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年年有,今年少不了。像我一樣愛看恐怖片的朋友知道,想在咱們的影院享受驚吓的刺激,幾乎就跟天冷了指望你媽别提醒你加衣服一樣屬于癡心妄想。而讓人心驚肉跳的真正恐怖片,基本都得約在網盤見。

可是今年倒有意思,拿得出手的網盤恐怖片沒見幾部,甚至有《潛伏5》這樣給系列丢臉丢到祖宗家(沒錯我前兩天剛内涵過它我就是看它不順眼)的玩意,把我看得昏昏欲睡隻想快進。而今天去影院看大偵探波洛破案,卻不料體驗了一整套氣氛規整吓跳兼備的鬧鬼。

一貫自戀的文藝中老年肯尼斯·布拉納,自導自演兩次比利時大胡子偵探後,終于像是開了竅,不挑被拍過無數次的硬骨頭啃了,選了阿婆作品裡相對冷門且評價不高的《萬聖節前夜謀殺案》,拍出這部《威尼斯驚魂夜》。

根據我高中時讀過一遍原著的有限記憶,這個電影版基本上沒按小說來,隻保留了一些人物的名字和角色關系,以及咬蘋果池、花園等跟謀殺有關的場景,還把整個案件局限在一個夜晚的一座封閉宅邸裡,造出一個暴風雪山莊模式。

而整個電影的氣質,也跟前兩部迥然不同。開頭波洛短暫地耍弄個性賣萌之後,随着衆人抵達大宅,靈媒現身故弄玄虛,靈異怪象紛紛上演,電影迅速進入了一種混合着哥特邪怪、宗教靈異、古宅鬧鬼、惡靈作祟等類型的标準恐怖片場域。

靈媒在降靈儀式上暴走,孤兒鬼魂複仇的自殺謎團,吊燈的影子在天花闆上晃動,隐藏的地下室被狂風巨浪摧殘,搖搖欲墜的樓房裡塞滿了各懷鬼胎的來賓,離奇死亡的屍體被戳在雕像上示衆。

在波洛的幻覺裡,不但有孩子唱着童謠,有女鬼慘叫着撲向鏡頭,還有鏡子裡看到長發女鬼轉身已不在、配上心煩意亂摩擦音效的經典鬼片場面。

布拉納這個老夥計,使出渾身解數從各種恐怖元素裡這弄一點那搬一點,制造出一種反類型的新鮮感。

通常在這種漫天鬼神的氣氛裡,偵探都是自作聰明的那類人,所以我們的理性也像波洛一樣得經受一番考驗。在某些時候,要是這個偵探名字不叫波洛,戲份沒有那麼突出,我肯定會對他的勝利失去信心。

還好,盡管不斷被幻覺折磨,還為解不開超自然現象挫敗不已,波洛還是有些非常漂亮的台詞,支撐我去相信他的理智在線。

女作家:你不會懷疑我吧?我們可是老朋友。

波洛:每個殺人犯都是某人的老朋友。

後面另一場戲。

女作家:你不會覺得她那兩個手下有動機吧。

波洛:手下永遠有動機,當手下就是一個動機。

有趣的是這個女作家角色身上大有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影子,她把波洛寫進小說裡名聲大噪,她晚年作品受到評論界惡評,而《萬聖節前夜謀殺案》恰好也是阿婆晚年不受待見的作品之一。

因為案件幾乎原創,結案陳詞也變得爽快了許多,至少我不用像看《東方快車謀殺案》和《尼羅河上的慘案》一樣,等着大胡子換種語氣把我早就知道的詭計重說一遍。

而且大結案之後還有一個彩蛋式的小補充,頗有點埃勒裡·奎因《Y的悲劇》的味道。

也許有人诟病這次破案不夠專業,波洛沒有證據全靠兇手自己破防。要是兇手抵賴到底,閣下又如何應對?

殊不知這才是波洛厲害的地方,這是他對前面讓他吃癟的通靈騙局的一次完美複仇。通靈雖然是表演,但隻要相信的人夠多,沒鬼也說成有鬼,假的也變成真的。

所以波洛的反擊異曲同工——隻要人人都信我的推理,沒證據照樣能定你的罪——這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武功段位,慕容世家見了得來要版權費。

《威尼斯驚魂夜》沒有前兩部漂亮的特效和追逐動作場面,卻讓我對這個系列有了更多熱情。左邊恐怖,右邊推理,兩大類型伺候我一人,确實還挺滋潤。

至于為什麼要搞這麼恐怖,我覺得布拉納拿片中的一句台詞做了回答:

-這樣不會讓孩子害怕嗎?-那才讓現實顯得不那麼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