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31日,又到了各家衛視最緊張、最忙碌的日子。
對于衛視而言,“同題作文”往往最難答。
現如今的觀衆們早已不再滿足于跨年演唱會所單純提供的“儀式感”。
讓演唱會更極緻,讓跨年的内容更紮實,在形式與内容上實現雙向突破,是擺在眼前的核心關卡。
冷眼想将其視作一道年底的必答題,希望每一位創作者們,都可以嘗試去提出自己的觀點。
而冷眼也盤點了一下今年,包括近幾年各大衛視已經交出來的答卷。

基于整體内容的設計與呈現效果的考量,冷眼想就江蘇衛視的跨年演唱會和大家重點聊一聊。

回歸品質内容本身,
以“人”、以“歌”共同叙事
我們不難發現,現今各大衛視跨年晚會的重點,已經由“晚會”逐漸向“跨年”轉移。
這是冷眼十分期待看到的創作趨向:大家開始更關注于“内容”本身,思考“跨年”的意義。
江蘇衛視是将品質内容與演唱會進行嵌套的先行者,并且始終在跨年演唱會主題設計上保持着極高的連貫性與整體感,這讓我們得以更清晰地看到創作者們在内容創作上的思考過程。

2019跨年演唱會,江蘇衛視正式啟用了“用奮鬥點亮幸福”的主題。
2021跨年演唱會,江蘇衛視聯合《光明日報》在跨年演唱會期間,開啟了以“你理解的奮鬥是什麼?”為題的奮鬥箴言征集。
2022跨年演唱會,江蘇衛視将演唱會“篇章化”,設計了8大篇章,講述了航天事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抗美援朝精神等時代主題。
2023跨年演唱會,同樣是“用奮鬥點亮幸福”的主題,同樣是“篇章化”的設計,但題眼卻變成了奮鬥中的“我們”。
如何诠釋“我們”?
節目組邀請了來自各行各業的六位奮鬥講述者在各大篇章中依次登台,但有趣的是,在每年必備的“大情懷”講述上,江蘇衛視今年選擇了“小切口”。

“逐夢未來的我們”航天事業闆塊中,曾經榮獲五次國家科技獎的航天專家陶建中,以退休的航天知識科普工作者的身份出現了觀衆面前。
“熱愛生活的我們”家國情懷闆塊中,節目組選取了黃家倫,作為澳門青年代表,為内地與澳門兩地青少年交流發聲。
“同心同行的我們”脫貧攻堅闆塊中,媒體人陳貝兒帶着今年引發熱議的紀錄片《無窮之路》開啟了篇章講述。
其實一直以來,冷眼都極不建議在跨年演唱會的現場去設計過度上價值、煽情的片段,因為其極容易與跨年演唱會整體的氛圍形成割裂。

自然、平實的講述,以最普通的奮鬥者的身份拉近與觀衆的距離,在開篇點到為止,是江蘇衛視今年第一個亮眼的設計。
而奮鬥者的故事隻在開篇嗎?
江蘇衛視真正打動冷眼的,是節目組後續在選曲上的用心。
在整場演唱會中,每一個篇章奮鬥者的故事都和後續的曲目形成了緊密呼應。
演唱會的第一位篇章講述者是甘肅藍天救援隊隊長於若飛,10年來,親自參與救援行動達370餘次,曾與隊友營救幸存者81人。
節目組用一曲《孤勇者》回應了於若飛的故事。

觀衆們跟着小學生們唱了小半年的《孤勇者》,而到底什麼是“孤勇者”?江蘇衛視用一個簡單的“互文”給了我們答案。
在陳貝兒的奮鬥故事後,譚詠麟、鐘楚曦、單依純、張純烨為觀衆們演繹了歌曲《獅子山下》。
年輕一點的觀衆可能不太了解這首歌的背景。

歌詞中所寫的“同舟人 誓相随”,“無畏更無懼”正是在那時市民們為生活同舟共濟,奮發圖強的決心。
香港人民的奮鬥,和陳貝兒所走過的内地一個個脫貧攻堅的故事在舞台上實現了交融。
奮鬥者們的講述不僅沒有造成對演唱會内容的割裂,反而是依托演唱會實現了其講述主題的深化與延續。
如果說,去年“八大篇章”是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的核心亮點,那今年,在冷眼看來,江蘇衛視對篇章講述張弛有度的設計,體現出了一檔成熟的衛視跨年晚會應有的實力。

成就極緻經典,
以“心意”尊重舞台
答“内容”題,比的是“新意”。
答“形式”題,比的是“心意”。
跨年演唱會早已不是“得流量者得天下”的戰場。
藝人與衛視綁定跨年已經成為了業内的常态,而較為固定的藝人組合也為節目組在舞台設計上的創新能力帶來了全新的考驗。
衛視與藝人必須有足夠的“心意”才能持續在跨年夜的舞台上持續為觀衆帶來驚喜。
今年,王俊凱在江蘇衛視從天而降的驚豔出場,讓#王俊凱單手吊威亞#的詞條瞬間登頂熱搜,也成為了衛視跨年演唱會中的首“爆”話題。而随後、#張靓穎一口氣炫完四首歌#、#張傑在開演唱會吧#、#周深藝高人膽大#接連登榜熱搜。

熱度背後,是觀衆們對舞台質量的認可。
舞台質量的背後,是衛視與藝人共同的付出,也是冷眼一直以來最為欣賞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的一點:對舞台的尊重。
“全開麥”是最容易被觀衆看到的對實力的證明。
而讓每位藝人的特色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且在此基礎上不斷突破,是衛視與藝人深度磨合的成果。

張靓穎diva級别的舞台現場、周深聯袂“梅花獎”得主王丹紅及二十餘位京劇演員呈現的戲腔版《光亮》、王俊凱對經典歌曲的全新演繹……
江蘇衛視從未讓跨年演唱會單純停留于藝人的“走過場打歌”,而是讓每一個舞台成為了衛視與藝人的互相成就。

當然,另外讓冷眼驚喜的是,薛之謙、張靓穎,張藝凡、劉宇甯的兩大合作舞台。一個是實力派歌者的對唱,一個是演唱與舞蹈的融合,打破“拼盤式”的組合演唱,讓藝人用心在歌曲中以各自的特色碰撞,帶來全新驚喜,或将成為未來的跨年舞台新趨勢。
最後,我們來聊聊舞台科技。
一個可以與“流量”媲美的,跨年晚會的新“兵家必争之地”。
實際上,曆年各大衛視的跨年演唱會,從虛拟人物到XR虛拟舞台,黑科技很多,但真正能讓人記住的很少。
江蘇衛視是唯一一個幾乎每年都能為冷眼帶來驚喜的平台。
2017年,在李健《假如愛有天意》的舞台上,藍色鲸魚一躍而起,震撼了當時所有觀衆包括業内的創作者們。

2018至2019年,虛拟歌手洛天依精彩亮相。在張傑《最美的太陽》舞台上,節目組用激光線條呈現了整個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過程,成為了節目的一大燃點。
2020年,兩個薛之謙在舞台上同台飙歌,是冷眼至今仍記憶猶新的舞台。
去年,江蘇衛視用虛拟技術複原鄧麗君,觀衆熱議程度直接讓其VR服務供應商股價大漲。
今年,單人虛拟樂隊、虛實人物結合成為了重點。

周深《Try》的舞台,以鏡子作為核心意象,而後轉為多個周深的“虛拟影像”。歌詞中講述的是對自我認同感的掙紮,從不斷地嘗試包裝自己,到認可自我,虛拟影像中所體現的不同“周深”的不同情緒,正呼應了歌曲的情感。

“全能型創作歌手”是王源近年來的标簽。而今年,江蘇衛視讓王源真正地實現了“一個人就是一個樂隊”的演繹。在演唱歌曲《New Boy》的同時,節目組利用虛拟技術,同時投射了王源演奏貝斯、電吉他、鋼琴、架子鼓的影像。對于衛視,對于王源而言,這都值得成為一次值得紀念的精彩舞台。
或許,我們缺的不是技術,而是用心的技術。
再驚豔的黑科技,也隻有和舞台、和藝人實現真正的融合,才值得被觀衆記住。

目前,各家衛視的戰報已出爐。
恭喜江蘇衛視不負衆望取得了全網影響力、全域收視率、全站熱搜、全時互動的全一位戰績。
以前,我們常說,既要有“流量”又要保“質量”。
而現在,在冷眼看來,未來的路一定是要有了“質量”才會有“流量”。
能最終被觀衆認可的,一定是既有“新意”又有“心意”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