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戀綜的細分創新中,母單是個很特别的題材。

它的看點很明确,母單們憑實力單身的爆笑操作,能在當下戀綜中輕易創造反差。

它的缺陷也很明确,在前期笑點消耗完後,母單們感情的青澀無法支撐節目中後期的看點。

優酷《沒有談過戀愛的我們》的前期話題和後期乏力,也證明了這種矛盾。

最近,Netflix成了這個題材的新嘗試者。新綜藝《母胎單身戀愛大作戰》邀請10名毫無戀愛經驗的母胎單身前往濟州島,在7天的時間裡尋找真愛。

...

如今節目已經完結,冷眼想借着梳理這檔節目整季故事線,一起來聊一聊這個題材如何打通前期和後期。

...

讓母單戀愛,節目組真的很努力

為了讓這群母單産生愛情的火花,節目組不可謂不努力。

在正式錄制前7周,節目組就安排觀察室成員對母單們從造型、減脂、口才、心理等各個方面,進行為期7周的針對性改造。

...

為了讓群戀愛絕緣體更多互動,節目組在剛入住小屋的前3天,安排了史上頻率最高的随機約會。白天正式Dating,晚上在别墅再進行至少兩輪随機約會。

至于理由?觀察室嘉賓們已經一語道破:這群母單節目組不安排,就隻知道各自回屋,都不知道聊天!

除此以外,節目組深知母單們無法在短短幾天的試探中迅速摸清彼此的喜好,因此給每個母單都準備了“日記”,裡面事無巨細列出了他們喜歡的電影、喜歡的香水味道、喜歡的食物飲料,甚至連“心動的異性跟别人約會回來希望聽到什麼”都寫了下來,可以說已經把正确答案喂到了母單嘴邊。

...

但母單們咽不下去。

在強大的寡王慣性下,這種節目組的努力顯得如此弱小。

前一秒自信地在鏡頭前說“這次我要開始調情了”,下一秒拿出的調情方法是,背幾個以“巴”結尾的足球運動員名字,在玩遊戲的時候就能展示:德羅巴、姆安巴、登巴巴……

别家戀綜餐桌選座是一個創造互動機會、傳遞好感的良機。母單選座的原因卻是:因為那邊離風扇近,比較涼快。

...

别家戀綜第一頓晚飯早已經是修羅場,誰給誰打下手,誰幫誰系圍裙成為必争的節點。母單們籌備第一頓飯時,卻泾渭分明地分成了男團、女團兩組,彼此之間仿佛楚河漢界一般分明。

别家戀綜去滑冰場約會,都是看心動男女們之間親密的肢體互動,彼此的扶持和鼓勵。母單們活生生的把約會變成了競技,男生們專注競速,女生們抱團取暖……

正是種種戀愛的反向操作,讓《母單》與傳統戀綜打出極緻反差——節目的前三期堪稱搞笑綜藝。

...

冷眼想要重點聊一下的,是節目組的“站位”。

其實這種“好笑”如果處理不好,很容易變成節目組和明星對素人居高臨下的嘲笑和審判。

但看《母單》的時候,冷眼卻完全沒有這種感覺。相反,冷眼隻是覺得這群母單真的非常可愛單純。

這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是節目組前期對人物關系的鋪墊。

《母單》為觀察室明星賦予了新的身份——戀愛教練,他們和素人嘉賓一對一綁定,為他們提供針對性輔導和培訓。這樣“導師制的戀愛節目”的設定,讓明星和素人産生了很強的情感鍊接,他們是母單們尋愛路上的支持者,母單失誤了他們比誰都急,母單心動他們比誰都欣慰。這種天然的情感,最大程度避免了明星judge素人的風險。

...

不過,冷眼覺得更重要的是,節目在“好笑”之外,會用更多的筆墨來挖掘他們笨拙表達背後的真誠。

面對心動,母單們無疑是笨拙的。

載尹知道汝明喜歡廷穆,擔心自己的告白會對她造成負擔,于是在約會當晚的私聊中,竟然“撤回”了白天的表白:“我對你隻有五分的好感,卻表現得自己好像有一百分”。這種莫名的表達讓汝明大呼荒唐。

但笨拙的背後,反而是他們對待感情絕對的真誠。

在載尹從汝明室友口中得知,自己的行為實質上傷害了汝明後,他連夜寫下整整兩頁的道歉信,期間征求無數人的意見,隻為了向汝明傳達真正的心意。嘴拙如載尹,也能在信中寫下:“你的笑容如同濟州島的陽光”這樣浪漫的贊賞。

...

廷穆在節目中是人氣男,當他面對汝明鼓起全部勇氣的告白時,他知道自己無法回應汝明的心動,不懂得如何圓滑漂亮地撇清自己,卻會陪着紅着眼眶的汝明一起流淚。

...

母單們或許不懂愛情,但他們會因為自己造成别人的不便感到愧疚,會為了不傷害别人而努力。在整個節目戀愛線的刻畫中,節目組沒有強行發糖,卻花了大量筆觸刻畫這些細節,将母單們感性、真誠和善良的底色展現得淋漓盡緻。他們或許不成熟,或許算不上完美的戀人,但善良的底色讓觀衆會堅信,他們是值得美好愛情的。

也正是這種莽撞青澀,在戀愛技巧泛濫、心動表達公式化的當下,反而為當下戀綜市場,帶來了獨一份的價值。

...

學會如何去愛,比獲得愛本身更重要

但就像冷眼最開頭說的,母單們的約會在可看性上并不占優。他們的Dating很少散發暧昧初期最好看的拉扯和試探,大多簡單粗暴:

“你對我的感覺怎麼樣?”

“在這裡你有心動的人嗎?”

“你心中,幾個異性心動的排名是什麼?”

絕大多數約會幾乎都是不同嘉賓之間,這三闆斧的輪回,極少難感受到實質性的情感溝通。

...

為此,《母單》節目組揚長避短,轉而以“成長”為核心線索重構核心叙事線,去講述一個“如何在勇敢去愛與被愛中學會愛”的故事。

母單們的“低起點”,則為這條故事線提供了足夠長的弧線。

母單們中,有些人是不敢愛。

女一志受是芭蕾舞老師,顔值出衆的她卻也因此遭遇過跟蹤狂。這讓她很容易對異性的接近産生懷疑:他靠近我是不是有什麼别的目的?并容易因此陷入焦慮。

...

而女三志軟一直單身的原因,則來自童年的創傷。從小父親家暴成性,父母間不斷的争吵和彼此的咒罵,讓她對親密關系常常感到恐懼。

...

而有些人,是不會愛。

例如勝理,很小就跟随父母移民去了巴西,但不流利的葡萄牙語,讓他在當地學校遭到排擠,鮮少有朋友。

面對霸淩,他保護自己的方式就是變強。他瘋狂運動健身,不斷在競技場上證明自己的存在。

這種刻在基因裡的強者思維卻被他錯誤地帶到了感情交流中。他對愛的理解停留在了動物性的雄競——隻有團體中最強的男人才能獲得異性的青睐。

因此,當四人約會中出現競争者的時候,他發起了一場莫名其妙的PK,明明隻是在釀酒前體驗基酒的口感,卻被他變成了“拼酒大賽”,他和競争者一杯接一杯,喝到滿臉通紅,卻将他們心動的女生扔在了一邊。

...

而母單對這檔節目的意義在于,愛的初體驗是如此強烈,盡管隻有短暫的7天,冷眼依然能清晰感受到了母單們的變化。

執着于競争的勝理終于明白,愛情中的競争應該體現在對愛人的關照,而不是幹掉另一個同性的競争者。

曾經自卑和敏感說話含糊不清的載尹,在最後一期已經能用自己品味獨特的冷笑話逗了所有人。

而曾在兩名女生中搖擺的廷穆,最終意識到了自己真正看中的另一半的品質,是與自己相似的經曆和價值觀。

...

而且這種變化不一定需要雙向奔赴的圓滿結局,單單是去愛本身,就能帶來改變。這也讓冷眼第一次在一檔戀綜中強烈地感受到愛情對人真實的意義,它不隻是一種會讓人沉迷眩暈的體驗,而是褪去了懸浮感,真實地治愈和改變每一個敢于去愛的人。

從這個意義上說,相較于單純的“牽手成功”,《母單》成功把戀愛放進更廣的“愛”叙事中,把唯結果論的“雙線箭頭”轉向關于愛的認識和成長的過程.

...

冷眼一直覺得,近年戀綜發展的一個方向,是從講述狹義的愛情,蛻變向更廣義的“愛”。

《戀愛兄妹》,講的是兄妹親情和愛情的交彙,《當我們遇見你》是代際親情和愛情的交彙,《好友好有愛》講的是友情和愛情的交彙……

以愛情這個極緻場景為線索,讓觀衆看見更多“愛”的面貌,會是未來戀愛節目發掘差異化故事的關鍵。

韓綜這次成功的嘗試,也許會讓很多戀綜團隊對母單這一選題再次蠢蠢欲動。

而冷眼對這個選題有兩個建議。

首先是選角上對“母單”的嚴格标準。《沒談過戀愛的我們》前期的一個很大的輿論危機,就來自于官宣不久,男嘉賓之一就被敏銳的網友火速扒出曾經有過多段戀愛經曆,男四更是開播即被剪完,四個男生塌房一半。這很大損害了觀衆對IP信任。

而在故事線上,冷眼則希望節目組不要過分執着于發掘戀愛的高能。

如果想要看高能,《心動的信号》這類經典IP已經足夠,母單完全沒有優勢。期待這群寡王們在短短幾天内收獲真愛,可能性非常低。Netflix《母單》也是如此,節目完結一個月以後,節目中火熱的廷穆和志軟已經在Ins上官宣分手。

如果要做好母單題材,還是要真正花力氣挖掘好母單們的成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