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星河鹭
被寄予厚望的《火王之破曉之戰》,最終還是未能替低迷的收視率挽尊。這部由陳柏霖、景甜主演的古裝愛情劇在衛視播出後,市場反響不盡如人意。豆瓣網友寫下評價,“它融合了科幻、宮鬥、武俠、玄幻、穿越諸多元素,但仍逃不了披着漫改外衣的瑪麗蘇劇”。
作為網文IP的有益補充,漫改劇因2016年《畫江湖之不良人》而為外界廣泛關注。在網文頂級IP跑馬圈地完成後,二次元世界成為彌補原創力欠缺的“良藥”。2017年,共有8部漫改劇在視頻網站播出,其中不乏《鎮魂街》等小有口碑作品。2018年,漫改劇數量稍有回落,共有6部問世,但2019年仍有《豔勢番之新青年》《南煙齋筆錄》等多部作品将播。

2年14部漫改劇,是風口初現,還是積聚勢能?【鋒芒智庫】梳理了近兩年的漫改劇表現,發現漫改劇依然難以走向大衆——從二次元到三次元,次元壁并沒有那麼好擊破。
近10部漫改劇播放量不足10億,漫改劇依舊是市場“少數派”
在描摹漫改劇現狀時,不妨先對漫改劇做曆史性的回溯——從紙質漫畫到光影劇集,國産漫改劇的初次問世,并非是小衆狂歡的亞文化。1996年,在傳統媒體尚未衰落的年代,《三毛流浪記》從紙媒走向了電視,成為一代經典。在互聯網尚不發達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國漫并未随着互聯網一并崛起。

世紀之交,成功的漫改劇大多數是舶來品再進行本土化。無論是《流星花園》還是《惡作劇之吻》,都是日韓漫畫文化的自然外溢。在漫畫中營造都市愛情童話,是這些劇集的共同點。與之幾乎同時代推出的《雙響炮》《粉紅女郎》,均脫胎自朱德庸漫畫作品。做了大幅改編的《雙響炮》被稱之為“毀原著”,《粉紅女郎》則成就了“萬人空巷”的盛況,以至于如今翻拍都能再次登上熱搜。
因可供改編的國漫IP并不多,漫改劇随即進入低潮,其概念在2015年《秦時明月》問世後才被頻繁提起。真正讓漫改劇進入加速度的,當屬2016年現象級的《畫江湖之不良人》,被原著黨稱贊“還原度”極高的該劇,武打夠燃、笑點撓人、劇情流暢,被稱作“平生見過如此神還原的劇集”。也正是從《畫江湖之不良人》開始,漫畫IP成為資本“圍剿”的對象,2017年漫改劇進入井噴的一年。

【鋒芒智庫】梳理2017年與2018年的漫改劇,共有14部登陸視頻網站,其中2017年有8部、2018年有6部。數量的爆炸性增長并沒有帶來百花齊放的局面,2017年問世的8部漫改劇中,僅有《鎮魂街》一部播放量在10億以上,其他如《學院傳說之三生三世桃花緣》《蔚藍50米》《開封奇談》等播放量均不足10億;到了2018年,《流星花園》與《甜蜜暴擊》雖然播放量都在50億以上,但來自漫畫IP的加持可以忽略不計,更多來自于明星機制的作用。

在動辄播放量10億+的網劇時代,14部漫改劇中有9部尚未達到這一門檻,可見其“門可羅雀”。倒是業内對方興未艾的漫改劇一直報以較大興趣,有主打科幻懸疑的《端腦》,播出後引發關于高概念網劇的讨論;有《鎮魂街》出街後,對于影像化與漫畫原作之間的鴻溝如何跨越,也一再被提起;還有《快把我哥帶走》播出時,業内探讨影劇之間的緊密互動。
以播放量為尺度,再把漫畫IP與網文IP做對比。截至12月7日《香蜜沉沉燼如霜》播放量達到了148.1億,《扶搖》143.7億與之相差無幾,此外《溫暖的弦》《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等都超過50億。可以說,近兩年漫改劇完全與網文IP劇不能相提并論,也無法與早期擊破圈層的《粉紅女郎》匹敵。
口碑與流量倒挂的背後,是漫改劇選角的兩難境地
從播放量來看,有明星加持的《流星花園》與《甜蜜暴擊》,無疑是占據了漫改劇的頭部陣營,而選用新演員出演的《開封奇談》《端腦》《單戀大作戰》等,則往往隻能在10億以下徘徊。兩極分化,無疑是近兩年漫改劇的顯著特點。除此之外,口碑與流量倒挂現象,在漫改劇領域也十分明顯。
豆瓣評分在7分以上的漫改劇,分别是《快把我哥帶走》《單戀大作戰》《端腦》《蔚藍50米》,但播放量隻有《快把我哥帶走》達到了14億,《蔚藍50米》甚至隻有2.7億,“銷聲匿迹”才是其最好的形容。

而《流星花園》《甜蜜暴擊》雖然雙雙突破50億播放量,《甜蜜暴擊》甚至以78億位居年度劇集播放量第8名,但低破天際的豆瓣評分,顯示出觀衆對它的藝術創作更多持負面态度。
口碑與流量倒挂的背後,正是漫改劇在選角上的兩難境地。作為互聯網時代圈層消費的産物,國漫是城市亞文化的重要載體,這些“中二”的文化消費品,有忠實而穩定的擁趸。然而,改編成影視作品後,二次元世界如何向三次元世界進行話語體系的轉軌,就頗費思量,首當其沖的,便是角色選擇。

漫改劇往往有兩種選擇,一種是《甜蜜暴擊》《豔勢番之新青年》《南煙齋筆錄》啟用大牌明星或流量演員,依靠明星号召力來擊破次元壁。《甜蜜暴擊》有鹿晗與關曉彤“定情之作”的噱頭,該劇拍攝時鹿晗尚是一呼百應的頂級流量;《豔勢番》陣容更稱得上流量傍身,黃子韬與易烊千玺聯袂主演,使其已經預定了2019年北京衛視與東方衛視的檔期;《南煙齋筆錄》則是劉亦菲與井柏然聯手,陣容稍遜但也有一戰之力。
以名氣帶動話題與關注度,是漫改劇的一大招數,對流量大咖的偏愛甚至超過了對角色的還原。在流量失效的2018年,漫改劇選角策略受到較大挑戰,對鹿晗演技的吐槽比比皆是,流量幾乎成了“原罪”;而罔顧演員與角色貼合度的選角策略,還讓其招緻了原著粉的批評。

選取貼合漫畫角色的新人演員出演,都是投資有限、體量不大的中小成本網劇,因缺乏明星陣容,新導演+新演員的《單戀大作戰》《端腦》等往往陷入到網劇海洋之中,隻能靠“自來水”打call引發關注度。但正因為無明星陣容可倚仗,熟悉二次元的新導演反倒能表現出,漫畫中特有的誇張感,把疏離現實生活、又因共情與觀衆相連的優勢發揮出來。如《單戀大作戰》,腦洞大、搞笑多、頻撒糖讓其收獲了下飯神劇的好評,二次元風格顯著。
需要注意的,漫改劇不僅存在兩極分化、口碑流量倒挂的現象,還有與原著之間的口碑分野。《火王之破曉之戰》豆瓣口碑尚未出爐,大緻判斷不會高漲,而遊素蘭所著的漫畫原版有8.6高分;《甜蜜暴擊》雖然評分較低,但韓版的原版漫畫也有8.9的高分。
“神還原”PK“毀原著”,二次元與三次元之間如何破壁?
綜合來看,近兩年漫改劇要麼是圈層小衆狂歡,評分雖高卻無法擊破次元壁;要麼因主演陣容備受關注,但在劇作上有天然缺陷,無法得到三次元觀衆認可。
針對漫改劇的困境,學習日韓成功經驗一再被提起,“神還原”是從始至終貫穿的準繩。演員與角色貼合度高,人設能夠立住,就能拉動原著黨的第一波好感,在内地票房突出的《銀魂》,就以還原漫畫形象著稱,其惡搞趣味的翻白眼、說髒話與挖鼻孔,得到原著粉的認可。還有《金秘書為何那樣》《我的ID是江南美人》,在今年秋季檔播出,就被觀衆稱作“神仙選角”。

漫畫改編也頗費思量,如何在保留原著漫畫主線劇情與精髓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也需要把握尺度。如果一味追求二次元風格,在較為誇張、惡搞的風格上完全貼合原著,雖會得到粉絲認可,但最終還是無法擊破次元壁,與IP改編和商業化的初衷背道而馳;而如果隻是套用其中人物關系,另起爐竈創造全新故事,又會被粉絲抵制,畢竟在其眼中,同人作品與原著改編有天壤之别。

不過,漫改劇在題材上走向的多元化,依舊值得稱贊。《端腦》的科幻懸疑風,《快把我哥帶走》的親情呈現,《蔚藍50米》的競技與熱血,還有《鎮魂街》的動作元素,都足夠讓人驚喜。等到2019年,《豔勢番之新青年》《南煙齋筆錄》将播,漫改劇又将書寫另一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