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餐(2015)的剧情介绍
最终,陈升到了镇远,只是用望远镜远远地看了孩子。把老女人的信物给了她旧情人的儿子。一个人再次踏上火车。分不清这个世界是我的记忆,还是我是这世界的一个浮想……
路边野餐(2015)的影评
很久以前就听说了《路边野餐》,一直拖了一年多才看。回来之后的这半年,我明天都过得很充实,也可以说过得碌碌无为。每天我都告诉自己要记住自己干了什么,每天我又都重复地忘记。好像做了很多事,又好像虚度了一天又一天。随着自主意识的崛起和增长 ...
《路边野餐》在开头的一个长镜头之后,画面停留在《金刚经》第十八品末尾的片段。对于如何面对痛苦的回忆,毕赣导演借由《金刚经》给出了答案: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影片通过破碎的穿插的回忆去展现角色的过去心,通过梦境去展 ...
1.少有的表现国内地域特色的电影,对白使用接地气的贵州方言,值得一看。2.长镜头很赞,导演有着出色的场面调度能力。跟随不同角色的手持镜头,之前见过的人旅伴重逢般再次出现,摄影机如同观众的眼睛,在表现剧情同时顺便展现当地风貌,带着观众 ...
第一个镜头就直接击中了我:冷白的墙壁转为摇曳的火光,白狗经过,伴随着燃烧声。导演拥有惊人的直觉和感知,可以细微地构建几个物件的力场,敏锐地捕捉影像的诗意,这无疑是令人艳羡的天赋。更重要的是——和诗人、小说家之间的类比一样,他选择了写 ...
这是我第四遍看《路边野餐》,当一点点看完鸣谢监狱、鸣谢火车站、滚动的人名条后,这场关于记忆的梦做完了。我走出自习室,看着毕业的学妹们摇着扇子,摆着小摊,困得直打哈欠。那些零零碎碎的小东西是她们生活的倒影,期末考试用的笔记,抱着入眠的 ...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 ...
《路边野餐》一开始第一个镜头的呼吸感挺有意思,但后来的画面看起来缺少电影感,就像用手机拍的一样,可能是剧组穷没钱打光,有些画面真的很像学生作品。 影片中有一些镜子的镜头和旋转长镜头挺有意思的。 很喜欢一镜到底的运动长镜头,这是我 ...
①前后对应很工整,意象设置的也很到位。但不太同意把所有人物身份的对应解释成《致命ID》那种形式,其一是毕赣拍的是自己家乡,我想会尽可能更全面地去展示更多代人的共同的情愫,如果只解释成一个中年男人丧妻亡子的故事,那瞬间整部电影的基调就 ...
路边野餐的意思其实是一个短暂的相会,人生的际遇。电影所表现出的是过去、现在、未来的杂糅。花和尚被活埋的儿子是过去,小卫卫是现在,大卫卫是未来。导演完美地抵达到了现实与梦境的边界地带,让观影者体会到强烈的魔幻现实感。诗一:山 是山的影 ...
虽然我们的各种类型片都一塌糊涂,但就是能拍出一些更接近电影本质的电影,像这部电影,像《大象席地而坐》。它们不仅体现了导演个人的才华,也反映了我们的文化——虽糟粕很多,但比起一些更强调所谓匠心的文化系统来,确实更恢宏,也更洒脱。第一, ...
大致如下几点:1、可以用很少的钱,拍出很有趣的电影。在中国同样可以。2、来自导演人生、观影和写诗的二手经验,唤醒了观众的一手经验。3、人们经常说有些电影可以不用看懂,只需去体验,但是,你很容易产生本能抗拒。4、电影要讲的事情很简单,就是《告别》,“原来的归原来,往后的归往后”。
原来挖掘机是这样下坡的呀。小茉莉真好听。
时间,回忆,梦境,毕赣的电影非常私人,并不十分亲和观众,甚至有些粗糙。却因为其中迸发出的灵性与不完美,让人对其未来充满期待,一个很有潜力的年轻导演。
“离开的人一定还会再回来” 那些长镜头,那些诗意的梦。片尾曲《告别》大赞:“请不要畏惧此刻的沉默…各自曲折,让原来归原来、往后的归往后。”
3 到了最后才有了些电影该有的样子,没有用处的镜头太多了,倒不是因为不知所云,而是跟电影的整体格调的形成完全没有关系。在揽阿彼察邦的瓷器活上还是太嫩,在表侯孝贤的情怀上还是缺气数,四十分钟的长镜头有很明显的技术瑕疵,但却颇有点意思。
差点意思 被抬高了 玩的太虚 好词只能说诗意了
确实不太喜欢。这种纯粹诗人化的电影表达,本身是不成熟的。但是很多人把这种不成熟当做了一种特别的魅力加以隆重化。这电影明显把做作引以为荣。
然而像四五线城市都不排片的,感觉自己是方圆十里内唯一的文艺青年……