覺元素,表達的是自由、夢想和生存。

在中國并不是沒有沙漠、狂野、公路。比如大海道的沙漠和戈壁,比之荒涼廢土,更有絲路獨有的美感。而牛仔,本身就是牧馬人,大西北的牧民們卻更親切和陽光。摩托車拉力賽也滿足了的追逐元素。

隻是,我們的英雄夢想,更為宏大。

正如哈裡克,參加比賽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個人的冠軍。他把極有限的資金拿去為克裡木升級裝備,讓克裡木在坤海拉力賽中拿到了第二名。

而坤海、大海道辦摩托車拉力賽,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當地經濟,也是為了讓世界認識新疆、認識哈甯。

西琳學成回鄉成為一位基層幹部,就是想把在外的所學、所見都帶回家鄉。郝強,這位融入了當地風土人情中的基層領導,就像一位鄰家大叔,但仍舊胸懷夢想,想要在沙漠中起高樓,醫院、學校、商場、住宅,改善當地人民的生活。

大海道的英雄夢想,并不隻是個人的逐夢。即便是“投資三兄弟”,作為生意人出發點是為了賣貨盈利,但仍會被質樸的年輕車手們打動。出資搞拉力賽,是幫孩子們圓夢,也是在圓夢的過程裡實現多赢。

相互扶持的日常,不論是基層領導、機車青年、鄰裡長輩還是旅客商人,漢族和維族之間的羁絆也如同古絲綢之路連接起各地情誼。

所以,大海道不論從地理意義上,還是曆史意義和精神意義上,都是讓我驚歎的選材!

這部劇的拍攝和構圖,也不是停留在風光片的“美感”,好幾組不同人物、不同景色的沙漠裡的交心談話,都是給足了情緒空間,打造了更有深意的情感連接。

家與家人

最後,想要說一說“家”。

劇裡并沒有那麼刻意和煽情,但卻讓我又看到了“we are family”,并且,更為大氣。

第一集開頭裡,林浩和哈裡克在比賽中的分歧、二人的情緒表情的沖突,是我看完第五集才能理解和體會的,這也是我為什麼又回頭去看的原因。

第一集裡,交代了大量的信息,其中就有家人的概念。

...

林浩是爺爺輩援疆過來的漢族家庭,獨生子,三代同堂,而母親在他年幼時就出走深圳創業了。但他還有個又嚴厲又寵溺的師父,亦是家人的存在。

哈裡克則是大家族的氛圍裡長大,除了自己血緣關系的親屬外,周邊鄰裡一圈都是家人,一起長大的小夥伴,也總是串門聚餐、載歌載舞。

郝強這位基層領導,也是把鄉親們當做了自己的家人,在他眼裡哈裡克這群孩子都是自己的子侄輩,寵溺關照不在話下。

“家人”,一直是我覺得特别美好的名詞。劇裡還有很多與“家人”有關的情節,但卻沒有說得那麼直白和煽情。

其實,我看到哈裡克和克裡木的父親,分别對兩個兒子說的話,支持他們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并且要全力以赴時,我有被感動到。

這裡的“家人”,并不隻是稱呼,我覺得是一種互相扶持的情感羁絆。不論是共克時艱還是共同追夢,亦或是讓出機會、做好後勤,以及為彼此托底,這份樸實的情誼無關血緣、年齡、維漢,純粹而赤忱。

《大海道》并不隻是刺激觀衆腎上腺素的快感爽劇,其實有更細膩的一面值得靜靜品味。

雖然可以預見,後續的劇情會有大海道拉力賽,還會走向國際賽事——競技類的升級打怪必不會少,但卻仍會讓我好奇或者說期待,除此之外更細膩和宏大的叙事下,故事會如何推進。

另外,閨蜜去了哈密回來說吃胖了好幾斤,看着劇裡的烤肉、水果、紅藻、馕……我現在還真的有點想去旅遊一次,也想走一走絲綢之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