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芒智庫丨大靜
“每個人心裡都住着一首李宗盛”,這不,聽過李宗盛的歌,現在要還他一張電影票了。

5月10日,2019愛奇藝·世界大會電影論壇上,愛奇藝宣布将開啟“超級音樂IP影像制造計劃”,白百何作為發起人具體介紹了計劃内容,即通過大衆征集的方式,從李宗盛的音樂作品中選出四首,衍生出四部網絡電影及一部院線電影,除将扶持部分新銳導演外,白百何本人也将以導演、監制、演員身份加盟這系列電影的制作,未到場的李宗盛則通過VCR表示要“把我那個時候制作這些歌的心情,跟大家聊一聊”。
簡單來說,華語樂壇教父級人物李宗盛即将開啟IP之旅,他的入局,或許能為“音樂IP影視化”帶來新的野望。

IP經濟興起,國産音樂IP電影從無到有
幾年前,伴随着IP經濟的興起,知名網絡小說、話劇、漫畫、遊戲紛紛開始了IP影視化進程,“勁歌金曲”改編成電影也不再是什麼新鮮事。
2014年,高曉松的民謠作品《同桌的你》被搬上大銀幕,電影由郭帆執導、由周冬雨和林更新擔任主演。作為“畢業季傷離别”的必唱曲目,《同桌的你》有着極為廣泛的歌迷基礎,而因為其從90年代至今都與青春、校園、友情、愛情等關鍵詞交織,IP自帶了極高的“情懷流量”,盡管豆瓣評分僅5.9,《同桌的你》仍斬獲了4.56億元票房,位列2014年内地電影票房排行榜的第17位,成為當年少有的小成本、小制作逆襲高票房的範本。
搭上音樂IP順風車的郭帆一洗動漫IP改編電影《李獻計曆險記》的失利,成功邁入億元導演行列,他曾向記者表示“最多的時候,同時有兩百多個青春愛情題材劇本随便挑”。

《同桌的你》的成功推動了電影市場對音樂IP的開發。2015年,何炅執導的《栀子花開》上映,《同桌的你》珠玉在前,《栀子花開》借着IP魅力招來了11家出品方,出于“IP自信”,其更宣布要實現電影、電視、電台和電遊、電商的“五電戰略”,“把《栀子花開》變成一座真正的花園”。影片最終累計票房為3.79億,與票房形成對比的,是其上映後迅速崩壞的口碑。豆瓣上,《栀子花開》評分僅4.1,更被第7屆金掃帚獎評為“最令人失望影片”、“最令人失望導演”。
然而,在資本全面入侵影視行業的大背景下,“票房”比“口碑”先一步站上高地。此後,高曉松的《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劉若英的《後來的我們》、吳克群的《為你寫詩》相繼登陸大銀幕,盧庚戌的《一生有你》已經制作完成,李玉剛的《剛好遇見你》宣布開拍。
此外,合一影業早在2015年就立項了張學友的《她來聽我的演唱會》及陳奕迅的《你的背包》,方文山釋放了《蒲公英的約定》《三年二班》《愛在西元前》等十首歌曲的同名影視改編權,《校花隔壁的流川楓》《法海你不懂愛》則将音樂IP拓疆至網大領域……音樂IP改編隊伍愈發壯大。

同時,音樂人也搖身一變為電影市場的“新勢力”。如劉若英跨界執導了《後來的我們》,盡管電影深陷刷票風波,但仍以13.61億元創下國産音樂IP電影的最高票房記錄。
經過五年時間的發展,音樂IP電影與《夏洛特煩惱》《羞羞的鐵拳》等開心麻花話劇IP電影,《豬豬俠》系列、《喜洋洋》系列、《熊出沒》系列等動漫IP電影一起,成為國産片中一個體量雖不大,但輸出穩定的細分品類。
扣着IP帽子,淪為話題幌子,音樂IP電影優勢明顯、問題突出
音樂IP電影的出現,離不開音樂IP開發上的“先天優勢”。
對片方而言,一首3-5分鐘的歌往往沒有“硬性”的故事結構,不會給觀衆帶來“先入為主”的印象,更不需要為“偏離原著”受到粉絲的讨伐,其在改編上的開放性和發揮餘地遠大于其他原創IP;
對市場而言,相較于國内動漫、遊戲等領域熱門原創IP“稀缺”的現狀,音樂IP堪稱一座天然富礦,兩岸三地的熱門金曲數不勝數,衍生價值更是難以估量。同時,與版權費動辄百千萬的熱門網文IP相比,音樂IP稱得上“物美價廉”,IP本身自帶的噱頭和熱度讓電影在吸引投資時更具優勢,在宣發上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觀衆而言,熱門金曲意味着高傳唱度、高認知度、規模化的粉絲流量,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強烈的情感羁絆。方文山曾談到IP經濟的關鍵就在于“情感的生命力”:“一首在中學時聽到的歌,大學時再次聽到會産生一種情感的共同記憶,這種情感的聯結就是所謂IP。”換句話說,電影還未開拍就已經在觀衆端“預定”了上映期的優勢。
優勢明顯的同時,音樂IP電影的問題也極為突出。首先,由于《同桌的你》《栀子花開》票房大獲成功,後來者也多将籌碼押注在“保險”的青春片上,音樂IP電影被打上青春片标簽、有了圈層化趨勢,無形中“收窄”了觀影群體,這使得音樂IP電影的票房天花闆遠低于其他類型電影;
其次,看似穩赢的開局讓片方在改編上“求穩”、創新不足,劇情要麼純愛要麼殘酷要麼狗血,遠未達到觀衆預期。再結合近幾年來國産青春片“口碑下行”的大環境,音樂IP電影的觀衆好感度逐年遞減且難逃“差評”魔咒,據筆者統計,目前無一例國産音樂IP電影豆瓣評分超過6分;
再次,歌曲與劇情的切合度不夠。這也是“開放性命題作文”普遍存在的問題——劇情“偏題”、“跑題”,歌曲多作為主題曲或背景音樂播放。所謂的音樂IP電影,扣着IP帽子,卻淪為了聚攏粉絲、帶動話題的“幌子”。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國内音樂IP電影陷入瓶頸期。曾備受期待的周傑倫、方文山音樂IP改編作品,至今僅在劇集上有項目開發的動作,電影方面除了一部套用名字“碰瓷”的《告白氣球》外,還未見其他動作,與周傑倫、方文山合作改編項目的愛尚傳媒CEO戴炎成曾向記者表示顧慮:音樂IP電影如果沒做好,毀的是周傑倫和方文山的品牌,是這些音樂IP前期積累的受衆對它的期待與情懷。
四部網大、一部院線電影,“李宗盛”能否帶來新的野望?
音樂和電影“生硬”的結合拼湊出國内音樂IP電影的現狀,而同樣可歸類于音樂IP電影的《波西米亞狂想曲》則展現了另一種“野望”。
據Box Office Mojo數據,上個月中旬,《波西米亞狂想曲》全球票房正式突破9億美元大關,成為福斯影史全球票房第四高的電影,跻身影史最賣座音樂傳記片。在國内,《波西米亞狂想曲》累計票房9870萬,超《三塊廣告牌》創下藝聯紀錄。影片最打動觀衆的一個場景莫過于最後二十多分鐘Live Aid的“經典重現”——橫跨時空卻依舊震撼人心,正是“音樂IP+電影”魔力在大銀幕上最高級别的釋放。

在筆者看來,《波西米亞狂想曲》為國内音樂IP電影提供了一條思路:越經典,越有成功的可能。而李宗盛,或許正是個合适人選。
在李宗盛創造的“音樂宇宙”裡,華語樂壇熱衷表達的“僞痛苦”消失不見,青春和荷爾蒙也不再是主題,他通過小人物視角,用寫實的語句将現代人、尤其是現代中産階級的瑣事、心事、悲歡喜怒描繪出來。
其音樂作品的影視改編也已有成功先例。2016年,滾石唱片在成立40周年之際推出《滾石愛情故事》,這部20集的單元劇每集選用一首經典金曲改編為一個獨立故事,《鬼迷心竅》《你走你的路》《漂洋過海來看你》等五首李宗盛創作的作品入選。《滾石愛情故事》從台灣紅到了内地,被騰訊拿下獨播權,豆瓣評分高達8.1。

值得思考的,是滾石老闆段鐘潭對這部劇的态度——不必為收視率服務,滾石不幹預劇本内容,不做植入廣告,不找贊助商,滾石獨資完成。監制馬宜中則從滾石1000多首經典歌曲中選出300首,再精簡到80首交給10位編劇挑選,最終共同定下20首——《法海你不懂愛》這種歌詞空洞卻在内地改編為網大的“神曲”,或許很難邁過滾石的“門檻”。
李宗盛本人的傳奇性、作品深度和曠日持久的生命力、題材的豐富性、脫離了低齡青春氛圍的年代意境、橫跨幾代人的影響力、再加上距百億影後僅一“部”之遙的白百何和“撐腰”的愛奇藝……我們似乎有理由期待,這四部網大和一部院線電影極有可能打破此前的“病竈”,為音樂IP影視化帶來新的可能性。
“李宗盛”能成為一針強心劑,但同時需要明确的是,僅靠“李宗盛”,并不能解決國産音樂IP電影面臨的所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