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影片,我跟朋友推薦的時候是用“尖銳”兩個字來形容《祝你幸福!》的。

這是今年到目前為止,我看過的影片裡最讓我觸動和喜歡的一部。

炸裂的戲劇張力,聚焦在當下熱門的現實話題

離婚冷靜期——“我們自願離婚為什麼還要一直等?”

半失能老人居家養老被虐待——是自己照顧長者?還是選省錢的私人保姆還是找大機構有保障?又或者是花大錢送養老院?

不孕不育——到底是誰的問題?到底是誰在“逼”着生孩子?到底是不是必須要有孩子?

中年失獨——要怎麼面對喪女之痛,要追究責任嗎?是互相慰藉還是遠離創傷關系?

老年失獨——生活沒了?還是要繼續往前走?要放下兒子還是要留個念想?抑或是……

久病床前——是相信女兒會醒過來?還是放棄陪護?隻要拔管就能結束的痛苦和渺小的希望比,你選哪一個?

胚胎處置——是遵循雙方簽署的協議,逾期銷毀,還是給家長們留個念想?抑或是還留着能有機會再有一個孩子?

在影片開頭短短15分鐘,這些炸裂的矛盾點就像潮水般湧到觀衆面前。信息量之大,密集的争議和話題性,甚至帶着一種令人窒息的感覺撲面而來——因為這都是我們在生活中,很可能會面對的情況。

而編劇更是勇得把争議雙方的觀點都直接抛了出來!

離婚冷靜期30天,30天内單方撤銷或超過30天沒到現場辦理/有人沒到場,都要延期30天。

肖央飾演的羅宇和宋佳飾演的白慧,在櫃台前失控的那一場戲,像是網友的嘴替 般發飙吐槽!

而涉及到生殖倫理的胚胎歸屬權糾紛案件中,也把代孕這一社會倫理熱點放到了台面上——雖然劇情裡的案件并沒有原型,但真的很難見到有編劇站在人性角度來探讨生殖倫理。

這一點思考非常超前,在輔助生殖技術越來越發達的今天,試管、冷凍卵子、冷凍胚胎,都已經逐漸成為尋常。

冷凍胚胎是目前唯一能成熟保存剩餘功能的方法,我記得之前看過的宣傳資料中,除了針對常規不孕症或者是卵巢早衰患者外,也有為了以防萬一失獨或是後天發現某些疾病需要近親移植時,可以多一個備選機會。

但是這些資料其實是針對夫妻倆的,也是考慮到生殖倫理,醫院對凍卵、凍胚胎都有嚴格的管理,比如逾期如何處置。

而影片裡設計的問題卻更尖銳——丈夫身故、妻子植物人昏迷兩年,作為老年失獨的男方家長卻想要冷凍胚胎的處置權。

從影片看,其實真的是一份念想,老人甚至根本說不上來要胚胎拿來幹嘛。但不得不引人進一步靈魂拷問的是——你是不是想拿胚胎去代孕,好生個孫子,留個血脈?

編劇并沒有說得這麼直白,但我想觀衆們心裡都會有這個質問。且不論女方還在昏迷狀态,應該是第一順位所有者,代孕這種違背公序良俗的想法,在影片中也被嚴厲否定。

案件最後的審判,我想留個懸念,影片的結局其實我也想賣個關子,因為真的很推薦大家去看,無論是二十幾歲熱戀期還是中年婦女甚至老年人,在這部影片裡都能看到生活的稀碎,能引起自己的共鳴或思考。

它并不是為了炸裂而堆砌熱點,其實在這些尖銳問題的背後,我覺得講述的是我們要如何面對創傷。

如果苦難的人生是常态,那你選擇如何走過創傷?

影片原本的名字是《孩子啊》,因為故事裡有三個“看不見的孩子”。但《祝你幸福!》的片名,看似平平無奇,在看完電影後卻覺得太有深意了。

幸福,并不是一件人人都能輕易獲得的狀态。人生無常,充滿不确定性,你甚至無法從當下的幸福狀态推測到未來能一直持續下去。

這就是倪大紅在影片中說的“賭”——大多數人都在“賭”人生會越來越好,再差也就是死水般平靜。

但現實是,誰都不知道,意外和明天誰來得更快。

羅宇、白慧、秦志遠、夏美雲、闫麗,都在失獨中承受了痛苦。

...

律師羅宇,不着調的邋遢模樣,靠吃藥維持情緒,但經常性失控、選擇性遺忘,工作也因此受影響,以至于窮困潦倒到需要去接一個原本無可能打赢的案子。

羅宇,面對創傷其實選擇了逃避。逃避自責和痛苦,但卻無法控制自己的行動,所以在劇情中有許多失控的時刻——酗酒、酒駕、打砸、暴怒等等,都是他在宣洩情緒上的創傷。

同樣選擇逃避創傷的,還有闫麗。

...

闫麗的重度抑郁,已經帶有幻覺,或者應該說是以前的“癔症”,帶有一些精神分裂樣的症狀。她無法接受兒子的離世,同樣也接受不了擔負逼迫兒媳生孩子的“罪責”。所以選擇渾渾噩噩地活着,不想接受事實。

...

秦志遠,這個固執的老頭,口是心非的暴脾氣,選擇的是轉嫁的方式。争奪冷凍胚胎這件事本身,就是在轉嫁痛苦——通過做一件似乎有意義的事來纾解和分散情緒。你看他,根本沒想好要怎麼處置胚胎就知道了。而當羅宇給了他一個理由——不做什麼,留個念想。有兒子的DNA,他也沒能第一時間接受,一下子還說不出口。因為這并非他本心,他隻是活在痛苦裡走不出來,必須要做一些跟兒子有關的事,讓生活繼續下去。

...

白慧,她既是生殖科的專業醫生,也是一個失獨母親。其實她患有很嚴重的PTSD,頭痛欲裂的持續耳鳴,一旦觸及創傷線索就會發作。所以她堅決要和羅宇離婚,要脫離創傷環境,走出PTSD的困境,她的選擇完全符合治療邏輯。隻是剛開始羅宇并不能理解。

...

夏美雲,她的選擇是默默承受。面對植物人的女兒,堅信她會醒過來,但心知肚明希望渺小。可是如果連她也放棄了,那麼就連0.1%的希望都沒有了。重病床前何止是無孝子,是對所有人的考驗,是真的難,也痛苦,甚至丈夫因為堅持不下去而跟她離婚了。但她仍然帶着創傷默默承受。

如果沒有争奪胚胎的官司,或許她連歇斯底裡的發洩機會都沒有,極大的悲痛生生壓在一個人身上,卻無法纾解,就是會病的,所以她也得了宮頸癌。

...

其實還有一個人,羅母,因為照顧不周,導緻孫女溺水而亡,承受不住打擊腦梗偏癱。她在面對創傷時,直接反應在了身體上,可以說是一種自我懲罰機制的作用,仿佛在用後半輩子的生理折磨來贖罪。

我不知道你是否經曆過重大創傷,早些年我也有過抑郁症的經曆,也有過持續耳鳴,也通過藥物、心理技巧、學習《積極心理學》等方式自救。

所以當看到影片裡衆生皆苦的掙紮失控,看着失獨老人的團體互助,羅宇、白慧在案件中被迫面對創傷……是真的感同身受。

影片很細膩地呈現每個人的狀态,包括他們選擇的應對方法,卻沒做任何評價,這很難得。

有人留在創傷裡,有人勇敢走出去,有人覺得失去了人生,有人想要做更有意義的事……無論是哪種選擇,都會有各自的理由。即便我在學習了大量心理學知識和技巧後,有一些創傷,它仍然存在,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你的處事,即便表面再沒有悲痛失控,看起來雲淡風情。

但隻要人生還要走下去,你就得學會與創傷共存。

所以,“祝你幸福”,簡單到乏味的4個字,卻是最寶貴的祈願。

近乎完美的演技,宋佳、吳越、倪大紅、肖央,你們飙戲一定很過瘾吧

女編劇的細膩和尖銳,如果沒有足夠的演技來呈現,恐怕是無法達到目前成片的效果的。

戲劇的張力,來自于收放之間爆發力。

宋佳和肖央的對手戲,揪心程度一幕幕逐級推進。直到宋佳哭訴耳鳴、脫掉衣服露出剖腹産刀口和妊娠紋,指着說“沒人安慰我啊,它們還在提醒我”時,達到了影片的戲劇張力巅峰。

看完我心裡就一個念頭:宋佳這段可以封神了!影後預定!簡直太棒了!

但其實回味起來,吳越、倪大紅、肖央,全部演技超強,活在自己的角色裡。

肖央這個男主角,說穿了是有點“窩囊廢”氣質,各種不着調行為,穿插着一點他的喜劇面孔,剛剛好。

他飾演的就是有點懦弱和逃避責任的普通人,有善的底線,但也成不了大事業、看不好孩子,都是性格使然。

面對這樣的普通男性,才有和倪大紅兩個發癫狀态的對飙,又有溫情又會時而互相傷害。這兩個男人之間,通過沖突-交心-沖突-交心的模式,完成情緒升級。

吳越則是咬牙切齒地隐忍創傷、表面尖銳地要強的女性形象。她的幾次沖突爆發,和轉身就壓制住情緒照顧女兒的反差,正是母性堅韌的具象化——但又不是全能母親,她也隻是個普通女人。

看完電影,我就覺得如果是我其中任何一個演員,我都會感覺飚戲飙得很爽!收放之間的情緒張力太到位了!把每個人的痛苦都具象化地呈現出來。

反正,我是一邊看一邊流淚了。而身邊也都是淅淅索索的抽泣聲。

但影片并不是在歌頌苦難。結局也沒有強行HE,而是更符合人性的設計。

我真的很喜歡這部影片,它不晦澀,但對人性的探讨卻走進了真實人生。或許對普通人來說,直面衆生皆苦的真相,學會讓自己幸福的方法,是這部影片向所有觀衆提出的課題。而我們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