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10,挖到寶了,預期不高但觀感良好。第一部錫蘭,質感很舒适,合胃口,因此破例打五星。
沉浸式看完後重新獲得了視聽的能力,仿佛經曆了洗滌-耳清目明,周圍的世界再度蘇醒起來。
技法上,多視點和多線叙事、聲畫分離打開立體化空間,總在不斷逃逸,既是群像也是共同體。散文化的筆法由細節出發,黑白、特寫表現真實生活的提純。視覺效果和聽覺感知合成獨特的氛圍。夢境的蒙太奇插入和回憶的講述更拓寬了深度和廣度。
前後兩部分風格略微割裂,而且轉換缺乏明确交代。主題沒有那麼透徹,缺乏戲劇點,這算是缺點麼?
土耳其是個陌生而神秘的異域國度,橫跨歐亞。既帶有塔可夫斯基的曆史感、和歐洲景象-雪和水氣,但沒有那麼沉重和凝滞。雖不如阿巴斯鄉野詩畫的美,但更為細膩生動。
沒有貝拉塔爾對現實的極端化處理,更為真切平和。
和《鳥類變形記》一樣從微觀入手書寫家族譜系,沒有戲劇化的開頭結尾。但本片更為靈動流暢。
讓人想起《短岬村》或《随風而逝》裡的村莊,但本片不是遊覽式的展演,既是群像圖,也是共同體,每個人都是獨立鮮活的譜系也是整體的分支。
主題:
人的關系和空間互文,權力微觀結構和情感張力。
圍在篝火旁夜話,簡直是傳說中的鄉間場景,在這裡家庭和社會身份交錯沖突,但大家都站在各自的立場平等交談。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如循環,而每個人處于疑問的懸置狀态中。老人即便是經驗豐富也未必比孩子更能洞察其奧秘,有社會地位的人也一樣。
手機誕生以前,雖然生活場景不同,但生活的問題亘古不變。無業叛逆青年和他的話很有感觸,今天的《燃燒》不也是如此,青年從來都是在沖突和迷茫中抉擇成長。
核心的三個男人:經曆豐富的老人,知識淵博的中年人,還有理想和現實的雙重破滅—落入虛無的青年。浪費青春、沒有工作、沒有朋友,老人和自己都無奈。
鄉愁是個永恒的命題,家鄉究竟是囚牢還是歸宿。家與遠方的張力糾葛,人總在二者間徘徊。
2025.4.4
觀感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政治與新浪潮
評分:B7.5,三星半。此類紀錄片不能用一般的藝術價值去衡量,至少應當在曆史和政治性方面給予考量,在對觀衆的感染力和沖擊力方面予以考量。(找不到好片了,于是接着昨天的《戰争終了》看此片。)關于政治:對曆史和政治背景-越戰-依然所知寥 ...
生平簡介:讓·維果(1905-1934),享年29歲,創作生涯僅其在世的最後4年。詩意現實主義代表人物,啟發法國新浪潮的燈塔。以下簡單介紹其四部作品,并先以一部關于他的紀錄片作為導引。我們時代的電影人:讓維果(1964)評分:B-由 ...
劄記
評分:B-由于讓·維果逝世過早、影像資料過少,隻能求諸相關人士的采訪,在生平的回顧的同時插入其電影段落作為補充。(集中講述兩部叙事片)作為背景資料擴展了解有幫助,但幹貨不多。梅爾維爾任其副導演。其父作為政治犯死于監獄、這段早年經曆對 ...
評分:B+7.8簡評:越來越喜歡雷乃的風格了。文學性/藝術性、政治性/思想性,交融濃密。故事以60年代的西班牙弗朗哥獨裁統治為背景,由于對時代背景不了解,開始尚有疑惑。畢竟不僅對我來說陌生,應當說政治行動、地下組織離現在的社會太遙遠 ...
評分:B+7.9蔡明亮的電影序列有着微妙的連續性-于演員、風格、劇情均有體現-交錯編織成孤獨和情欲的奏鳴曲。(詳見其他影評)《你那邊幾點》幾乎是《廣島之戀》的現代版:短暫的邂逅和分别,從此愛上一個人-由人追随到她的一切-愛上一個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