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闊别四年的《歌手2024》于5月初回歸,上演了一出“熹貴妃回宮”的戲碼。
原本《歌手2024》的首發陣容官宣後,并沒有引起太大的水花,然而第一期節目播出後,熱度一下子被拉滿,不止綜藝行業,就連冷寂已久的娛樂圈都被點燃。
從數據方面來看,《歌手》首期排名省級衛視第1、同時段所有上星頻道第1,創下今年以來湖南衛視周五黃金檔綜藝收視率的最高紀錄。

再看大衆讨論度。音樂博主忙着分析選手特質、各路藝人則輪番下場毛遂自薦,這種許久不見熱鬧的場面讓人生出文藝複興的感覺,說它是Q2現象級綜藝并不為過。
不知道4年前,何老師略帶哽咽地宣布《歌手》将暫時與大家說再見時,有沒有想到今天這全民狂歡的一幕。但冷眼确信,雖然《歌手》IP本身存在着獨特性與不可複制性,但至少它的回歸宣告着長視頻仍有機會,而機會或許就藏在細微變化之中。
《歌手》回歸衆生相
《歌手》IP,最初是采買于韓國MBC電視台的競演模式,2013年在國内播出後一炮而紅,許多寶藏歌手都是通過這檔節目被觀衆所熟悉和喜歡的,比如鄧紫棋就是典型。
2013年的綜藝市場,真人秀在節目中的占比已經越來越重,《歌手》IP卻反其道而行,靠精彩的舞台與激烈的賽制留住觀衆。它分為普通賽、突圍賽、踢館賽等不同賽制,簡單理解就是通過淘汰舊人與引入新人,激發“鲶魚效應”,歌手們為了不被淘汰使出渾身解數,并且為了争奪最後的歌王而努力。

一般來說,闊别多年再重啟的經典IP,往往會在模式上做升級調整,以示“我們和過去不一樣”,這種“變”卻多半成為敗筆,因為觀衆就是沖着經典二字來的,而不是想去看一檔頂着經典IP旗号的新節目。
《歌手》就做得很聰明,它基本保持了過去的經典模式,比如說賽制規則、歌手+經紀人的搭配,都沒變,觀衆一看就知道《歌手》又回來了。
同時它又做出了一些很符合當下觀衆偏好的調整,比如把主持人串詞部分、歌手之間互動部分、包括每個歌手出場前的VCR都做了簡化。因為現在的觀衆耐心越來越少,他們是為了看舞台來看,那些舞台之外、可以通過衍生補足的内容,沒必要占用太多正片時間。

這幾年大衆對全開麥live的渴求,以及短視頻切片對長綜藝造成的分流,也讓《歌手》做出了另一個大膽調整——以直播方式做舞台。不同于錄播,在one take模式下,每個歌手都隻有一次機會。
這種調整,也是造成歌手首發陣容看起來“單薄”的原因。因為直播沒有重來的機會,很多歌手害怕自己出錯,繼而影響到觀衆喜愛度和商業價值。

但“去蕪存菁”後的《歌手》,出人意料地在第一期迎來大爆。通常節目播出結束後,才會陸續有話題出現并發酵,而《歌手》不同,在來自加拿大的摩洛哥裔女歌手凡希亞表演完第一個舞台後,社交媒體上就已經出現了關于她實力的讨論。
第三個登場的那英,讓觀衆看到了直播與歌手之間産生的奇妙化學感。因為不能重來,身經百戰的那英也有在舞台上緊張,甚至嗓子發緊的時候,#那英 緊張#的相關話題正好又為《歌手》續航了一波讨論度。

美國歌手香缇默的表演,幹脆引爆了輿論場。一部分觀衆震驚于她的實力,畢竟哨音這絕活兒會的人不算多,在内娛綜藝上更是鮮有機會聽到;另一部分觀衆則開始玩梗,造出了“五旬老太守國門”“英子大戰八國聯軍”等話題,而且還搭配了相關表情包,玩梗的人多了,《歌手》熱度上來了,加入這場狂歡的人也就變多了。

第一期表演結束後,香缇默不出意外地拿下第一周冠軍,00後凡希亞則力壓其他國内歌手拿下第二,實力唱将那英堪堪排在第三。這樣的結果,也造成節目雖然播完了,但話題發酵卻遠遠沒有停止,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網友跑到多位樂壇唱将的評論區,要求他們“快去救救英子,撐不住了”,而歌手們也很懂得網友的需求,像正在隔壁參加《乘風2024》的袁娅維,就表示自己要寫個請假條,而韓紅則幹脆發了微博,隔空喊話“你的紅來了”。

内娛太久沒有這麼熱鬧的場面了,見到《歌手》已經成為流量來源,其他藝人也紛紛跟進,别管實力如何,先把話喊出去就對了,“請戰”成了最近微博上的熱門詞彙。得益于這股隔空喊話請戰的熱潮,《歌手》的讨論度持續高居不下,觀衆對第二期的期待值自然也被提前吊了起來。
加上按照賽制,後面還會有補位歌手、踢館歌手的出現,這一場“國際化混戰”的熱鬧程度将會翻倍,《歌手》的火也一定不是開局一波流,而是持續到最終歌王的揭曉。
誰在點火,誰來添柴
《歌手》的火,看似潑天富貴突如其來,但也并非無迹可尋。通過拆解節目組的整體傳播動作與後續發酵,冷眼認為《歌手》這把“火”,既有IP本身多年的積累,也有節目組恰到好處的宣傳,當然還有一點天時地利的運氣。
客觀來說,這幾年音綜整體情況并不理想,偶有好節目出現影響力也隻局限在圈層,觀衆難免懷念起當年《歌手》等S級音綜的輝煌盛況,在此時宣布重新啟動的《歌手》,戳中了觀衆對于“大音綜回歸市場”的需求。
像所有競演類綜藝一樣,真真假假的猜名單時期,是節目積累第一波關注度的良機。《歌手》最先爆出的拟邀名單中,包括“火星哥”、BLACKPINK主唱樸彩英(ROSE)、陶喆等中外實力歌手,現役KPOP歌手大戰華語樂壇,确實很有看點。但此時關于讨論節目的人,仍舊以音綜受衆及一小部分KPOP粉絲為主。

網傳歌手拟邀名單
5月初,《歌手》正式公布首發陣容,這份名單其實觀衆并不滿意。傳說中的ROSE、火星哥、陶喆不見蹤影,名單中的凡希亞、香缇莫兩位海外歌手在國内認知度幾乎為零,汪蘇泷、楊丞琳雖有實力但的确與争奪歌王有一定距離、海來阿木是網絡金曲歌手出身,唯一能讓觀衆覺得有點看頭的,就隻剩下那英一個人。
#澳洲玫瑰變二手玫瑰#這個話題,恰到好處地出現。生于澳洲的樸彩英藝名ROSE,是時髦漂亮的KPOP當紅女星;二手玫瑰,東北搖滾教父,土到極緻就是潮,唱歌宛如做法現場,巧妙的人名梗與極緻的反差,讓這個話題迅速竄上熱搜榜高位,許多路人也是因為這個熱搜話題的出現,才知道《歌手》馬上就要播出了。

不過直到此時,《歌手》的影響力還是局限在音綜圈子裡。因為對于觀衆來說,競技比賽令人着迷的就是結果,但這份首發名單乍一看,“沒人打得過那英”,多數觀衆都很笃定第一期節目就是那姐碾壓四方的個人秀罷了。
一般來說,這樣“一眼就知道結果”的競演,觀衆甚至都不會去實時追節目,而是等着在短視頻平台上看看切片。但《歌手》有個殺手锏——直播,人其實都有看熱鬧心理,神級舞台傳播度不一定廣,但舞台事故一定會引來很多人看熱鬧。直播不能重來的性質,也決定了在播出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許多意料之外的瑕疵,而這些瑕疵卻恰好是吸引觀衆的關鍵因素之一。

冷眼在看社交平台相關評論時發現,很多觀衆認為“隻有周五首播的時候是真直播,等到第二天第三天節目組就會悄悄替換音源”,遑論真假至少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選擇死守放送的人變多了。
節目組把凡希亞安排在第一個出場也是妙筆,她遊刃有餘地根本就不像個才20多歲的00後,超強的音樂實力一下子逆轉了觀衆的預判,那些原本打算“看看直播是啥樣就走”的觀衆,因為懸念産生了也舍不得離開了。

不得不說,那英确實是天選綜藝人,她看到凡希亞近乎滿分的表演,臉上表情的變化以及肉眼可見的緊張,都讓節目在舞台之外産生了更多延展方向。而且那英的認知度廣,隻有#那英 緊張#才會引來路人的好奇與讨論,如果換成海來阿木或者汪蘇泷,就達不到當下傳播的力度與廣度。
巧合的是,網友最愛用的熱門表情包之一“我要洋人死”出自《走向共和》慈禧太後之口,而那英又正好和慈禧太後有幾分淵源,梗就這麼造起來了。

至此《歌手》這把火算是徹底從音綜圈子燒到大衆視野,而這份熱度是否能繼續保持下去?冷眼認為是可以的,因為歌手的獨特賽制。
第一期結束還沒結束時,網上就已經出現了疑似海外補位歌手的消息,有人發現查理·普斯(斷眉)和亞當·蘭伯特的社交平台IP顯示在湖南。斷眉最近已經通過直播辟謠,自己近期沒有到中國錄制節目的機會,當然也可能是放煙霧彈了;而騷當這邊目前還沒有回應。

但别管最終來的外國歌手是誰,補位+淘汰的賽制已經讓《歌手》成為一汪活水,永遠有新鮮感,而且沒有最強隻有更強,觀衆想要的懸念感也拉滿了。
此外聽說因為報名歌手太多,芒果tv有意向啟動周末“海選”,消息真假不知,如果成真了,冷眼也會關注并讨論這種“海選複活”的現象對當下的綜藝市場是否有幫助。

《歌手》的成功不一定能被完美複刻,但它告訴了我們一件事:電視台時代的一些經驗,并非過時了,如果結合當下的技術與大衆需求,它還是會産生強大的影響力。就像《歌手》,大衆對于“瑕疵”與懸念感的渴望,配合直播的形式,以及新技術,最終成功把觀衆從短視頻切片拉回到長視頻。
冷眼始終相信,長視頻是有它的不可替代性,與其靠攏短視頻,試圖在節目中插入更多傳播片段和金句出圈,不如去考慮如何發揮長視頻的優勢勢能,以己之長攻彼之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